平行三国志202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宴庆功剧县府,议方略北海策

#第二十三章:宴庆功剧县府,议方略北海策

旭日东升,晨光驱散了剧县城头最后一丝硝烟的余味,也为这座饱经围困的城池带来了久违的安宁与希望。管亥黄巾主力被破,剧县之围已解,城中百姓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北海相府之内,此刻更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孔融为表彰刘备及其麾下将士的盖世奇功,特设盛宴款待。府衙正堂之上,孔融居中而坐,左手边首席便是刘备,其下关羽、张飞、太史慈、糜芳等将依次列座。马钧因其改良床弩在守城和破敌中大放异彩,亦被孔融特邀入席,安排在末座,这对于一介工匠而言,已是莫大的殊荣。

孔融年近四十,乃孔圣人二十世孙,名满天下的大儒。他身着宽袖锦袍,面容清癯,眼神中既有文人的儒雅,亦带着劫后余生的疲惫与欣慰。此刻,他亲自执壶,为刘备满满斟上一爵酒,声情并茂地说道:“玄德公,此番若非将军星夜驰援,率神勇之师,以雷霆万钧之势击破黄巾贼寇,剧县危矣!北海百万生灵危矣!融,代北海吏民,敬将军一杯!”

刘备连忙起身,双手接过酒爵,谦逊道:“孔使君言重了。刘备一介布衣,蒙使君不弃,征召讨贼,乃分内之事。况此战之胜,皆赖我众兄弟同心戮力,将士用命,更有太史将军忠勇,于万军之中传讯,方有今日之局面。备,不敢居功。”他环视堂上诸将,目光诚挚。

“玄德公高义!”孔融赞叹一声,目光转向关羽、张飞,“云长、翼德两位将军,威名素著,此番阵前斩将夺旗,勇冠三军,实乃国之栋梁!”

关羽丹凤眼微闭,只是抚须微微颔首,算是致意。张飞则豹头环眼一张,哈哈大笑道:“使君过奖!杀几个黄毛小贼,何足挂齿!下次若那管亥老儿再敢来,俺老张定要拧下他的脑袋当夜壶!”粗豪之言引得堂上诸将一阵哄笑,连孔融也莞尔。

孔融又特意嘉许了太史慈:“子义将军,忠肝义胆,先是突围求援,九死一生;后又返城奋战,内外夹击,功不可没!真壮士也!”

太史慈面带感激之色,起身抱拳道:“使君谬赞。慈不过尽匹夫之责。若非玄德公大军及时赶到,慈纵有微功,亦难挽狂澜。玄德公与其麾下将士之勇武仁义,慈,心悦诚服!”言罢,他目光灼灼地望向刘备,充满了敬佩与向往。

刘备感受到太史慈的目光,心中微动。他深知太史慈乃当世猛将,若能收服此人,对日后经营青州,乃至争霸天下,都将是一大助力。

宴席之上,觥筹交错,气氛热烈。孔融频频举杯,与刘备共叙剿匪安民之策。他谈及黄巾之乱以来,青州各地匪患不绝,民不聊生,言语间充满了对社稷苍生的忧虑。刘备则耐心倾听,时而附和几句,言语间对孔融的学识与忧国忧民之心也颇为敬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孔融屏退左右歌姬舞者,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叹了口气,对刘备说道:“玄德公,剧县之围虽解,然管亥残部南逃,黄巾余孽在北海郡内依旧猖獗,加之各县历经战乱,百废待兴,民心未安。融虽忝为北海相,然兵微将寡,政令难出剧县,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刘备闻言,心中了然。这正是他等待的时机,也是王宇在信中反复叮嘱他要把握的关键——借援救孔融之机,名正言顺地介入北海事务,进而掌控此地,作为经营青州的根基。

他放下酒爵,正色道:“使君之忧,备感同身受。黄巾之患,非一日之寒,若不彻底根除,只恐春风吹又生。北海乃青州膏腴之地,若能恢复秩序,百姓安居乐业,则于国于民,皆是大功一件。”

孔融眼中闪过一丝期盼,试探着问道:“玄德公深明大义,融甚为钦佩。不知玄德公可有良策,助融安定北海?”

刘备沉吟片刻,心中早已有了王宇预先规划的腹案。他缓缓说道:“备以为,当务之急有三:其一,便是乘胜追击,彻底剿灭管亥残部,不使其有喘息之机,以绝后患。其二,需派得力人手,巡行各县,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清查户口,整顿吏治,使政令畅通。其三,也是最为关键的,便是要厉兵秣马,编练强军。北海地处冲要,若无强兵拱卫,则今日之危,他日亦可能重演。”

孔融听得连连点头,尤其是听到“编练强军”四字,更是深以为然。他苦笑道:“玄德公所言极是。只是……融帐下可用之兵,除了子义将军带来的一些旧部,便是新募的一些乡勇,堪用者寥寥。至于钱粮器械,更是捉襟见肘。”

这正是刘备等待的。他站起身,对着孔融深深一揖:“使君若信得过刘备,备愿助使君一臂之力,为使君分忧!备在济南,亦曾推行屯田,招募流亡,略有薄名。所部两千五百将士,虽不敢称精锐,却也堪称能战之士。若使君恩准,备愿暂留北海,协助使君清剿黄巾余孽,安定地方。”

孔融闻言大喜,他等的就是刘备这句话!他深知刘备并非池中之物,其麾下关、张皆万人敌,如今又得太史慈倾心,若能将刘备留在北海,无异于得到一根定海神针。他连忙起身扶起刘备,激动道:“玄德公肯屈尊相助,乃北海百万生灵之幸!融求之不得!若玄德公不弃,融愿将北海军事,尽数托付于将军!凡有所需,钱粮军械,融必全力支持!”

“使君如此信任,备敢不效死力!”刘备郑重承诺。他心中清楚,孔融此举,固然有情势所迫的因素,但更多的也是看重他和他麾下这支力量的价值。这“军事尽数托付”,便意味着他拥有了在北海练兵、用兵的极大自主权。

一旁的太史慈见状,亦是面露喜色。他当即出列,对孔融和刘备一拜:“使君,玄德公!慈不才,愿追随玄德公,为安定北海效犬马之劳!”

刘备心中大定,连忙扶起太史慈:“子义将军愿助我,备如虎添翼矣!”

宴席之后,刘备连夜召集关羽、张飞、糜芳以及新近归附的太史慈议事。马钧因其在器械上的贡献,也被特许参与旁听。

“大哥,那孔融老儿果然把兵权都交给你了!”张飞兴奋地说道,“这下咱们可以在北海放开手脚干了!”

关羽则相对冷静,抚须道:“大哥,孔使君虽将军事相托,但我等毕竟客军,行事仍需谨慎,不可过于张扬,以免引起本地士绅猜忌。”

刘备点头道:“二弟所言甚是。我等虽得孔使君信任,但根基未稳,首要任务还是剿灭黄巾,安定民心,获取本地各方支持。子轩(王宇)在信中也曾提及,青州士族豪强盘根错节,需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他转向太史慈,问道:“子义,你久在北海,对此地情形最为熟悉。依你之见,管亥残部最可能逃往何处?北海郡内,何处黄巾势力最为猖獗?”

太史慈沉思片刻,答道:“管亥主力被歼,其残部必定士气低落,仓皇南窜,最有可能逃往莒县、姑幕(均在北海郡南部,靠近泰山郡)一带,与泰山贼寇勾结。至于郡内,都昌、平寿、营陵几县,因靠近黄巾旧有巢穴,恐仍有小股黄巾流窜滋扰,需尽快派兵清剿。”

刘备听罢,心中已有计较。他对众人说道:“明日起,我军将兵分三路。其一,由翼德率五百精兵,即刻出发,沿管亥逃窜方向追击,务必将其残部彻底击溃或驱逐出北海境。翼德勇猛,但需谨记,此行以驱逐和震慑为主,若遇强敌,不可恋战,当以保存实力为要。”

张飞一听有仗打,顿时精神抖擞:“大哥放心!管亥那厮若让俺老张碰上,定叫他有来无回!”

刘备微微一笑,又对关羽道:“二弟,你率一千兵马,巡行都昌、平寿、营陵、朱虚(北海郡东部县)等县,清剿境内残余黄巾,安抚地方,宣扬孔使君与我军德政。若遇大股贼寇,可相机行事。糜芳贤弟为副将,协助二哥处理粮草辎重。”

关羽丹凤眼一睁,沉声道:“大哥放心,定不辱使命。”糜芳也拱手领命。

最后,刘备看向太史慈:“子义,我欲委你重任。你对北海地理民情最为熟悉,我想请你率五百兵马,以剧县为中心,巡查周边各乡镇,一来清剿小股流寇,维持治安;二来协助地方官吏,恢复秩序,招抚流民,劝课农桑;三来,亦可为你招揽旧部,扩充兵员,以为我军羽翼。”

太史慈闻言,心中感激。刘备此举,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在给他机会建立自己的势力。他郑重抱拳:“玄德公知遇之恩,慈铭感五内!定不负所托!”

“至于我,”刘备继续说道,“将坐镇剧县,与孔使君共商政务,筹措粮草军械,调度各方,以为诸位后盾。同时,我也会亲自督促马钧贤弟,改良军械,加固城防,以备不虞。”

马钧连忙起身道:“主公(他已改口称刘备为主公)放心,马钧定竭尽所能,为主公打造精良器械!”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呈给刘备:“主公,这是属下根据昨日床弩实战表现,连夜绘制的改良图纸,请主公过目。若能依此改进,床弩之射程、威力与精准,皆可再上一层楼!”

刘备接过图纸,展开细看,只见上面绘制着复杂的结构,标注着各种数据,不由赞叹道:“伯渊(马钧的字)真乃奇才也!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所需工匠、材料,我让糜竺兄(留守济南)尽快从济南调拨。”

安排妥当之后,刘备又叮嘱道:“此次行动,不仅是军事征伐,更是稳定民心,争取支持之举。各部所到之处,务必严明军纪,秋毫无犯,对百姓当以仁德感化,对地方士绅亦要以礼相待,争取他们的支持。子轩常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等行王道之师,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谨遵大哥(主公)号令!”众人齐声应道。

次日一早,刘备军便依计而行。张飞率领先锋营,快马加鞭,向南追击而去。关羽与糜芳领中军主力,依次开赴各县清剿。太史慈亦带领本部人马,开始在剧县周边展开行动。

刘备则在孔融的全力支持下,开始在剧县大展拳脚。他一方面与孔融商议,减免赋税,开仓赈济,安抚难民;另一方面,则大力支持马钧改进和制造军械。同时,他也派人快马加鞭,将北海大捷、受孔融托付经略北海军事的消息,以及对后续粮草、人才的需求,火速送往济南,交予王宇和留守的刘琰、糜竺等人。

信使快马离去,刘备站在剧县城楼之上,眺望着远方。此刻的北海,百废待兴,挑战重重,但也充满了机遇。他知道,拿下北海,仅仅是王宇为他规划的“青州攻略”的第一步。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去开拓,还有更强大的敌人等待他去征服。

而他,刘玄德,已经在这条通往霸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他握紧了双拳,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豪情。他仿佛已经看到,在不远的将来,一面写着“刘”字的大旗,将插遍整个青州,而后席卷天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