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三国志202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奇兵突出解剧围

#第二十二章奇兵突出解剧围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夏末,济南郡的田野里一片金黄,预示着又一个丰收的年景。郡治安民的各项举措在刘备的主持下稳步推行,军屯与民屯皆初见成效,府库渐丰,兵马也因新募与整训而愈发精壮。刘备的仁义之名,如同这夏日的熏风,传遍了青州北部的山山水水。

这日,历城郡衙之内,议事堂的气氛却不似往日的平静。一名风尘仆仆、面带忧色的使者,正立于堂下,向刘备及众将拱手陈情。他便是北海相孔融派来的求援信使,名叫宗宝。

“启禀刘使君!”宗宝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却依旧努力保持着镇定,“黄巾贼首管亥,纠集数万贼寇,围困我北海治所剧县已逾一月!城中粮草将尽,兵力疲乏,日夜遭贼寇猛攻,危在旦夕!孔北海(时人亦称郡守为郡名,如称孔融为孔北海)久闻使君仁义盖世,威名远播,特遣小人前来,恳请使君发天兵救援!若剧县失陷,北海百万生灵将遭涂炭,孔北海亦……亦唯有以死殉国了!”说到最后,宗宝已是声泪俱下,叩首于地。

刘备闻言,面色凝重,快步上前扶起宗宝:“使者请起,北海之危,备已尽知。孔文举(孔融字)乃当世大儒,孔圣之后,今遭贼寇围困,备身为汉室宗亲,岂能坐视不理!”

他转向堂上诸将,沉声道:“诸位,孔北海求援,情势紧急。我意即刻发兵,救援北海。诸位以为如何?”

张飞豹头环眼一瞪,第一个跳起来响应:“大哥说的是!那管亥贼子,先前便在青州作乱,如今又敢围困孔夫子!俺老张愿为先锋,去取那管亥的首级!”他近来在济南练兵,手正痒痒,听闻有仗可打,顿时精神百倍。

关羽丹凤眼微睁,抚着长髯,沉稳道:“北海与济南唇齿相依,若北海失陷,管亥贼势大张,我济南亦难独善其身。出兵救援,乃大义所在,亦合乎我军长远之计。只是,我军新定济南未久,兵力尚不算雄厚,倾巢而出,则济南空虚;若分兵过少,又恐不足以解北海之围。需周详计议才是。”

刘琰亦出列道:“云长将军所虑极是。主公,救援北海,名正言顺,且若能成功,主公仁义之名必将传遍天下,于我等在青州立足大有裨益。王宇先生信中亦曾建言,可相机助孔北海平定地方。如今正是良机。然,济南乃我军根基,不可不防。依琰之见,可留足兵马守备济南,主公亲率精锐,星夜驰援。兵贵神速,或能出其不意。”

新近投效的糜竺也开口道:“主公若出兵,竺愿留守济南,协同刘参军(指刘琰)处理钱粮调度,保障大军后勤无忧。我糜氏在青州亦有些故交旧部,或可设法为大军筹措些许粮秣。”

刘备听着众人的意见,心中已然有了计较。王宇的信中曾多次提及,孔融虽名满天下,却不善将兵,北海若有事,必是他们介入的良机。如今机会来了,断没有错过的道理。

“好!”刘备断然道,“救兵如救火!我意已决,尽起我军精锐两千五百人,由我与云长、翼德亲率,即刻驰援北海。子亮(刘琰)与子仲(糜竺)留守历城,协同程绪县令,稳固济南后方,督办粮草转运。子方(糜芳)勇武,可随我出征。德衡(马钧)所制新式军械、车辆,此次亦可随军试用,以验其效。”

他看向宗宝:“使者且在馆驿歇息,我军三日之内,必定出发!”

宗宝闻言大喜过望,连连叩谢:“多谢刘使君大恩!北海军民,翘首以盼!”

计议已定,整个历城立刻高速运转起来。各部将士接到命令,纷纷开始整备行装、检点兵甲。马钧的将作司更是日夜赶工,将新造的一批双轮运粮车和几架改良的床弩交付军中。这些双轮车比寻常牛车更为轻便,载量却更大,大大提升了后勤运输的效率。而改良床弩,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强,是王宇根据后世记忆中的一些原理,与马钧反复研究琢磨的成果。

三日后,清晨。历城东门之外,人头攒动。两千五百名刘备军将士,盔明甲亮,队列整齐,杀气腾腾。刘备一身戎装,立于阵前,身旁是关羽、张飞、糜芳等将。

“将士们!”刘备拔出腰间双股剑,高声喝道,“北海相孔融,遭黄巾贼寇围困,旦夕不保!孔北海乃圣人之后,更是我大汉忠良!我等身为汉臣,岂能坐视忠良蒙难,百姓遭殃!今日,我等便要北上,踏破贼营,解救北海!扬我大汉军威!”

“扬我大汉军威!踏破贼营!解救北海!”两千五百将士齐声怒吼,声震四野。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厉声道:“出发!”

大军在济南百姓的夹道欢送与期盼的目光中,浩浩荡荡地开出了历城,向着东北方的北海郡疾速开进。

一路无话。刘备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斥候早已散出,沿途探查敌情路况。糜竺果然不负所托,在沿途几个县城通过旧日关系采买到一些粮草,补充了军需。马钧制造的双轮车在崎岖的官道上也显示出了优越性,使得大军的行进速度比预想中要快上几分。

行军途中,刘备时常召集关羽、张飞等人,结合斥候回报的最新情报,商议对策。他们得知,围困剧县的管亥黄巾军,号称十万,实则能战之兵约有三四万,多为裹挟的流民,装备低劣,但胜在人多势众,且因粮草不济,攻城颇为疯狂。剧县城内,孔融虽有数千守军,但久守之下,已是人人疲惫,士气低落。若非孔融以其名望苦苦支撑,恐怕早已城破。

“大哥,这管亥贼兵虽众,却多是乌合之众,不足为惧。待俺老张杀到,定要他片甲不留!”张飞依旧是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

关羽则相对谨慎:“管亥能聚众数万,围城月余,亦非等闲之辈。我军兵力处于劣势,当以巧取,不可力敌。需先设法与城内孔北海取得联系,内外夹击,方有胜算。”

刘备深以为然:“二弟说的是。我等远道而来,敌情未明,不宜贸然总攻。当先立稳脚跟,挫其锐气,再寻机破敌。”

大军行了约七八日,终于进入北海郡地界。沿途所见,更是触目惊心。村庄多被焚毁,田地荒芜,十室九空。偶尔遇到一些逃难的百姓,也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见到大队兵马,便如惊弓之鸟般四散奔逃。刘备下令军士不得惊扰,并分发些许干粮清水救济,才稍稍安抚了这些难民的情绪,并从他们口中进一步证实了剧县的危急状况。

越靠近剧县,黄巾军的游骑和哨探也多了起来。张飞按捺不住,数次请命出击,都被刘备劝住。刘备的策略是,在未摸清管亥主力部署和剧县具体情况之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战斗,以免打草惊蛇,暴露自己的实力和意图。

又行一日,前方斥候飞马来报:“启禀主公,前方十里,便是剧县!已可见黄巾贼寇营垒,连绵十余里,将剧县围得水泄不通!”

刘备精神一振,下令大军寻一处背山依水、易守难攻之地扎下营寨,然后亲率关羽、张飞、糜芳并数十亲卫,登上附近一处高岗,远眺剧县形势。

只见剧县城池虽然不算特别高大坚固,但此刻城头之上,隐约可见残破的旗帜和稀疏的守军身影。城外,则是密密麻麻、一望无际的黄巾军营帐,如同无数的蚂蚁窝,将整个剧县城池团团围住。各种简陋的攻城器械,如云梯、冲车(多为临时砍伐树木搭建)散落在城墙之下,显然贼寇刚刚经历过一轮猛攻。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与硝烟味。

“贼势浩大啊!”张飞见状,也不由得微微皱眉。这管亥军虽然装备差,但人数确实太多了。

关羽丹凤眼扫过战场,沉声道:“观其营寨布置,颇有章法,不似寻常流寇。看来这管亥,倒也有些能耐。只是其营寨过于铺展,兵力分散,若能集中一点,锐意突破,或可奏效。”

刘备默默点头,心中盘算。他看到黄巾军的营寨虽然广大,但主要兵力似乎集中在剧县的南门和东门方向,那里地势相对平坦,易于攻城。而西门和北门方向,贼兵相对稀疏,且北门外有汶水流过,地势也更为复杂。

“得想办法先与城内联系上。”刘备沉吟道,“最好能知道城中守军尚有多少战力,粮草还能支撑几日。”

就在此时,忽见远方剧县北门方向,一阵小小的骚动。一支约莫百余人的骑兵,簇拥着一人,猛地从北门杀出,目标似乎是想冲破黄巾军的包围圈。黄巾军猝不及防,竟被他们冲开一道口子。

“咦?城里有人杀出来了!”张飞眼尖,大声道。

刘备等人也急忙看去。只见那支骑兵虽然人少,但个个悍勇,为首一员小将,手持一杆长枪,身形矫健,在乱军中左冲右突,骁勇异常。他身后骑兵紧紧相随,竟硬生生朝着刘备他们所在高岗的方向突围而来。

管亥军中立刻分出数千步骑,从四面八方向那支小部队合围过去。眼看那小将和他的骑兵就要被重新淹没。

“大哥,这人好生勇猛!像是条好汉!我们救是不救?”张飞有些急了。

刘备目光一闪,当机立断:“此人敢于此时突围,必有要事,且是条血性汉子!云长、翼德,随我前去接应!子芳,你速率本部兵马,从侧翼冲击,打乱贼军阵脚!”

“得令!”关羽、张飞、糜芳齐声应诺。

刘备一马当先,关羽、张飞紧随其后,如三道旋风般从高岗上冲下。糜芳也立刻点起五百精兵,呼啸着从另一侧杀向正在围攻那小股骑兵的黄巾军。

那突围的小将,正是北海都尉太史慈。他奉孔融之命,突围求援(在此故事线中,他可能不知刘备已应召前来,或是孔融多方求援),眼见就要被黄巾军重新包围,心中已存死志,却不料斜刺里杀出一彪人马,当先三员大将,勇不可当,尤其是那使丈八蛇矛的黑脸将军和使青龙大刀的红脸将军,简直如同天神下凡,所过之处,黄巾贼寇人仰马翻,纷纷溃散。

太史慈精神大振,高呼道:“援军到了!众将士,随我杀!”

他带领残部,与刘备等人汇合一处。黄巾军虽众,但被刘备、关羽、张飞这等顶级猛将一冲,顿时阵脚大乱。糜芳率领的五百生力军又从侧面杀到,更是雪上加霜。管亥军中虽有将领试图组织抵抗,但在绝对的武力冲击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一场混战下来,围攻太史慈的数千黄巾军竟被杀得七零八落,死伤遍地,余者狼狈逃回大营。

刘备、关羽、张飞勒马阵前,威风凛凛。太史慈拍马来到刘备面前,翻身下马,抱拳行礼,声音激动:“敢问将军高姓大名?从何而来?救命之恩,慈没齿难忘!”

刘备亦下马,扶起太史慈,笑道:“壮士不必多礼。我乃平原刘备,奉孔北海之召,特来援救剧县。这位是我二弟关羽,四弟张飞。”

太史慈闻言大喜,眼中放出光彩:“原来是刘玄德公!久仰大名!不想竟能在此处得将军相救!孔府君(对太守的尊称)若知将军已至,定然欣喜若狂!”他心中对刘备的勇武和仁义,已是佩服不已。

简单寒暄之后,刘备邀请太史慈先回己方营寨详谈。太史慈突围的目的本就是求援,如今援军已到,自然欣然从命。

回到营中,太史慈详细讲述了剧县被围的经过以及城中的困境。原来孔融虽四处派人求援,但多无音信,眼看城池就要失守,太史慈自告奋勇,愿效仿古人,单骑突围,前往平原求刘备(他知道刘备在平原一带名声较好,且离北海不算最远)。不想刚出城不久,便遇上了已移兵济南并及时赶到的刘备大军。

“如今城中尚有兵三千,但多带伤病,粮草仅够支用三五日。管亥贼兵每日轮番攻打,全凭府君与将士死志支撑。若将军再晚来数日,剧县危矣!”太史慈忧心忡忡地说道。

刘备安慰道:“子义(太史慈字)放心,备既来此,必会助孔北海击破管亥。只是贼势浩大,还需从长计议。今夜你且安心在我营中歇息,明日我等再共商破敌之策。”

是夜,刘备召集众将,与太史慈一同,在帅帐之中,对着简陋的地图,彻夜商议解围之策。剧县之围,能否顺利解除,刘备的青州之路,又将如何展开,一切似乎都悬于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

(本章约6700字)

#第二十二章奇兵突出解剧围

夜色深沉,刘备军营寨之内,中军帅帐却灯火通明。地图平铺在案上,剧县城池及其周边黄巾大营的形势被炭笔勾勒得清晰可见。刘备、关羽、张飞、太史慈以及新随军的糜芳等人环立桌案,神色凝重,正在商议破敌之策。

太史慈刚刚用过些汤饼,精神略振,但眉宇间的忧色未减。他指着地图,将剧县城内的情况又详细述说了一遍:“府君(孔融)虽竭力安抚,然城中粮秣最多不过五日之用,守军三千,半数带伤,精锐者不过千余。管亥贼军主力约三万余,号称十万,其精锐多为其旧部,约有万人,装备尚可,其余多为胁从流民,战力低下,然其人多势众,每日轮番蚁附攻城,亦令人疲于奔命。贼军大营以南门、东门最为密集,此两处地势开阔,利于贼军铺展兵力。”

张飞听罢,豹眼一瞪,按捺不住道:“大哥!依俺看,管亥这厮外强中干!明日天一亮,俺老张愿领五百精骑,直冲他中军大帐,取他狗头来献功!”

“四弟不可鲁莽!”关羽丹凤眼微合,沉声道,“贼势数倍于我,我军远来疲惫,若只图一时之快,强冲硬打,非但难以奏功,反可能陷入重围。当以智取,不可力敌。”

糜芳亦点头道:“翼德将军勇冠三军,然战场之上,还需谋而后动。我军兵少,利在速战速决,出其不意。”

刘备看向太史慈,问道:“子义,依你之见,管亥军中可有破绽?或剧县城防,何处最为薄弱,亦或何处最利于我军与城内守军配合?”

太史慈沉吟片刻,道:“管亥此人,颇有几分悍勇,但其用兵少谋,贪功冒进。其营寨虽广,然各部之间联络并不紧密,号令亦未必通畅。若能集中兵力,猛攻其一部,使其首尾难顾,或可搅乱其阵脚。至于剧县城防,北门相对最为薄弱,因其临近汶水,地势复杂,贼军在此处布防亦相对松懈。若将军能从外部猛攻北门方向贼营,慈愿潜回城中,说服府君,待将军发起攻势,慈便率城中精锐,从北门杀出,内外夹击,或可一战而定!”

刘备闻言,与关羽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许。太史慈此计,正合他们先前观察所得。

“好!”刘备一拍桌案,“子义此计大妙!只是你潜回城中,凶险异常,可有把握?”

太史慈慨然道:“慈受府君厚恩,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区区艰险,何足挂齿!今夜月色尚可,慈熟悉路径,必能安然返回。只盼将军明日能依时而动。”

刘备深为太史慈的忠勇所感,点头道:“既如此,我等便依此计行事。明日卯时三刻(凌晨五点四十五分左右),我军将于营中射三支响箭为号。信号一出,我便亲率主力,猛攻剧县北门外黄巾大营。届时,便有劳子义将军率部从城内杀出,与我军会师于北门之外!”

他转向张飞:“翼德,你率八百精兵为先锋,务必以雷霆之势,凿穿北门贼营!”

张飞大喜领命:“大哥放心,看俺的!”

“云长,”刘备又道,“你率一千精兵为中军,稳扎稳打,随时策应翼德,并防备贼军其余各营来援。我自领五百亲卫并弓弩手,坐镇中枢,调度全局。”

关羽抚髯点头:“大哥之令,云长遵命。”

“子芳,”刘备最后看向糜芳,“你率本部二百人,并留守营寨的五百士卒,固守我军营盘,谨防贼寇偷袭我军后路,并看护粮草辎重。”

糜芳亦抱拳领命:“主公放心,营寨若失,提我头来见!”

计议已定,太史慈不再耽搁,略作准备,便在几名刘备亲卫的护送下,趁着夜色,悄然离开了刘备的营寨,向着剧县方向潜去。他身手矫健,又熟悉地形,一路避开黄巾军的几处暗哨,有惊无险地摸到了剧县北门附近。他以特殊暗号与城头守军联络上,不久便被悄悄放入城中。

孔融在府衙之内焦灼等候,听闻太史慈安然返回,且带来了刘备援军已至并定下破敌之策的消息,顿时喜出望外,老泪纵横。他紧紧握住太史慈的手,连声道:“子义真乃我北海之干城也!刘玄德公仁义无双,雪中送炭,此恩此德,融没齿难忘!”当即下令城中将士饱餐一顿,准备明日配合刘备大军,与黄巾贼决一死战。

一夜无话。剧县城外,刘备军营中,将士们在短暂的休整后,也已枕戈待旦。天边尚未露出鱼肚白,整个大营便已悄然行动起来。兵士们默默地扎紧盔甲,擦亮兵刃,喂饱战马。伙夫营送来了热腾腾的肉粥和麦饼,让将士们在战前能吃上一顿饱饭。

刘备亲自巡视各营,目光沉静而坚定,不时低声勉励几句,将士们见主帅如此镇定,心中的紧张也消减了不少,战意却愈发昂扬。

卯时三刻,东方天际已泛起一丝微光。刘备登上临时搭建的望楼,亲自取过一张强弓,搭上三支特制的响箭。

“咻!咻!咻!”

三声尖锐的呼啸撕裂了黎明 technische宁静,响箭带着火星,直冲云霄,在微明的天空中格外醒目。

“擂鼓!出击!”刘备猛地挥下令旗。

“咚!咚!咚咚咚!”

激昂的战鼓声如同奔雷般炸响,早已蓄势待发的刘备军,如开闸的猛虎,向着剧县北门外的黄巾大营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杀啊——!”

张飞一马当先,手中丈八蛇矛犹如毒龙出洞,胯下乌骓马风驰电掣。他身后八百先锋营将士,个个如狼似虎,紧随其后,形成一个锐利的攻击箭头,直指黄巾军营寨的薄弱之处。

黄巾军北营的贼寇尚在睡梦之中,或刚刚起身,便被这突如其来的喊杀声和鼓声惊得魂飞魄散。未等他们完全反应过来,张飞已如一尊煞神般杀至寨前。简陋的木栅栏在他狂暴的冲击下,如同纸糊的一般被轻易撞开。

“挡我者死!”张飞咆哮着,蛇矛翻飞,所过之处,黄巾贼寇沾着就死,碰着就亡,残肢断臂横飞,鲜血染红了黎明的土地。他一人一骑,硬生生在黄巾军营中杀开一条血路。

几乎在刘备军发起攻击的同时,剧县北门城楼之上,孔融与太史慈并肩而立,紧张地注视着城外的动静。当看到三支响箭升空,听到刘备军震天的喊杀声,孔融激动得浑身颤抖。

“府君!时机已到!”太史慈双目精光爆射,转身对孔融一抱拳,“慈请命出战!”

“好!子义将军,北海的存亡,便系于你一身了!”孔融用力点头。

“开城门!”太史慈厉声大喝。

沉重的城门在吱呀声中缓缓打开。太史慈手持长枪,一马当先,率领着城中仅存的千余精锐,以及数百自愿拿起武器的青壮,如同决堤的洪水般从北门涌出,直扑向背后空虚的黄巾军营寨。

“援军已至!杀尽黄巾狗贼!保卫家园!”太史慈的吼声在城内外回荡,城中守军久困之下,早已憋了一肚子怒火,此刻见援军真的到来,更是士气大振,个个奋不顾身,与当面之敌展开了殊死搏杀。

管亥在其设于南门附近的中军大帐中,被剧烈的喊杀声惊醒。他匆忙披挂起身,奔出帐外,便见北面火光隐现,杀声震天,不由大惊失色:“怎么回事?何处兵马,竟敢袭我大营?”

有亲兵连滚带爬来报:“大帅!不好了!一股官兵,不知从何而来,正猛攻我北营!北营……北营快要顶不住了!”

“什么?”管亥大怒,“北营守将何在?让他给老子顶住!其余各营,速速派兵增援北营!”

他话音未落,又有一名探子慌张来报:“大帅!剧县城中……城中守军也杀出来了!正与攻击北营的官兵里应外合!”

“内外夹击?”管亥额头青筋暴起,他万万没想到,在自己重重包围之下,不仅有外来援军,城内守军竟也敢主动出击。他一时间有些手忙脚乱,匆忙调兵遣将,命各营分头堵截。

然而,黄巾军兵力虽众,但成分复杂,号令不一。许多被胁从的流民,本就无心恋战,此刻见官兵势大,又听闻是内外夹击,更是人心惶惶,未战先怯。而管亥的那些所谓“精锐”,在面对如狼似虎的刘备军,尤其是关羽、张飞这等绝世猛将时,也显得不堪一击。

战场之上,张飞已然杀透了黄巾北营的第一道防线,正与从城内杀出的太史慈遥遥呼应。两支队伍的目标都是彻底打通北门外的通道,将黄巾军的包围圈撕开一个大口子。

管亥见北面形势危急,若被官兵打通,则剧县之围立解。他急忙调集南营和东营的数千精锐,亲自压阵,向北门方向反扑过来,试图将刘备军和太史慈的部队重新压回去。

就在此时,一直稳坐中军的关羽动了。他见管亥主力移动,中军必然空虚,当即对刘备道:“大哥,管亥主力已出,某愿率部直取其左翼,搅乱其阵型!”

刘备目光锐利,早已洞察战场全局,断然道:“好!二弟速去!我令马钧所部床弩,集中火力,压制管亥中军箭阵,为你部提供掩护!”

“得令!”关羽青龙偃月刀一摆,率领一千精兵,如一道青色的闪电,斜刺里杀向管亥军的左翼。那里正是管亥匆忙调动兵力后露出的一个破绽。

关羽之勇,天下少有。青龙刀到处,血肉横飞,黄巾军的阵列如同被热刀切开的牛油一般,迅速被撕裂。他身后的一千将士,也都是百战老兵,配合默契,紧随其后,将战果不断扩大。

管亥正指挥部队猛攻北路,忽闻左翼大乱,回头一看,只见一面“关”字大旗,所向披靡,一员红脸长髯的无双猛将,正率军在自己阵中横冲直撞,杀得自己的部下鬼哭狼嚎,阵型大乱。

“可恶!又是哪里来的猛将?”管亥气急败坏,他感觉今日遇到的敌人,个个都猛得不像话。

战场另一边,刘备亲自指挥的弓弩营也发挥了巨大作用。马钧改良的床弩,安放在临时构筑的土台上,射程远超黄巾军的弓箭。数十架床弩轮番发射,粗大的弩箭带着尖啸,不断射入管亥中军的密集人群,每一箭都能洞穿数人,造成极大的杀伤和恐慌。黄巾军的弓箭手想要反击,却根本够不着,只能徒劳地被动挨打。

内外夹击,侧翼被袭,中军遭远程压制,黄巾军的士气开始急剧下降。张飞和太史慈此时也已成功会师,两股力量合二为一,更是锐不可当,开始逐步蚕食和压缩北门外黄巾军的生存空间。

管亥眼见局势越来越不利,他手下的几名头目也先后被张飞、关羽或太史慈斩杀,部队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溃逃。他心中虽有不甘,却也知道大势已去,若再不走,恐怕性命难保。

“撤!全军撤退!向南撤!”管亥嘶声下令,自己则在十余名亲卫的死命保护下,拨马便往南面逃窜。他已顾不得什么大军,只想着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主帅一逃,黄巾军更是兵败如山倒。数万大军,此刻化作无数股奔逃的洪流,争相逃命,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刘备见状,下令道:“贼首已逃,穷寇莫追!全军稳住阵脚,清剿残敌,收拢降卒,务使剧县之围彻底解除!”

他并非不想全歼管亥,只是黄巾军人数太多,一旦四散奔逃,追之不及,反而可能使自己的部队阵型散乱,为小股残匪所乘。当务之急,是确保剧县的安全,并救济城中军民。

经过大半日的激战与追逐,剧县城外的黄巾大营已是尸横遍野,狼藉一片。大部分黄巾军或死或降或逃,管亥仅带少数残部狼狈逃往南方山区,短期内已不成气候。剧县之围,宣告彻底解除!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刘备率领着略带疲惫但精神亢奋的将士,在太史慈的引导下,缓缓进入了剧县城。

城门口,北海相孔融,身着宽大的儒袍,率领着城中仅存的文武官员和士绅代表,早已在此等候。见到刘备军旗帜出现,孔融激动得热泪盈眶,快步上前,不顾身份,深深一揖:

“北海孔融,参见刘玄德将军!将军天兵天将,解我剧县倒悬之危,救我北海百万生灵于水火!此等大恩大德,融与北海军民,永世不忘!”

他身后众人也纷纷跪倒,齐呼:“谢刘将军救命之恩!”

刘备慌忙翻身下马,抢步上前,双手扶起孔融,诚恳道:“孔府君言重了!备与府君同为汉臣,食汉朝俸禄。今府君有难,备出兵相救,乃分内之事,义不容辞,何敢言恩!”

他目光扫过孔融身后那些面带菜色、衣衫褴褛却眼神激动的官员和百姓,心中亦是感慨万千。这便是乱世,英雄有用武之地,百姓却流离失所。

孔融紧紧握着刘备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连连点头。他将刘备、关羽、张飞、太史慈等人延入府衙,设宴款待。宴席虽然简陋(城中已无多少好食材),但气氛却极为热烈。孔融频频举杯,盛赞刘备军的英勇善战,尤其是对关羽、张飞、太史慈的武勇,更是赞不绝口。

刘备则谦逊有礼,将功劳归于将士用命和太史慈的内外策应。他详细询问了城中损失情况,并当即表示,愿从军中拨出一部分粮草,先行救济城中饥民。

宴后,刘备与孔融屏退左右,密谈良久。孔融详细述说了自黄巾之乱以来,北海郡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对治理地方的诸多困惑。他虽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于经学文章无人能及,但于军政之事,确实力有不逮。此次若非刘备及时来援,后果不堪设想。

刘备则耐心倾听,时而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他深知,救援北海,不仅是为了行仁义之事,更是为了实践王宇信中“深耕青州”的战略。如今,第一步已经成功迈出。

夜深,刘备独自站在府衙的庭院中,仰望星空。剧县的喧嚣已渐渐平息,但他的心中,却思绪万千。解剧县之围只是开始,如何协助孔融真正安定北海,收拢民心,扩充实力,将是接下来更为艰巨的任务。而那个逃走的管亥,会不会卷土重来?青州的其他势力,又会如何看待自己这个新崛起的“过江龙”?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夜空,望向了远方。青州,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正等待着他去书写新的传奇。

(本章约6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