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泥地里的小大人
大楚王朝,平县,大暑。
暴雨像天河决堤般砸向桑田,豆大的雨点在积水中砸出万千个酒窝。十二岁的林小满光着脚丫踩在泥泞的田埂上,裤脚卷到膝盖,露出被泥浆裹满的小腿,像截刚出土的莲藕。她攥着半根竹竿,看着父亲林铁蛋在齐腰深的积水中扶正歪倒的桑苗,突然发现三株幼苗的根部已被雨水泡得发白。
远处的山峦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像被浸透的宣纸层层晕染。桑田里七零八落的蓑衣草帽在风中打转,几片残破的桑叶顺着浑浊的水流漂过小满脚边。她伸手捞起一片,叶脉在指尖断裂的触感让她想起去年冻死的春蚕——那些蜷缩在蚕匾里发僵的小生命,也是这样脆弱。
“爹,用竹竿搭三角架!“她的声音混在雨声里,却像春蚕破茧般清晰,“就像阿兄搭猎户陷阱那样,三根竹竿交叉绑住,能固定桑苗。“
正在搬石头的林长柏抬头,猎刀在腰间晃出冷光:“小丫头片子懂什么陷阱?竹竿绑不稳,桑苗迟早被冲跑。“话虽如此,他却转身走向桑园深处,靴底在泥地里踩出深深的脚印——那里有他去年砍的野竹竿,原本打算编箩筐。
长柏的布衣早已湿透,紧贴着后背隆起的肌肉。他弯腰劈砍竹竿时,后颈有道狰狞的伤疤若隐若现——那是去年追捕野猪时留下的。小满看着兄长挥刀的动作,突然注意到他刻意避开了竹节最粗壮的部分,那些带着青皮的竹段,正是最适合绑扎三角架的材质。
小满没理会兄长的嘲笑,蹲下身扒开桑苗根部的泥土。冰凉的泥浆渗进指缝,她却盯着根部的走向,想起去年冬天在《齐民要术》残页上看到的“固根法“。那页泛黄的宣纸被灶火烤得卷边,她用桑叶汁混合木炭调成墨汁,在空白处画满歪歪扭扭的注释。此刻那些字句仿佛在雨水中重新浮现:“水土相搏,根须若游丝;三木交叠,可定风波。“父亲扛着木板过来时,看见她正用草绳将竹竿交叉绑成三角架,指尖在雨中冻得发红,却绑得比猎户的陷阱还结实。草绳在竹节上勒出螺旋状的纹路,小满特意在交叉点留出半指宽的缝隙——这是观察兄长处理猎物时学来的,紧绷的绳索若不留余量,遇到挣扎反而容易崩断。
“爹,您看。“小满拽着父亲的衣袖,指向刚固定好的桑苗,“三角架能分散水流冲击力,就像咱们家的柴垛,交叉堆放才稳固。“
林铁蛋看着女儿沾满泥浆的脸,发辫上还挂着片残破的桑叶,忽然想起今早她趴在灶台边画的排水图——用炭笔在桑皮纸上画满三角符号,说这是最稳固的形状。他默默接过竹竿,按照她的方法固定下一株桑苗,暴雨在他斗笠边缘形成水幕,却遮不住眼中的惊讶。当第三根竹竿嵌入泥沼时,原本东倒西歪的桑苗突然像被无形的手扶正,细弱的茎秆在激流中划开三道分水纹。这场景让他想起二十年前随军筑堤时,老将军指挥众人打下三脚木桩的情形。
“蓑衣来了!“母亲林张氏的声音从田埂那头传来,怀里抱着两套蓑衣,发簪上还别着片用来挡雨的荷叶。她看见小满光着脚在泥里踩水,心疼得直皱眉:“快穿上鞋,别冻着脚。“她深蓝的裙裾沾满泥点,腰间别着的蚕室钥匙在奔跑中叮当作响。昨夜她彻夜未眠地守着新孵化的蚁蚕,此刻眼底还泛着青黑,却把最后半块姜糖塞进了小满的衣兜。
小满躲开母亲伸来的手,泥浆从指缝滴在母亲的衣襟上:“娘快去照看蚕房,雨水灌进蚕匾就糟了。这里有我和爹、哥呢。“她指向正在砍竹竿的长柏,后者正对着野竹挥刀,动作比平时快了三分。
林张氏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冬夜,小满守在产房外,用碎布头给双胞胎缝标记的模样。她把蓑衣披在小满肩上,却被轻轻推开:“娘,您的蓑衣给爹,我不怕淋。“话音未落,一个浪头打来,泥浆溅上她的脸颊,却顾不上擦,只顾盯着新搭的三角架。
暴雨持续了三个时辰,桑田里的积水涨到齐膝。小满和父亲、兄长在田埂上来回奔走,将三十株桑苗全部固定在三角架里。长柏的猎刀不知何时变成了砍竹竿的利器,他甩着湿漉漉的头发,把最后一捆竹竿扔在田埂上,嘴上还在嘟囔:“小丫头片子的主意,倒比我的陷阱还牢靠。“
当云层终于裂开缝隙,夕阳的余晖洒在桑田时,三亩幼苗在泥浆里挺直了腰杆,三角架在积水中投下稳定的倒影。林铁蛋蹲下身,看着女儿沾满泥浆的手掌,突然认真地问:“小满,你咋知道这些法子?“
小满擦了把脸上的雨水,想起书肆里老书吏送的《农政辑要》残页,想起兄长的猎户陷阱,想起母亲分拣蚕种时的细心。她从袖袋里掏出半片皱巴巴的桑皮纸,上面画着三角架的草图:“就像阿兄搭陷阱要找支点,桑苗也需要支点呀。“
长柏凑过来,猎刀刀柄撞在三角架上:“嘿,小丫头片子还真有两下子。“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个湿漉漉的布袋,里面装着刚烤好的红薯——那是他趁砍竹竿时在田边烤的,“吃吧,热乎的,比你那些破竹竿管用。“
小满接过红薯,滚烫的温度透过布袋传来。她看着兄长耳尖未褪的红色,忽然想起今早他偷偷往她竹篓里塞竹竿的模样。原来,有些关心,就像这暴雨中的三角架,看似粗陋,却能撑起一片天。
暮色漫过桑园时,一家人坐在田埂上,看着劫后余生的桑苗。母亲从家里端来热汤,看着小满沾满泥浆的衣裳,眼中闪过心疼,却没再说让她回家的话——她知道,这个十二岁的女儿,早已不是躲在娘怀里的小娃娃。
“明日把三角架加固。“林铁蛋抹了把嘴,看着女儿认真喝汤的模样,忽然笑了,“小满,你比爹想的还要明白事理。“
小满低头看着手中的红薯,烤焦的表皮下露出金黄的内里,像极了暴雨后露出的阳光。她忽然想起书肆里遇见的沈公子,想起他留下的账册上画的迷你算盘——原来,生活中的每一个难题,都像算盘上的算珠,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就能算出答案。
这一晚,小满躺在炕上,听着窗外的雨声渐歇,摸着袖口残留的泥浆。她知道,明日还要和父亲去查看三角架,还要帮母亲检查蚕房,还要教弟妹辨认受损的桑苗。但此刻,她的心里却满是欢喜——因为父亲第一次认真问她“你咋知道这些法子“,因为兄长的猎刀第一次为她的主意而挥动,因为她用自己的方式,保住了家中的三分桑田。
暴雨后的第一个晴天,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桑田的三角架上。小满蹲在桑苗旁,看着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三角架的支点处。那滴水珠沿着竹竿缓缓滑落,在交叉点折射出七彩光芒。当她伸手触碰时,水滴突然分裂成三股细流,沿着三个方向渗入泥土,恰似她昨日绑扎的三根竹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