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辛创作与江西文化形象建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一 胡辛:江西文化形象的积极建构者

黄恩华

2020年10月30日是江西师范大学80周年校庆之日。“同庆八秩芳华,共襄模范大学”是江西师大人的共同心愿。

80年风雨,80年沧桑,80年树人。

80年耕耘,80年收获,80年辉煌。

在8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的日子里,2020年10月18日,由江西师范大学委托文学院举办的“胡辛创作与江西文化形象建构”学术研讨会隆重热烈地启动了,研讨会的主题是“胡辛创作与江西文化形象建构”,作为80周年校庆的主要内容之一,我认为很及时,很有必要,很有意义。这是共襄盛典的具体活动。江西师范大学已走过80个春秋,是江西省的第一所高校。教书育人是优秀传统,放飞梦想是一代代江西师大人的努力。江西文化形象的建构,既是对江西历史文化的回顾,对当代江西文化的探研,更是对江西文化未来建构的奋发图强。江西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红色文化、绿色文明和古文化,又称“赣鄱文化”。文学和地域文化血脉贯通,是地域文化的承载、凝聚和飞扬。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江西文化必须走出江西,走向世界!当然,世界也会走进中国,走进江西。胡辛近年的力作《瓷行天下》,就是一部以景德镇为基点,赞颂中国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的著作,获得2018年的中国好书奖,并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她的作品,地域色彩浓厚。对胡辛的创作进行学术研究,并上升到对江西文化形象的建构,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相信通过一次次的从个体探研到江西文化形象的整体建构,从畅谈到书写新时代江西文化形象的华丽篇章,肯定有新的作为。

早在1983年,我还是懵懂青年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胡辛的处女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获得了国家级文学奖,并经翻译走出了国门,走进了日本和欧美,成为日本文学和欧美文学看中国的一个窗口。这部地域色彩浓郁、女性独立意识强烈的作品,引起了国内外不少的关注。后来,她的中篇小说《这里有泉水》《瓷城一条街》、长篇小说《蔷薇雨》《陶瓷物语》等,都继承和发扬了她的处女作的主题立意和风格特色,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文学是人学,绝不仅仅止于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她可播撒世界,深入人心。地不分东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少。为此,南昌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曾著文评价胡辛,说她是“一个有风骨有个性的作家教授”。他说:“关于胡辛,有师生如是评价:课讲得好的老师很多,作品写得好的作家也不少,但课讲得好作品又写得好的作家教授却不多,胡辛就是这‘不多’中的一个。我以为此评价是很到位的。”当然,他还说:“胡辛是不是大师,还得让岁月来验证,但作为高校校长,至少应重视她的知名度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和认真度。”潘际銮所言极是。潘际銮对既忠诚于教书,又热爱于写作的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是肯定的。而在我的心目中,依循着胡辛的文学创作轨迹,了然到一种精神,早已在我心目中立起了大师风范。为此,我认为,胡辛作为江西师范大学的著名校友,是我们的骄傲和光荣!我也很有底气地代表江西师范大学向胡辛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向承办研讨会的文学院的老师和同学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我作为后生,作为晚辈,对胡辛总体有三个印象。

第一,她是我心目中的好大姐。我近距离与胡辛面对面接触是2019年冬天,我代表南昌大学校方,到景德镇协调胡辛文学艺术馆开馆之事。实话实说,以个人命名在瓷都南大门生态路旁这么一个很显著的地方建立文学艺术馆,是不容易的。胡辛有着厚重的文学作品和社会影响,其广博的知识、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永不停歇的创作、创业的激情,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同时,她在景德镇和乐平教书的13年经历,培育了她,锻炼了她,厚积薄发,她对景德镇满怀感恩!在胡辛文学艺术馆里,既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还有瓷板画、瓷瓶作品和国画等,而且这些创作逾二分之一是以景德镇地域为背景的,抒写的是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立意是用文学艺术表达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所以在千年瓷都建立这样一个文学艺术馆,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标志,是对文化的力量的彰显。但由于种种因素,在近5年的建馆过程当中,碰到一些矛盾和困难。我当时代表南昌大学到景德镇的胡辛文学艺术馆,终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强烈推介下,确定以毛泽东同志的诞辰12月26日作为开馆之日!胡辛非常感动和激动。我在开馆揭牌仪式上,评价胡辛是毛泽东的好学生!选在毛泽东的诞辰开馆,多么有意义!在这样的时刻,胡辛文学艺术馆在景德镇诞生了!共计有四五百人出席开幕式,大家都欢欣鼓舞。在我的心目中就树立了大姐的形象。在中国近当代,人们热忱地称为大姐的有宋庆龄、邓颖超等。久而久之,“大姐”成了对我们所尊敬又可亲的女性的称呼。大姐,就在我们身边。胡辛生于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诞生于瑞金,童年在赣南,学生时代在南昌,成长于新中国的建设中。她从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景德镇,前后工作了13年,再回到南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她都诚信待人,勇于拼搏,风风火火,不惧困难,是我们身边的好大姐。

第二,在我的心目中,胡辛是大家。从1983年以处女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创作至今,已有37年,出版作品42部,有作品翻译成了多语种文字。说她著作等身,不为过。这是惊人的。小说、传记、散文,全有,2005年入评“中国当代十大优秀传记作家”。影视创作不仅是影视文学剧本,而且导演、制片全上。作为大学教授,理论研究更不可缺,研究方向包括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民俗学、影视学。胡辛退休之后,进而又转学画画,从国画到瓷板、瓷瓶作品,这种创作激情和热情,这种才能,我由衷佩服。难怪她的《瓷行天下》能获中国好书奖!思想的、精神的、理论的、考古的、文学的、艺术的,全有。专著写成大散文版,真是才华横溢。她是真正的跨界又交融。

第三,在我的心目中,胡辛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她是著名作家,同时,她的本职工作是老师,一辈子在教育一线教书!她1994年就因为教学成绩突出,享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多次被评为江西省的优秀模范教师和优秀研究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1]是呵,一个人的人生当中遇到好老师就是收获一辈子,一个学校有众多的好老师就是办校的基础,一个民族有一代一代的好老师,这个民族必定兴旺和发达。江西师范大学就是孕育好老师的地方,是教师的摇篮。胡辛是从江西师范大学培育毕业出去的。在我眼里,她作为大姐、大家、优秀老师,是我们江西师范大学永远的校友!学习的楷模!让我们向她致敬!

饮水思源,桃李满天下。

岁月峥嵘,栋梁耀中华。

(黄恩华,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1]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9月9日)》,《人民教育》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