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我要造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章 税收问题(求收藏和追读)

庞歆然哼着歌,显得很愉快。

今天她写的新闻稿,竟然又被吴总编选中,上了《羊城晚报》头版。

现在她已经有两篇文章,上了《羊城晚报》头版,明年说不定她就可以破格提拔了。

她的工资,除了跟级别有关之外,还有稿费,稿费不但跟字数有关,还跟刊登哪个版面有关。

她两篇文章刊登《羊城晚报》头版,稿费就有两百元了。

再加上基本工资,她现在绝对算是高收入群体了。

此时大部分人的工资都在30到80元之间,干部工资则是和级别有关,级别越高工资就越高。

像《羊城晚报》总编,按照级别工资,一个月就有277块钱,是整个报社中工资最高的。

庞歆然走向那辆浅蓝色自行车,原本她是打算买一辆自行车,出行也方便,结果陈凯竟然送了一辆自行车给她。

对于这辆自行车,庞歆然很喜欢,轻巧又漂亮。

她相信,没有哪个女孩子,会不喜欢这种自行车。

自行车轻轻一踩,就动了起来,完全不需要用力踩。

庞歆然本身就长得挺漂亮的,此时再骑着这辆浅蓝色自行车,立马让路人纷纷回头看着。

没多久,庞歆然就到了报社宿舍。

面积不大,大概20平方左右,但是庞歆然布置得很温馨。

“也许陈凯说得对,个体经济会很快发展壮大,丰富社会经济。”庞歆然暗道。

去供销社买东西,很多都需要各种票,但是个体工商户,往往只需要给钱就可以。

大家是很穷,但是也很节俭,平常并不怎么需要花钱。所以大件买不起,一百块钱左右,咬咬牙也不是消费不起。

华夏是自行车王国,上下班最方便的不是坐公交车,而是骑自行车。

“要不让弟弟来羊城,跟着陈凯。”庞歆然不由得升起一个念头。

她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她哥哥已经结婚了,她母亲将在厂里的工作给她哥哥。而她弟弟,刚刚初中毕业,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在家里帮着干些活。

想进厂当工人,太难了。

庞歆然和陈凯接触了几次,甚至连陈凯的厂都去过,她知道陈凯还会继续招人。

想到这里,庞歆然拿起信纸,提着笔写信。

家里没有安装电话,想要打电话回家都不行,唯一的方式就是写信。

信写好,折起来放进信封,庞歆然从柜子里翻找一下,往信封里放进50块钱,这是给她弟弟的路费。

从锡市坐火车到羊城,就得差不多得二三十块钱了!

邮票贴好在信封上位置,庞歆然第二天就将信寄出去。

......

修理厂,树荫之下,清风吹拂。

陈凯喝着茶,脸上带着笑容:“好啊,我正打算过几天要招人,你弟弟来了,刚刚好。”

庞歆然刚提起,陈凯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两人可是朋友,能帮的陈凯肯定帮。

庞歆然的两篇报道,对陈凯的帮助可是很大。

他这里,已经成了羊城最好的摩托车、汽车修理厂,也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报废的回收厂。

半个小时前,他母亲专门跑来一趟,告诉他一百辆自行车都卖掉了,有这么大反响,还是因为昨晚的《羊城晚报》的头版新闻。

能帮庞歆然,陈凯自然乐意。

再说,他明天也要去再申请几张营业执照,后面也要招人,刚刚好。

“陈凯,酬劳你不用给他,只要包吃包住就可以,让他学得一技之能,以后不会饿死就好。”庞歆然脸微红着,她没想到,陈凯竟然就这么答应。

“酬劳就按照我这里的规定,只要他认真肯干,说不定用不了多久,他一个月的收入都比你要高。”陈凯微笑道:“一年时间,我保证将他带出来,至少修修自行车还是没有问题的。”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个陈凯根本就不怕,他修车技能,领先这个时代太多太多了,更何况他的志向可不是修车,而是造车。

汽修厂,以后只会是他的事业板块之一而已。

若是他的徒弟有人能够独挡一面,陈凯高兴还来不及。

“等我弟弟来,我再带他来见你。”庞歆然说道。

“行,我会留一个名额给他。”陈凯点点头。

两人聊着聊着,聊起了国家大事。

最近一个大事,就是恢复税务部门事业编制以及要增加8万税务干部,此举却是要加大税收征收力度。

1980年税收不尽人意,3个月征收到的个人所得税才16万,工业企业税收仅373.57万元,商业、供销税2927.47万元,大量税收收不上去,今年都发了好几个文件催交税。

而现在的工商税,有工商统一税、盐税、工商税、产品税、营业税、临时商业税、集体经济所得税。

早上的时候,工商局的领导就来到陈凯这里,探讨着个体工商户税的问题。

按理说,这部分又没有明确规定要交税,现在的文件都是只规定国营部分要交的税,像陈凯这样都是只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结果谁都知道,陈凯赚了很多钱,这自然就不得不考虑这方面。

陈凯明天早上,还得去参加会议。

“税收,会是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税收没有什么丢脸的。”陈凯说道。

虽然从1978年,就开始为税收恢复名誉,但是要打破精神枷锁、解放思想,谈何容易。

征税,注定是任重道远的事。

连各个国营厂、供销社都很难将税征上来,更不要说个体工商户了。

增加税务干部编制8万人,看似很多,可实际上杯水车薪,这点人撒在全国,实在是微不足道。

“明天市里要召开会议,讨论个体工商户税收问题,我受邀参与,对于个体工商户纳税,我是认同的,不过这里面涉及到怎么缴税等多个问题。”陈凯对于交税并不反感,但是他希望以此作为敲门砖,撬开这扇大门。

总不能交税是义务,结果备受歧视,连购买生产材料都没得购买吧。

而且,既然个体工商户纳税,那为何不能成立私人企业?

允许私人企业,那自然私人企业也按照国家纳税就可以。

陈凯不知道,民营企业什么时候开始允许存在,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时候没有民营企业,一家民营企业都没有,全部都是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