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章 军民屯田,谁说是那诸葛村夫首创?
按照本来计划,此行是要招募鲁智深、杨志至宋家庄,与林冲一道匡扶大事。
其余小喽啰贸然去宋家庄时,太过扎眼,便就地解散。
可如今,眼见这二龙山经营得这般齐整,且又地势险要,处在兖州、青州两州之交界,丢了实在可惜。
曹操便想着,不如当作宋家庄以外的一个据点,将来举事时也好遥相呼应。
况且,这边山南面还有那般大好梯田,此事若不弄清楚,绝不能轻易舍弃。
“公明哥哥可是嫌山寨上这些儿郎扎眼,带去时怕出事?若是如此,洒家将他们就地解散便罢。”
杨志暗自揣摩曹操心思,说道。
鲁智深也在旁道:
“依洒家说,不去那宋家庄也罢,就请和林冲兄弟一道搬来,这里也有五六百人马,我等便奉公明哥哥为头领,一样造反举事。”
曹操想了想,都是微微摇头:
“此事愚兄也暂未想好,待想好了再和三位兄弟商议,如今,且请两位兄弟先派遣一百个小喽啰供宋江差遣。”
二人面面相觑,均不解其意,只好点头:
“这个却容易。”
……
此后数日,一行人便在二龙山暂住。
一方面,打探石秀和时迁前去盗墓的消息。
此事阴私,且未四处宣扬,就令林冲带领五十个小喽啰去往附近县里四散打探,但凡有异动,尤其是官兵行事,需得立即回报。
另一方面,则细细勘察山南面那许多梯田。
曹操此行本是带了四个庄客的,原本就都以务农为生。
便令以王盖为首,带领剩下那五十个小喽啰,教给丈量土地之法,都去山南面丈量地界。
首要任务,是要摸清这些梯田的数量。
原来,那日相会后,曹操已经细细打听过这些梯田的来历。
这二龙山宝珠寺眼下虽是草寇山寨,原本却不是,而是正正经经的寺庙。
数十年前,大宋朝政通人和,尚未有诸多内乱时,这宝珠寺因地处两州交界,交通便利,还香火颇盛。
有不少乡绅富商,乃至朝中显贵,专程前来祭拜。
而这些梯田也是那时便有的,其中少数是寺中僧侣自行开垦,大多却是赠送。
也就是说,这些梯田既不是官田、也不是民田,而是寺田。
是正经在官府登记在册的!
这些旧事,鲁智深、杨志新近上山,自然不知,但山上小喽啰中却有不少本地生长、熟知地志的,一问便清楚。
曹操得知后心下便喜:
既是登记在册的寺田,那便本来就是宝珠寺所有,不是巧取豪夺,便是官府来查,也可不怕。
又自思道: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后,许多信徒为表诚心,便向寺院捐赠土地以供日用,历代皇室也有赏赐的惯例。
所谓寺田,便是由此而来。
不过此事在汉末时却不多见,数目也不多,一寺之田,至多千余亩,大致相当于一个中等乡绅。
如今却是大宋朝,实不知情形如何。
这般思虑了几日,王盖等四个庄客便带着五十个小喽啰,每日去南山面丈量,因地界宽广,有好几个山头,实是废了不少功夫。
直到这日,终于丈量完成,那王盖便擦着汗,急匆匆来回报:
“回押司,这山后面的田地着实是多,小人也是头一次见,便是整个郓城县——不,整个济州,也未必有哪家乡绅有这许多。”
“别说废话,到底多少?”
“共是田地三百余顷!”
王盖逐字回道。尤其说到三百余顷的那个“顷”字时,着重加强话音,似是在强调,是“顷”,不是“亩”!
曹操一愣:“都量准了?不会错?”
“小人这几日逐一算过的,绝不会错!”王盖拍着胸脯道。
曹操便大喜:一顷土地便是一百亩。
三百余顷,便是三万余亩。
宋家庄虽是郓城县第一大庄,也只三百余亩而已。
就是说,这二龙山上的土地,顶得上一百个宋家庄!而且还是现成大好的梯田!
估摸着这宝珠寺原本定是豪富不仁,兼并了不少附近乡民的土地,否则便是香火再盛,那些权贵也捐赠不了这么多!
“押司,田地多,却也未必是好事,重新开垦起来,怕是十分费劲!”
眼见曹操怔怔入神,王盖忽然道。
曹操醒转后便望了他一眼,心想:
这人虽是个乡民,却也十分伶俐乖觉,见识也不差,知道乱世之下,真正珍贵的不是土地,而是人。
像这三百余顷梯田,荒废多年,满眼望去尽是杂草,若无相当多劳力开垦,有也是白有。
倒比孤那个屠户后代,略强一些……
这般想着,好生勉励了几句辛苦,令他带着庄客、喽啰们回去休息,便自去找鲁智深、杨志,将他的计划和盘托出。
事到如今,也不必再多犹疑。
他之所以要保留二龙山山寨,除了作为一个据点外,更重要的,是要屯田!
“什么?哥哥要在此处屯田?”
饶是鲁智深、杨志二人都曾是军官出身,知道屯田之制。
突然听闻时,仍不免大吃一惊:
从未听说在草寇山头上屯田的!
鲁智深是个外粗里细的,听这般说,略一沉吟,便道:
“如哥哥所言,山南面足有良田三百余顷,为做将来举事之用,屯田却也可行,”
“只是那一面毕竟也是二龙山,又没有山北那极险的关隘做防御,若开垦出来,官军趁机绕道来攻洒家山寨,怎生是好?”
“这个不难,”
曹操笑了笑,用茶水在桌上画了个草图:
“我来时那日已考察过,此山连通南、北面的仅有一条小路,且极窄极险,只需在那小路上多设一道关隘,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鲁智深点点头,望向杨志:“兄弟以为如何?”
杨志道:“俺倒不怕官军,只是想山寨中这些儿郎们虽有五六百人,却多是当草寇劫掠惯了的,若要他们再拿起锄头前去种地时,只怕是难。”
曹操早料到这一节,闻言便哈哈一笑:
“兄弟不需多虑!想来哪个草寇喽啰不曾是良民,不曾有自家田地耕种的?不过被那官绅土豪欺压,逼反而已!”
“只需立明规矩,重新许以足够军饷,其中大半都能下地种田。”
“况且,这只是军屯,还有民屯!眼下盗匪猖獗,流民四起,只需张扬出去,宋江预料,必有不少无田可种者前来投奔!”
鲁智深、杨志二人一想,确是此理。
见曹操筹划如此细密,不由齐赞:
“当年诸葛孔明北伐曹魏,首创屯田之法,如今哥哥之举,堪比先贤!”
哪知曹操一听便大怒,心下暗骂:
什么首创屯田之法!屯田之法却是他诸葛村夫首创的?
他屯田北伐我大魏,却又打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