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理论篇
城乡社会学:观察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视角[1]
何雪松[2]
摘要 本文致力于以“城乡关系”为中心建构一个城乡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沿袭费孝通的城乡研究传统,从城乡关联的角度考察中国正在经历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与社会转型。这个理论框架立足于“关系主义”,尝试纠偏经典社会转型理论的个人主义倾向,从而可以更好地阐释中国社会转型的经验与体验。
关键词 城乡社会学 关系主义 点线面体
中国的社会转型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刻,但社会学界对这一重大现实的理论阐释是不够的,基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解释难免有削足适履、不得要领之嫌,特别是低估了中国经验的理论意义。因此,需要建构的中国的转型社会学理论体系,是关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体制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致力于以城乡关系为中心建构一个城乡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有别于传统的城市社会学和农村社会学,是从城乡关联的角度考察中国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转型。实际上,在美英等西方国家,城乡关系已不再是问题,但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却面临城乡关系的动态调整。现有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很难充分解释这样的城乡关系转型,相反,可能以问题化的视角进行理解,从而遮蔽了转型所带来的积极且正面的结果。因此,建构城乡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可以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新的理论解释,这个理论框架立足于关系主义纠偏了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个人主义倾向,从而可以更好地阐释中国社会转型的经验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