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尉迟家的傻儿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章 君前奏对

而此时,太上皇李渊已经开始享用起美食来了。

“胡宝,今天的饭食不错呀。这是从哪请来的厨子?”

“禀陛下,今天的饭食,是泾阳县男孝敬的。”内侍胡宝连忙回答道。

“泾阳县男,尉迟宝琪。”李渊咬牙切齿的说道。“砰”,饭碗扣在了饭桌上。想来,因为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逼迫李渊让位,还没从李渊心里过去。

此时的两仪殿内,李二陛下也对长孙皇后说出了李渊对尉迟家的态度。

“呀!臣妾怎么没想到呢?这该如何是好。”

看着长孙皇后焦急的神色,李二陛下朝一旁的内侍吩咐道:“阿难,将宝琪昨天的辩论,给太上皇送一份过去。还有,将昨天尉迟府送来的酒,也送过去一坛。”

“诺”。

等李二陛下用过饭食后,看着早已吃完的尉迟宝琪,不由点了点头,然后对书房内的内侍、侍女说道:“将李建业宣来。你们下去吧。”

“诺”。

等书房内只剩下李二陛下、长孙皇后、尉迟宝琪三人后,李二陛下开始和尉迟宝琪随便聊了会天。

一会儿,一位身高八尺,一身儒装的年轻人,进入了李二陛下的书房。

李二陛下见他宣的人来了,便对着尉迟宝琪说道:“将你昨天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吧。”

而李建业进来后,只是朝李二陛下和皇后娘娘施了一礼。便走到角落的矮桌旁桌下,一手执笔,一手轻抚贡纸。

“诺。”尉迟宝琪组织了下语言,便开口说道:“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以及与之相关的义、礼、智、信。儒家思想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世场景。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儒家必须依靠“强权”,在国家稳定、百姓富足,没有列强入侵的情况下,才会得到大的发展。孔夫子和孟夫子,正是明白这道理,才会选择齐、楚、魏这样的强国,来发展儒家学术。而周天子在那时,已经名存实亡。”

“教化原本是‘上教而下化’的国家行为,但随着历史的滚滚向前,各朝君王和世家大族全部参与其中,虽然历史上儒家的发展屡经挫折,但自汉以后,尤其是汉武帝刘彻‘独尊儒术’后,儒家的教化作用,愈来愈强。”

“看来我想的是对的。汉武帝‘独尊儒术’,也是看到了儒家的长处。”说完,李二陛下朝尉迟宝琪说道:“继续。”

“儒家,教化的核心内容是“礼”,即顺人情、合人性。教化的作用既能约束朝廷大臣、世家大族和乡野乡绅,又可以促使百姓明人伦、懂礼仪,进而让国家得到稳定。”

李二陛下听着点了点头,然后他突然朝着尉迟宝琪问道:“你说,我该怎么用儒家呢?”

尉迟宝琪一听这问题,寒毛马上竖了起来,这个问题是臣子能回答的吗?但李二陛下既然问了,尉迟宝琪也不好不回答,于是他答道:“儒家,如何教化,全凭陛下心意。陛下文成武德,一定能用好儒家。”

听到尉迟宝琪这“和稀泥”式的回答,李二陛下目光炯炯的望向他,也不开口说话。

尉迟宝琪站在李二陛下书房内,脸上冷汗直冒,“伴君如伴虎”,他今天算是知道了。他也算知道,为什么儒家会推出“天人感应”,来限制皇权。

古代从秦朝开始,就出现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辩于上”的说法,各朝各代皇帝,无不以加强中央集权为最终目标。

不管李二陛下如何的光耀千古、如何的雄才大略,他依然跳不出这个规律。李二陛下的职业,是皇帝呀。尉迟宝琪决定,必须分散李二陛下的注意力,让李二陛下觉得,他并没有跳出李二陛下的控制,于是他便准备将太极殿宫的弊端,说出来。

“禀圣人,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呵,你还在我这拿上了?有话就说。”李二陛下看着尉迟宝琪,没好气说道。

“臣,建议陛下、皇后娘娘、太上皇及众皇子、皇女搬出太极宫。”

尉迟宝琪话音刚落,长孙皇后便拍案而起,“放肆,皇宫迁移岂能儿戏。”

“但太极宫确实不合适人居住。”

“大胆。”

李二陛下拦下了长孙皇后,然后深深望了尉迟宝琪一眼,朝着殿外说道:“宣李孝恭、李道宗、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魏征、王珪。”

然后对着尉迟宝琪道:“你最好有让人信服的理由,要不,朕也保不了你。”

李二陛下罕见的用了“朕”这个称呼,可见他也处在气头上。也是,贞观初年,百废待兴,国家正是用钱的时候。尉迟宝琪却在这个时候,建议大兴土木,另建皇宫,还说出了“太极宫不适合人居住”,这一大逆不道之言。太极宫哪里不好了?哪里不适合人居住了?何况,皇宫是那么好建的吗?

片刻时间,一众大臣,依次走进了李二陛下书房。

“将你的理由说出来吧。朕,洗耳恭听。”

一众大臣看着站在书房内的尉迟宝琪,左右相顾,看着旁边的人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何事,但可以肯定的是,尉迟宝琪让圣人发怒了,没见圣人都自称“朕”了。尉迟宝琪居然敢捋虎须,不,是捋龙须。

“诺。小臣翻阅史书,书中有载,‘山南水北谓之阳’。各朝建立城池,无不是选择在高处,依山或依水而建。但太极宫,确是处在整个长安的最低处,这就导致太极宫内阴气湿重。而这种环境,极易让人得病,且尤其是小孩子。长安城各家府内,阴气最重的地方,往往是最下等的侍从、侍女居住的。”

“砰”的一声,长孙皇后气急,站了起来。

但尉迟宝琪依然说道:“小孩子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就会常常出现打喷嚏、低热、流鼻涕等症状,而皮肤会出现红肿、身上有小疙瘩等症状,且食欲不振,严重的,会出现厌食症状。”

尉迟宝琪说完,长孙皇后愣住了。因为尉迟宝琪说的症状,在李承乾、李泰身上,已经发生了。

“来人,传太医署医令。”长孙皇后焦急的声音,急促的传来。

“观音婢?”

“承乾和青雀,都有这种症状。”长孙皇后委屈的朝李二陛下说道。

“什么?我怎么不知道?”

“以为是一般的小病,太医也没看出什么……”

尉迟宝琪站在书房中央,等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说完,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而圣人处于这种环境,是会影响寿数的。且人一直处于这种环境,慢慢身体就会发痒、产生疼痛,如不及时治疗,慢慢就回发展成为瘙痒难忍、疼痛难耐。各家府内那些年纪大的、且长时间居住在这种环境下的侍从,往往都有此病症。”

“不要说了。”李二陛下猛然站起身来,他紧紧的盯着尉迟宝琪,一字一句的问道:“你说的,可当真?”

“圣人让百骑,查一下,就明白了。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江兴,听到了吗?还不赶快去查?”李二陛下朝着书房门口的江兴,咆哮道。

“诺。”

而书房内的大臣,则是“眼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言。毕竟皇帝的身体,还有个称呼是“国本”。现在的问题已经关乎国本安危,谁敢在没有确定的时候,随便置喙?

一会儿,太医署医令走了进来。当他大礼参拜完皇帝后,长孙皇后便迫不及待的问出,小孩子一直居住在非常潮湿的屋子内,会怎么样?

那太医署医令引经据典,说出的居然比尉迟宝琪说的症状,还要严重。而且太医署医令还说出了,长时间待在潮湿的环境内,会加重“气疾”等类病情。

“你下去吧。”听完太医署医令的话,李二陛下沉稳的对他说道。

此时的长孙无忌,双手在袖子内已经紧握成拳,且目光阴鸷,一脸铁青。

而一旁的朝廷重臣知道,李二陛下发怒了。现在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没过一会儿,江兴便急匆匆的回来复旨。

“我查了皇宫周边的三所大臣府内,症状非常凄惨,比宝琪说的还要凄惨……”江兴开始汇报,但声音越来越低,最后他已经是泪流满面。他哽咽着,然后大声说道:“圣人,咱必须重建皇宫,就算让小的死,咱也必须尽快将新皇宫建起来。”

李二陛下一听这话,脚下一个趔趄,“砰”的一声,李二陛下面色凝重的坐到主位上。

“臣,愿献出尉迟家宝酿,九成份子,用以建造皇宫。请圣人恩准。”尉迟宝琪的声音,这时在书房内响起。

李二陛下只是片刻,便恢复了以往的雄才大略模样,“好,准了。”

“谢圣人。”尉迟宝琪行完礼,便默默走到众大臣末尾处。今天的奏对,总算是完了。

“宝琪呀。这个宝酿,就是你新酿的酒吗?名字到也算适宜。”李二陛下笑着对尉迟宝琪问道。

“禀圣人,这个宝酿的名字,是臣起的。宝琪原先起的名字是‘宝琪酿’,臣听了绝的不好听,于是便改名‘宝酿’了。”尉迟敬德看着自己儿子,从自己身前走过,一脸的汗水,便知道这次奏对,并不轻松。又听见李二陛下问出的问题,便抢先回答道。

“宝琪呀。你好歹是个读书人,怎么回起这么个名字?还不如你家大人呢?”李二陛下开玩笑着说道,他沉思片刻,提笔在书桌上写了两个字,然后说道:“以后就叫‘玉液’吧。”

尉迟宝琪连忙从李二陛下手中,接过墨宝。抬眼便看见,纸上的“玉液”两字,那是遒劲有力、力透纸背。尉迟宝琪连忙谢恩。之后,李二陛下让尉迟宝琪给众人做点新菜,他要和一众大臣饮宴。

当尉迟宝琪走出了两仪殿,长孙无忌终于是忍不住了,他面色凝重,一字一句的说道:“太常寺官员该杀,太医署官员更该杀。”

“辅机,虽然太常寺管理着太医署,两部官员确实是失职。但之前谁也不知道,太极宫位置,会处于整个长安的最低处。且太极宫内潮湿,都认为是因为山水池、东海池、北海池、西海池和南海池的原因。众人也没有想到,这样的环境,居然有如此大的隐患。”房玄龄说了句公道话。

“不错,都水监的官员也失职,要惩处。”长孙无忌现在正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话,“还有,尉迟宝琪也是的,怎么现在才说?他不应该……”

“长孙无忌,你什么意思?”听着长孙无忌开始攀咬尉迟宝琪了,尉迟敬德这个爆脾气也发作了。

长孙无忌一听尉迟敬德这话,马上明白自己失言了,朝着尉迟敬德躬身行礼,“是我失言了。但尉迟家的恩情,我绝不敢忘。”

在古代,当面直呼别人的名字被视为极其不礼貌的行为,这种称呼方式不仅被视为对对方的轻视和侮辱,还会让人觉得说话者没有文化和教养。但现在,长孙无忌被尉迟敬德直呼名字,依然要感谢尉迟家,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长孙皇后患有“气疾”,是只有李二陛下和长孙无忌清楚的,且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个李二陛下的嫡子,身上出现了病症,长孙无忌也知道,他这些天也是求遍了长安城,但收效甚微。

今天在李二陛下的书房内,虽然没有得到治好长孙皇后和李承乾、李泰病症的药方,但却发现了病的起因,这就是找到根了呀。且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从小相依为命,兄妹情深,而自己的亲外甥,是这个巨大帝国的合法继承人,是他长孙家永远昌盛的保证。今天尉迟宝琪点出太极宫的巨大隐患,不但李二陛下、长孙皇后要承情,他长孙无忌更要承情。

尉迟敬德只是直呼他名字,就算打他一顿,长孙无忌也必须受着,而且以后还得笑脸相迎,毕竟今天这个人情,实在是大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