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带着太史慈投刘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黄巾

黄巾军,是汉末一股无法忽视的势力,它是将大汉带入诸侯割据的导火索之一。它的领导人张角曾在冀州广宗振臂一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随即大汉八州各处立即响应,声势浩大,一度让身处洛阳的天子为之震怒。但因为黄巾军大多数是穷苦人民组成,他们没有明确的行动纲领和良好的武器装备,即便传说他们的大贤良师张角有很多神奇的手法,他们依旧无情地被东汉末年的有能将领们迅速打压,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被打散,变成四处流窜的贼匪。扫荡黄巾的将领们却一个个在汉末后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卢植、皇甫嵩、朱儁、曹操、袁绍、董卓、刘备、孙坚……

黄巾军也从一开始为穷苦人民斗争,变成裹挟穷苦人民的贼寇,在大汉的四处为祸乡里。

时间来到初平四年,有能力的地方官员都在尽力的讨伐黄巾,为自己的治下谋求安定,如陶谦、刘表、袁绍、曹操等。

但纪清目前所在的青州,却摊上了一个无能的刺史——焦和。

焦和这位青州刺史,在初平元年响应关东群雄讨董的计划,一下将青州的大部分兵力带往酸枣联盟,却也因此造成青州各县城的防备空虚,被四处侵扰的黄巾趁虚而入。讨董联军后续在荥阳战败,各路诸侯人心不齐,联盟不复存在,诸侯们原路返回,焦和响应联军的计划受挫。

此时黄巾军已扫荡了青州大部分的郡县,回返的焦和青州大军一时无法抵御黄巾军。他本人的应对也存在巨大的问题,大军作战不设斥候探查军情,直面遇到黄巾军未开战便逃离战场,甚至后续求神拜佛,祈求让神佛消灭黄巾,直接将“无能”二字刻在了脑门上。青州当前混乱的局面,焦和是要负上百分之八十的责任的。后世《九州春秋》上评价焦和为“人见其清谈干云,出则浑乱,命不可知”,若让纪清自己来说,此人就是一个空有虚名的废物点心,恨不得当面啐他几口踩上几脚。

孔融是在讨董失败后,被董卓把持的朝廷委派来北海担任国相的,董卓及其麾下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要恶心讨董联盟的孔融,董卓本人不想直接杀害士林中有诺大名声的孔融背负骂名,于是就想借青州黄巾这把刀来达到目的。

事实上,董卓他们的目的确实差点达到了。

孔融来到北海之后也想整顿下青州黄巾,只是孔融同时证明了自己确实没有军事这方面的能力,自己带着各县的响应想要打击二十多万的黄巾军,却险些被黄巾军头领张饶追得连命都丢了。好在孔融麾下还是有部分有能力的官员,在乱战中保下了这位孔圣人后代。

孔融战力不行,只能靠自己的教育和政治能力去分化一部分黄巾,这才收到了一部分的效果,让部分反正的黄巾重归乡里,但大部分的黄巾还是存在的。这也是孔融仍然抱着一丝侥幸的心态,想要重振旗鼓再战黄巾一次,只不过经历过一次失败的他,心态上变得更谨慎了。

纪清也是在这个时期结识了孔融,青州百废俱兴,在孔融眼里,一个对官员选拔、教育万民有不同以往新见解的年轻人,或许能助自己及其麾下一臂之力。

都昌酒楼里,纪清被孔融言及郑玄因黄巾贼寇肆虐导致回乡困难的话题,想到了今日与太史慈同来赴宴的主要目的,于是便立即开口道:

“孔府君,若是为黄巾祸烦恼,为何不考虑下清今日的建言。

子义兄英勇无双,是个优秀的将领,未来成就可期。

不若让子义带领一部兵马,四下翦除收降黄巾余部,让其重归乡里。

如此一来,北海乃至整个青州或可安定,康成公回乡便可指日而待了。”

这一番话说的孔融有些意动,然而武靖听到此言却冷冷回道:

“黄巾余孽可是那么容易翦除的?不说还未找到踪迹的张饶等人,就是黄巾的渠帅管亥,都有万夫不当之勇。管亥其人也甚有治军的能力,焦刺史此前集合了青州的兵力都打不赢此人,你还要翦除黄巾,简直就是小儿之言!”

“武都尉此言差矣!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清并不是让子义兄上来就独立对抗整个黄巾军,而是由子义兄带领一部分兵马,蚕食小股黄巾,在过程中壮大自身。后续与都尉两部人马,一部正面战场抗敌,一部侧面击黄巾弱侧。这不提高了吾等对付黄巾的胜算么。”

纪清闻言反驳道。

孔融闻言有些意动,他原本诸意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青州的烂摊子,但实在没想到自己步子迈太大了。如今听得纪清言语,想着若能慢慢解决好黄巾的问题,莫不是也能展现自己的运作能力。

然而他的想法刚有苗头,武靖那边又说了

“问题是黄巾会让吾等一步一步如计划那般处事吗?万一张饶或者管亥发现吾等的意向,全军向吾等袭来,就算子义能够以一敌百,吾等正面又真能抵挡住黄巾大军?别忘了,那是二十万人,不是二十万头猪。”

武靖摇摇头,此前他也是焦和率领的青州大军中一员,虽然焦和的骚操作不断,但他们打不过管亥的黄巾军也是客观事实。在武靖眼中,管亥黄巾军的实际战力明显高于目前的北海郡兵。

孔融听得武靖分析,他现在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很清晰,在军队指挥方面自己还不如麾下主薄王脩王叔治,此前能够逃脱张饶的追赶完全是靠王脩接过了他的指挥棒,武靖等人的拼死突围。

目前王脩已被他升任胶东县令不在此处,若真如武靖所言,黄巾集齐兵力挥师都昌,未必有人能挡住这二十万黄巾军。武靖的能力他已知晓,太史慈?顶多和武靖差不多,能够多少抵挡管亥的能力呢?纪清?不过一略有见解的年轻人。

于是孔融便开口:“泰明之策虽好,子义也勇武过人,但吾等和武都尉一直在防备管亥这伙黄巾,武都尉更加熟悉他们的作战意图和风格。若真如武都尉所言,吾等也不便分兵,更应该集中兵力做好防卫的工作,以便能挡住管亥大军。”他不好拂了纪清和太史慈的脸面,言语先夸纪清和太史慈,再言赞同武靖所言。

纪清这回是真明白为什么历史上太史慈要离开孔融南下扬州了,就孔融这犹豫不决的行事风格,能活着到后续建安年间就是他祖上给他积下的大德了。

即便正面战场打不过,至少也要用点有生力量削弱黄巾的小部分实力,岂能什么都不做?

纪清刚想说话,却听孙邵言:“府君,虽说武都尉更加熟悉管亥等贼的行事风格,但如今管亥等贼未至,吾等也应提前做好防备。吾觉得泰明的策略不错,吾等先拨出一部兵马,让子义带着先削弱周边的黄巾贼子,即便管亥贼子大军压来,吾等亦算是将他们的小部分聚集的兵力先打散,至少也对吾等防卫管亥贼军做出了贡献。”

不愧是后来做丞相的人,虽然不通军事,但道理也是相通的。纪清暗想。

此时太史慈也发话了:“府君,慈有信心在管亥大军前来之前,先扫除掉周边县城的小股黄巾,并在管亥大军前来之前与武都尉等人汇合,必不会让都昌陷入绝地。”

事关太史慈本人,所以太史慈便主动请缨,他也算是从纪清口中听闻了历史的发展,知道未来或许真如武靖所言,管亥等人可能已经计划大军开拔向着都昌城而来,但心中的热血和身上的武艺,让他依旧信心满满。

一旁的刘政十分清楚太史慈的能力,此刻也道:“孔府君,政一路被子义保护回返,对子义的能力再了解不过。不是政夸口,若论武艺,在座各位无一人是子义对手。”

武靖闻言略有不快。

刘政见到武靖的反应,依旧道:“即便是武都尉,吾都认为在子义兄手下走不过十个回合。”

刘政倒直接不给武靖面子,毕竟他也不曾给过辽东太守的面子,才有逃离辽东的举动,一个不敢战的都尉,得罪了就得罪了。

只听刘政续道:“论领兵,在下亦有心得,政一路与子义交流,子义在练兵统筹方面,比政更加全面,虽说只是交流,但政亦从子义处受益。

因此,既然泰明有此建议,子义亦有信心翦弱黄巾贼,府君何不顺水推舟,让子义独掌一部,以作试炼。”

刘政出言相助,除了有报答纪清和太史慈的意愿,事实上,他也希望太史慈这颗明珠不要就此埋没。他在回返北海路上,和太史慈交心,亦知道太史慈心中抱负,只是缺少了一个机会。此刻眼见孔融有些意动,便也加以劝说。

孔融听得孙邵和刘政二人劝说,又看了武靖一眼。

彭璆在一旁并不言语,他并不擅长此道,通常都是孔融给出举措,他便听从实施。

氏仪也不看他,一脸事不关己的模样。

其他如王效刘慈诸人,只识文章不识军事。

倒是郑益看到了孔融的目光,微微点了点头。

孔融了然,于是便道:“既然众位都是这个意见,那么融也不好拒绝。太史子义,既然如此吾任命你为别部司马,武都尉手下分一部兵马于你指挥,若人数不够,你也可自行招募兵士,务必要肃清郡内黄巾残党。”

太史慈欣然道:“喏!”

纪清见到目的之一已完成,心中亦宽慰,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原本是一个欢乐的宴会,大家也不要太过于拘束了。”孔融说话间又举起了手中酒杯,纪清心中暗叹,事情轻重缓急都不分,只顾给太史慈和纪清办酒宴,难怪你后来得不到众人的拥戴,有才有能的都一一离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