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带着太史慈投刘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赴宴

纪清和太史慈牵着坐骑走到都昌茶楼,这匹坐骑是太史慈在辽东获取的良马,纪清没有坐骑也不擅长骑马,太史慈便走路相伴。

都昌茶楼虽名为茶楼,却也是都昌少有的娱乐场所,平日里都昌城内的清流名士与郡官们如有宴会都是在这里举行。

二人一走进茶楼,就有下人过来引导。行至茶楼二楼,太史慈不禁脱口而出:“正攀!你也在此!”言语中不乏热切之意。

纪清反而有些懵,这个正攀是什么人?听起来跟太史慈还挺熟悉?

“子义,数日未见,今何来迟也?”太史慈目光所及之人爽朗地笑道。

纪清随着太史慈的目光看去,只见是一个颇为健壮的儒生。虽为儒装装扮,亦能感受到他一身爆发的体型,跟太史慈相比也仅矮半个头,看起来就是一个颇有勇力的汉子。

“想不到正攀竟也到了都昌。泰明,吾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北海本郡人士刘政刘正攀,朱虚邴根矩的好友之一,治理地方和领兵都很有一手。

此前吾受根矩兄所托,与正攀一起通过海路回返北海,路上因先抵达黄县吾与正攀分别,想不到今日竟在此处又相遇了。”太史慈见纪清疑惑,便回手介绍道。

纪清倒是第一次听说刘政这个人名,此人从外观衣着上看很像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听太史慈的描述应该是个不错的人才,邴根距应该是和管宁、华歆并称为“一龙”的邴原,能和邴原做朋友应也不俗,怎么自己没听说过这号人物呢。

“这位是?”刘政过来迎太史慈,好奇看着旁边的纪清。纪清蓄着短须,眉目清秀,身材不高,年岁看起来刚及冠。

太史慈正不知应如何介绍纪清,纪清微微做了一辑,自言道:

“交州南海郡人纪清纪泰明,见过正攀兄!”

“交州人士?这倒是稀客!”刘政向纪清还了一礼,冲太史慈开玩笑道,“想不到子义你除了北海人有交情,还能有南方的交州朋友。”

“能和子义兄做朋友是清的荣幸!清此前遭遇海难流落到黄县,不幸中的大幸得子义兄之母收留之恩,故才能几日前和子义兄结识。”纪清“坦坦荡荡”地将自己遭难的经历托出。

“哦?”刘政闻言道,“寄信给子义让其回返青州便是阁下?这么说起来,政还得感谢阁下。”

纪清听闻后反而一头雾水,怎么就感谢自己了?

太史慈见纪清疑惑,出言道:“正攀此前恶了辽东公孙太守,公孙太守无容人之量,下令追捕正攀并获其家人,正攀不得已藏匿在好友邴根距处。根距兄获悉慈要回返青州,于是便让正攀跟吾一起回返。也算是因泰明的信件得以逃离辽东。”

太史慈刚说完,刘政又开口道。

“不止,吾已听闻,根距劝说公孙度释放了吾的家人让其也在回返途中,所以政此番当感谢阁下与根距。”

说完便对着纪清郑重施以一礼。

纪清连忙还礼。“言重了!清机缘巧合当不得此礼,正攀兄当谢邴根距与子义兄!”

“根距那边吾自会郑重感谢,小友虽说是机缘巧合,但没有你的信件,便是吾一人亦无法周全回返北海。”

“好你个正攀,吾这个护送的人你就不谢了吗?”太史慈闻言打趣道。

“这自然也要谢!太史子义,刘政,谢过此次护送,若没有子义,焉知公孙度此贼不会在路上对吾下手!待吾接回家中老小,子义旦有需要政的地方,只要不违道义,政必倾力相助。”

刘政对着太史慈也深施一礼,只是言及公孙度之时言语明显有些不满。

“好啦!你们三人在这里互谢,让吾等这群人看着你们互相礼让,无论是谢礼还是相助,都不如来席间宴饮一番!”

却是孔融从席间走下来笑道。

纪清此时才留意到席间已坐着好几位不认识的官员和士子。

北海王刘普之子常年宅在王府中,因此北海上下所有事务和郡吏都由孔融一力操办,此时设宴,自然是孔融手下的官员及郡中名士前来赴宴。

待到几人坐下,孔融才开始介绍。

“这位是吾的助手彭璆彭良瑜,现任吾郡方正。”孔融指着左手边一位国字脸的中年男人道。

彭璆便与太史慈和纪清见礼。

孔融指向彭璆身边的文士,看其身高并不比太史慈矮多少,纪清心中不禁腹诽山东人都这么高的吗,跟他们一比纪清就像个小矮人。“这位是功曹孙邵孙长绪,胸腹有庙宇,未来必能为朝廷三公。”

孙邵听到孔融称赞,微笑答道。“孔府君谬赞了,邵久闻东莱子义之名,亦曾闻府君赞泰明有王制选拔教育之新论,此番终能见过二位!”

纪清稍有点讶异,此前孔融想招书佐,如果当时纪清接受了,直属上司就是眼前的孙邵。

只是孙邵不是跟着刘繇去了江东后来成为东吴第一任丞相么?

纪清转念一想,孙邵一开始是跟着刘繇一起下扬州的,现如今太史慈也才回返青州不久,这个时间点刘繇还未走马上任,需要解了黄巾之围后这些人才跟着刘繇去了扬州,跟袁术孙策等人相争扬州,此刻孙邵在此也合情理。

念头一通,纪清也拱手道:“长绪兄,清也久仰大名!孔府君原意招清协助长绪兄,只是清不明官场之事,只能谢绝府君好意。”

“无妨!”

孔融准备继续介绍下一位宴客,但这位不给孔融开口的机会,抢先说:“营陵氏仪氏子羽,现为孔府君麾下一文吏,见过二位。”孔融略有一丝嘲弄,但很快就摇摇头恢复常态。

纪清敏锐地捕捉到了孔融一闪而过的嘲弄神色,虽然不解孔融为什么会有这个神色,但也心中按住好奇之心:氏仪这个名字,好像这位也是后来东吴的重臣之一,先结个善缘也是不错的。

是仪开口之后,旁边的一名武将劲装打扮面容粗犷的汉子也自吾介绍道:“武靖武安国,现任郡都尉,吾可听闻东莱太史子义弓马娴熟,有任侠气,吾等可以亲近亲近。”话语说着亲近,但表情似乎不像言语中那么亲近,似乎感受到了太史慈对自己职务的威胁。

太史慈闻言一扬眉,道:“好说!子义随时恭迎武都尉。”

双方眼神中已经开始“亲近”了。

孔融见状,解围说:“前番讨伐张绕,武都尉救过老夫几次,收降反正的黄巾贼过程中武都尉亦出力颇多,是吾郡中的武将楷模。”言罢,孔融想到了此前纪清推荐太史慈的言辞,便又道,“子义乃义士,你们二人或许有合作的可能。”

言罢一名文士向太史慈行礼,看着年纪只比纪清大一些,他不慌不忙顺着孔融的话说:“武都尉和子义都是吾青州英武的代表,二位气宇不凡,益好生敬仰,亦希望和二位义士学习领兵打仗的技巧,希望二位不吝赐教。”话语轻巧地赞许了武靖和太史慈,亦让两人关系稍微有点缓和。

“这位是郑益恩,康成公之子,家学渊源,亦是吾青州年轻士人代表。”孔融对此位青年也是颇为看重,手扶须微笑介绍道。

闻言纪清与太史慈都不敢怠慢,郑重地朝郑益施以一礼。无他,只因“康成公”三个字的影响力。

康成公即郑玄,这是东汉时期在初中历史课本中都要留名的人物,其影响力不亚于东汉时期的名臣武将。

例如后来跟随刘备的名士孙乾,只因是郑玄的弟子便被刘表等人奉为上宾。

“康成公之子”这五个字就预示了如无意外,郑益便是未来郑玄经学的传承人,不得不让纪清和太史慈郑重。

郑益摆摆手道:“籍父之名,士人代表这称谓,益愧不敢当,还请二位不要因此拘谨,吾等平辈交往即可。”

看见郑益为太史慈武靖双方解围,聪颖机智,不拘小节,纪清瞬间有与其结交的心态。毕竟是康成公之子啊,康成公的弟子在历史上留名的可不止孙乾一人,若能跟郑益结交,说不定可以结交到这层关系网,日后可能有助力的地方。

但纪清也清楚,与郑益结交最好摒弃掉功利之心为妙,不然郑玄及其弟子等人瞬间就能看透自己的小心思。

“益恩兄太过谦了,康成公之名天下皆知,益恩兄若只认为吾等因康成公而与你结交,那便是看不到自身优点。清今日初见益恩兄,益恩兄机敏有礼,不正是康成公教导有成,益恩兄学以致用的结果么?清能遇见益恩兄,从益恩兄的举止中管中窥豹,才能知道康成公之风,清之大幸也。”

纪清称赞郑益“机敏有礼”正是暗指刚刚郑益的顺水推舟之语,郑益明显听懂了这个暗示,对着纪清亦是大笑,心中觉得纪清也是可交之友。

“确实是吾等之幸,看到了康成公之风,当浮一大白!”孔融接过话头,举起手中酒杯,众人也跟着孔融一起,一杯酒入喉。

“可惜康成公尚未回郡,不能近距离从康成公身上学到更多。”氏仪一饮而尽,有些惋惜道。

“毕竟当前路途不太平,泰山、琅琊一带黄巾众多,融虽已去信徐州给康成公,但康成公腿脚不便,不可强求。待扫平郡内黄巾贼子,再让益恩前往徐州,带领康成公返乡。”孔融闻言也道。

当前郑玄正客居徐州,正是因为青州黄巾未平,而徐州有陶谦的治理平定,较为安定。

青州黄巾!

纪清想起了此行的目的,黄巾正是当前北海乃至青州的大患,太史慈领兵一事也必须尽快落到实处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