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得见余老太师
“余世叔客气了,身为晚辈,初次拜访,焉能不知礼数呢?晚辈此前一直在扬州,也没有机会前来拜见,些许礼物不成敬意。”
此时余府的公子小姐,其实年纪都不是很大,顾廷焕就比原主盛明兰大了差不多九岁,余嫣然被盛明兰称作姐姐。
最多也就大个两三岁,这点,从成亲上就可以看出来,甚至原著她帮余嫣然解决那个柔弱不能自理的曼娘时,也才十二岁,彼时顾廷烨求亲,余嫣然应当是及笄的年纪。
按照这个年龄推断,顾廷焕心中也就大致知道余嫣然此时最多不到十岁,那小一些的余良和余嫣红,也就只是两个五六岁和三四岁的小屁孩了。
“哈哈!贤侄果然不愧是侯府子弟啊,哪怕是在扬州,都能想到利国利民之法,此前官家赐爵,可是在汴京闹出了好大的动静,由此可见,贤侄以后必是栋梁之材啊。”
这夸的顾廷焕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今日主要是拜访余老太师,余大人和他寒暄倒是无妨,如果耽搁久了让老太师久等,就不合适了,是以还是赶快进入正题的好。
“余世叔,请切莫夸赞晚辈了,说来惭愧,晚辈获得陛下恩典,可以兼祧我外祖白氏一房,此前在扬州已经和盛家结了亲。
他家老夫人乃是勇毅侯府嫡女,我听说老夫人和贵府老夫人相厚,才厚颜前来拜访;
另外晚辈前年侥幸过了童生功名,才想着趁这个机会,拜访科场前辈老太师,如能请益学问,则是晚辈之幸尔。不知老太师现在可否方便?”
为免余大人还跟他扯东扯西,影响自己的正事,顾廷焕脸上又不便表示不满,他赶忙提出了拜见余太师的要求,这本就是他今日来的目的。
“哈哈!是鄙人的不是了,顾公子小小年纪,竟已是秀才,还说好了亲事,你这孝顺外祖,为其后嗣计做的这些事,可是名满汴京啊。
家父早已在内堂等候,顾公子且随在下这边请,此路直通家父所在的宅院。”
两人边走边说,身后跟着亲随小厮抬着箱子,顾廷焕见余大人终于少了些寒暄,也是舒了一口气。
难得客套结束,顾廷焕也不太想和余大人聊太多,此人从剧里看,就不是什么方正之人,再凭他第一次登门,对方就大咧咧的称呼他为贤侄,至少先称呼顾公子。
再起码要客套一阵,在他同意之后,对方用更亲近的称呼,才会更加妥当,由此可见,对方算是有些眼高手低,太师门第的教养,他还是有些撑不住的。
众人接着往后宅走去,顾廷焕心中也想着接下来的应对,按照之前的打算,会不会不妥。
原著中老太师出面的次数不多,但顾廷焕也是大略知道,对方还算是对年轻才俊比较认可的,要不然顾廷烨和他见面之后,他也不会松口对方求娶余嫣然的事。
加上对方为人方正,又曾是宰辅,这面子里子,余家都是不缺的,他的心中也是有些紧张。
不过两世为人,顾廷焕的面上倒是一点都没有显露,七转八转绕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几人就到了一处颇大的院子。
刚一进入,他就看到一株高大的松树,矗立在院子中间,树干笔直挺拔,仿佛沉稳的立柱,枝叶如华盖般,带着一股岁月沧桑之气。
院内小路曲径通幽,一处小桥流水出现在眼前;桥下有溪水潺潺流淌,不远处还有一座凉亭,石桌石椅遍布其内,整个院子一看,就是一处极为温暖,又古色古香的绝佳之地。
“顾公子请,家父家母都已在正堂等候,鄙人正好有些事情需要处理,就不陪你进去了。如若有事,你随时吩咐下人即可。”
到了院子里之后,有些自降身份的余大人,解释了一句就自行离去了,毕竟身为主人家,他不出面,让下人接待也不合适。
自己高了顾廷焕一辈,儿子又小,接待不了,对方是来拜见自己父亲的,他来引路,总是有些自降身份的。
见到对方告辞,顾廷焕拱手和对方拜别,接着他先是扫视了一眼。眼前古香古色的院子,继而就抬步往小桥走去。
待到走过桥后,穿过蜿蜒的青石路,顾廷焕就来到了正堂之前,而后他就看到正堂内的余老太师等人。
余老太师虽花甲之龄,但他的眉毛浓黑修长,双眸深邃而明亮,顾廷焕初见,就觉得对方智慧渊博,其目光炯炯有神,身着一袭华贵的长袍,衣衫飘逸,气度非凡。
在余老太师身旁一桌之隔,坐着一位温柔慈祥的老妇人,她慈眉善目,面庞透露着一种温暖和宽容。
还有一个八九岁的智龄女童,正依偎在老夫人身边,那小女孩眉目生辉,眼睛乌黑透亮,清澄又不失灵动。
赫然正是余老太师夫妇,和他们的嫡长孙女余嫣然,而此时他们的目光,都在注视着同一个方向,和顾廷焕的目光相对。
“学生顾廷焕,见过老太师,问您安好,老夫人慈安,余家妹妹妆安。”
在三人或是通透深邃,或是慈祥温和,亦或是好奇灵动的目光之下,顾廷焕赶忙上前,一步迈入堂中。
他又走了几步之后,等到了正堂中间,顾廷焕就拱手深施了一礼,礼数周全的向几人问安。
“顾公子且坐,你家是武勋,本有荫封,我家虽是书香门第,倒是除了朝堂之上,少有交集,老夫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也有向学之心,殊为难得啊。”
顾廷焕的礼刚行完,他就听到余老太师威严又不气盛的声音,显然对方对于他能上门请益学问,还是秉持好的态度的,顾廷焕心中也是一喜。
至于请益的事情,自然在拜帖中,早早的就说明清楚了,当然也跟对方说明了自己已是秀才功名的事情,要不然连基本的门槛都达不到,怎么具备拜访的资格呢?
“回太师的话,学生虽然未及加冠,但自幼学武识文,先帝曾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昌黎先生曾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以为,习武为强身健体,读书是为明事理,您作为儒林前辈,晚辈早已仰慕已久,今日冒昧来访,有幸得见,已是小子莫大的荣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