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流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西周兴衰

武丁盛世,商祚延续百年,然岁月如流,盛极而衰,至帝辛时,商纣暴虐无道,终致天怒人怨。值此风云变幻之际,周族在岐山脚下悄然崛起。

姬昌元年,春寒料峭,这位周族首领心怀壮志,广施仁德,礼贤下士,常与贤能之士促膝长谈,探讨治国安邦之策。他目睹纣王奢靡,百姓身处水火,暗自积蓄力量,以待天时。周地百姓在姬昌治理下,男耕女织,仓廪渐实,民心归附,皆愿为姬氏效命。

姬昌三年,暖风吹拂,姬昌重用姜子牙。姜子牙,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智谋超群,垂钓磻溪,以待明主。姬昌亲往拜谒,与之相谈,如拨云见日,当即拜为太师,委以军国重任。姜子牙献策,首重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周地粮食充足;又整军练武,革新兵制,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号“周师”。

姬昌五年,夏日炎炎,纣王听闻周族渐兴,心生猜忌,借口将姬昌囚禁于羑里。周地上下震动,然姬昌处变不惊,于狱中潜心推演周易,穷究天地阴阳之变,为后世留下千古奇书。周臣散宜生等,搜罗美女、珍宝、良驹,献于纣王,以赎姬昌。纣王见利忘义,欣然放归姬昌。

姬昌七年,秋风送爽,姬昌归周后,矢志复仇,变革图强。他深知民心向背乃成败关键,于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颁布“有亡荒阅”令,保护逃亡奴隶,使其归田劳作,周地人口大增。同时,他上修文德,下练武备,威望日隆,周边诸侯纷纷归附,周渐成天下共主之势。

姬昌九年,寒冬凛冽,羽翼渐丰的姬昌决定出师征伐,先攻犬戎,解除后方隐患。周师士气高昂,在姜子牙指挥下,势如破竹,犬戎大败,逃窜远方。此战不仅拓展周地疆土,更让诸侯见识到周师威力,归附者愈众。

姬昌十年,春暖花开,姬昌未及大展宏图,却溘然长逝。次子姬发继承父志,继位为周王,是为周武王。武王承继先王遗策,重用姜子牙、周公旦等贤臣,日夜操演兵马,筹备伐纣大业。

武王二年,夏日灼灼,纣王倒行逆施更甚。他沉迷酒色,宠信妲己,建酒池肉林,以供日夜享乐;又设炮烙之刑,残害忠良,朝堂之上,人人自危。百姓苦于苛政,怨声载道,商王朝摇摇欲坠。

武王四年,秋风送爽,武王见时机成熟,遍告诸侯:“商纣无道,虐杀无辜,天怒人怨,吾奉天命,兴兵伐之!”诸侯云集响应,组成联军,战车千乘,甲士数万,浩浩荡荡向商都进发。大军行至盟津,武王举行誓师大会,慷慨陈词:“今商纣弃德逆天,我等正义之师,必当诛灭暴君,救万民于水火!”士气大振,呼声震天。

武王五年,冬雪纷飞,联军与商军决战于牧野。商军虽人数众多,然多为临时拼凑的奴隶与战俘,毫无斗志。周军阵前,姜子牙布下奇阵,战车冲锋,步兵跟进,锐不可当。交战伊始,商军前排倒戈,反向纣王杀去,商军大乱。武王乘胜追击,纣王见大势已去,奔回鹿台,自焚而亡,商朝覆灭。

武王六年,春回大地,武王入主商都,举行盛大开国大典,国号周,定都镐京。立国之初,百废待兴,武王以周公旦为辅佐,分封诸侯,将同姓亲族、功臣谋士、前朝遗贵分封各地,以藩屏周室。同时,颁布《牧誓》,重申周之德政,告诫诸侯以民为本,勿蹈商纣覆辙。

武王八年,夏日初长,为稳定天下,武王巡视四方,考察民情,调解诸侯纠纷。每至一地,百姓夹道欢迎,感恩周王带来太平。武王见状,愈发坚定推行德政决心,下令减免赋税,鼓励农耕,兴修水利,促进商业,各地经济逐渐复苏。

武王十年,秋风送爽,周王朝蒸蒸日上,然武王积劳成疾,重病缠身。临终前,他托孤周公旦,叮嘱道:“朕将崩,太子年幼,望公辅之,守我大周江山,施德政于万民。”言毕,溘然长逝,举国悲痛。

成王元年,春寒料峭,成王年幼即位,周公旦摄政。此举引发管叔、蔡叔等贵族猜忌,流言蜚语四起,称周公欲篡位自立。周公旦为避嫌,暂离镐京,居于东都洛邑。然成王年幼,朝纲不稳,管蔡二人竟联合纣王之子武庚,起兵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成王二年,暖风吹拂,周公旦见形势危急,不顾个人荣辱,毅然回师平叛。他调遣大军,精心谋划,先破武庚,再伐管蔡,历经苦战,终平定叛乱。周公旦回朝后,向成王及群臣解释摄政缘由,成王醒悟,君臣重归于好。

成王三年,夏日炎炎,经此一乱,周公旦深感加强王权、规范制度之必要。于是,他主持制定周礼,涵盖礼仪、祭祀、官制、刑法等诸多方面,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依礼行事,社会秩序井然。周礼成为维系周王朝统治的精神支柱,传承千载。

成王五年,秋风送爽,周公旦辅政期间,大兴土木,营建洛邑,作为东都。洛邑地处天下之中,交通便利,便于掌控四方。同时,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细化诸侯职责与义务,加强中央与地方联系,周王朝统治更加稳固。

成王七年,寒冬凛冽,成王逐渐长大成人,周公旦还政于成王。成王亲政后,继承先王遗志,重用周公旦、召公奭等贤臣,发展经济,巩固边防,周王朝迎来新的繁荣。在农业上,改进农具,推广耦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商业领域,设立市场管理机构,规范交易,货币流通顺畅,城市繁华热闹。

成王十年,春暖花开,周王朝国力强盛,文化昌盛。成王组织学者整理典籍,将上古以来的历史、文化、科技知识编纂成册,供后人学习;鼓励文人创作,诗歌、音乐蓬勃发展,雅颂之音传颂四方。

康王元年,夏日初长,成王崩,康王姬钊即位。康王承继盛世余绪,遵循周礼,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在军事上,保持威慑,命大将南宫括征伐鬼方,大获全胜,鬼方远遁,边境安宁。在经济上,继续鼓励生产,降低赋税,百姓安居乐业,仓廪充实,史称“成康之治”,周王朝达鼎盛。

康王十年,秋风送爽,周王朝看似一片祥和,实则隐患暗藏。长期的和平繁荣,使部分贵族滋生奢靡之风,土地兼并渐起,平民百姓生活受压。康王虽有所察觉,然措施不力,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昭王元年,寒冬凛冽,昭王姬瑕即位,面对贵族积弊、百姓困苦,决心改革。他限制贵族土地兼并,打击奢靡之风,重新分配土地给贫民,引起贵族强烈反对。昭王不为所动,强力推行改革,初期成效显著,百姓感恩,社会矛盾有所缓解。

昭王三年,春暖花开,南方楚国崛起,不服周室管辖,时常侵扰周边。昭王大怒,亲率大军南征。楚军利用地形,顽强抵抗,周军虽装备精良,却不熟悉南方山水,屡战屡败。昭王十年,昭王再次南征,不幸途中船毁人亡,全军覆没,周王朝威望大损。

穆王元年,夏日初长,穆王姬满即位,面对昭王南征失利后的困境,他锐意改革,重振军威。穆王扩充军队,改进战车战术,亲自训练士兵,使周军战斗力回升。在外交上,穆王与周边部落修好,互派使者,交流频繁,稳定了周边局势。

穆王五年,秋风送爽,穆王好大喜功,欲彰显周王威德,于是决定西征。他率大军穿越沙漠,长途跋涉,与西戎诸部落激战,虽有斩获,但损耗巨大,国力有所下降。同时,穆王在位期间,制定《吕刑》,规范刑法,以严刑峻法维护社会秩序。

共王元年,寒冬凛冽,穆王崩,共王姬繄扈即位。共王时,周王朝经济持续发展,商业繁荣,然土地兼并问题再度恶化,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共王为缓解矛盾,实行土地私有化改革,允许土地买卖,本意是让平民获得土地,结果却使贵族大量收购土地,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懿王元年,春暖花开,懿王姬囏即位,周王朝开始走下坡路。气候异常,天灾频繁,粮食减产,百姓生活困苦。懿王无力回天,只能祈天求福,组织百姓抗灾自救,效果甚微。同时,西戎再次侵扰,周军屡战屡败,懿王被迫将都城从镐京迁往犬丘,周王朝威望扫地。

夷王元年,夏日初长,夷王姬燮即位,为扭转颓势,他打破常规,下堂接见诸侯,以示谦逊,希望得到诸侯支持。夷王曾亲率大军征伐太原之戎,虽取得小胜,然无法改变周王朝衰落局面。此时,周王朝内部贵族争权,外部边患不断,已深陷困境。

厉王元年,秋风送爽,厉王姬胡即位,面对内忧外患,他试图通过严刑峻法、垄断经济来重振王权。厉王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平民使用,百姓怨声载道。又命卫巫监视民众言论,有敢非议者,立即处死,国人敢怒不敢言,社会矛盾极度尖锐。

厉王三年,寒冬凛冽,民众忍无可忍,终于爆发“国人暴动”。愤怒的国人包围王宫,厉王狼狈出逃,逃至彘地,在那里度过余生。周公旦、召公奭等大臣临时代行王事,史称“共和行政”,这一年也被后世作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宣王元年,春暖花开,宣王姬静即位,在周公旦、召公奭后人辅佐下,宣王试图重振周王朝。他吸取厉王教训,废除“专利”政策,与民休息,重新赢得百姓支持。在军事上,宣王派大军征伐猃狁、西戎、淮夷等,取得不少胜利,周王朝局势有所好转,史称“宣王中兴”。

宣王十年,夏日初长,然而好景不长,宣王后期,好大喜功,频繁用兵,导致国库空虚,军队疲惫。同时,在分封制下,诸侯势力逐渐壮大,开始不听从周王号令,周王朝再度陷入危机。

幽王元年,秋风送爽,幽王姬宫湦即位,他是周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幽王昏庸无道,宠爱褒姒,为博美人欢心,竟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褒姒生一子,幽王欲废嫡立庶,引发太子宜臼外祖父申侯强烈不满。

幽王五年,寒冬凛冽,申侯联合缯国、犬戎,举兵进攻镐京。幽王慌忙点燃烽火,向诸侯求救,然诸侯以为又是戏耍,无人前来。镐京沦陷,幽王被杀,褒姒被掳,周王朝宣告覆灭。宜臼在诸侯拥戴下即位,是为平王,周王朝进入东周时期,王权衰落,诸侯纷争,华夏大地陷入漫长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