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北宋兴衰
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定都东京开封府。建国伊始,为革除五代藩镇割据、武将擅权之弊,太祖杯酒释兵权,宴请石守信等禁军将领。酒过三巡,太祖喟然长叹:“朕非不能忧卿等,社稷所赖,在众卿拱卫。然天子亦难当,不若释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天年。”众将领会圣意,纷纷交出兵权,太祖赏赐优厚,许以联姻,君臣相安。
政治上,太祖分化事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掌行政、军事、财政,削弱宰相权力,使之相互制衡;地方上,派文臣任知州,设通判监督,又收精兵于中央,强干弱枝,稳固统治。
经济领域,太祖鼓励垦荒,减免赋税,兴修水利,黄河流域水利设施大量修复,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商业亦日趋繁荣,打破坊市界限,允许夜市,东京城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继承兄志,继续统一大业。太平兴国四年,亲征北汉,宋军围城数月,北汉主刘继元力竭而降,至此,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彻底终结。
随后,太宗乘胜北伐辽国,欲收复燕云十六州,恢复华夏旧疆。初期,宋军势如破竹,连克数城,然高粱河一役,太宗亲临督战,却因指挥失误,宋军大败,太宗身中流矢,乘驴车狼狈逃窜,北伐草草收场,宋辽自此结怨,边境战事不断。
雍熙三年,太宗不顾前车之鉴,再度北伐,兵分三路,东路主力曹彬因粮草不济、冒进被辽军击败;西路潘美、杨业一军,因监军王侁掣肘,杨业孤军奋战,兵败陈家谷,被俘绝食而亡,后世传颂杨家将忠勇,却难掩此次北伐惨败,宋对辽战略由攻转守。
宋真宗赵恒即位,辽军频频南下,景德元年,萧太后与辽圣宗率大军直逼澶州,边关告急文书如雪片飞入朝堂。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幸得寇准力谏,强拉真宗至澶州北城督战。宋军见皇帝亲临,士气大振,射杀辽军大将萧挞凛,辽军攻势受挫。
双方僵持不下,遂议和,签订澶渊之盟,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边境维持和平百年。此后,真宗迷信道教,大搞天书封禅,劳民伤财,朝堂乌烟瘴气。
宋仁宗赵祯在位,初期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待亲政后,仁宗广纳谏言,重用范仲淹等贤臣。庆历年间,范仲淹发起“庆历新政”,针对冗官、冗兵、冗费及土地兼并问题,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措施,旨在整顿吏治、富国强兵。然新政触犯官僚贵族利益,遭强烈反对,推行仅一年有余,范仲淹等相继被贬,改革半途而废。
此时,西北党项族崛起,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屡犯宋境。宋夏战争爆发,宋军屡战屡败,韩琦、范仲淹受命赴西北御敌,范仲淹采取筑城修寨、步步为营之策,与韩琦“速战速决”主张相佐,宋军渐稳,西夏亦无力再战,双方议和,宋册封李元昊,岁赐银、绢、茶,边境暂宁。
宋仁宗在位长达四十二年,期间文化昌盛,晏殊、柳永、苏轼等文学大家辈出,宋词兴起,婉约与豪放交相辉映;科技进步,活字印刷术问世,毕昇革新印刷,知识传播更为便利。
宋英宗赵曙即位,因病在位仅四年,期间由曹太后垂帘听政,朝堂平稳过渡,为神宗改革铺垫。
宋神宗赵顼即位,年轻气盛,目睹国家积贫积弱,锐意革新,重用王安石,开启熙宁变法。王安石提出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系列变法举措,旨在理财富国、整军强兵。如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官府低息贷钱谷给农民,抑制兼并,增财政收入;免役法,以钱代役,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使民专注农事。
变法初期,成效显著,国库充盈,军事有所加强。然实施中弊病丛生,地方官吏强令借贷、借机敛财,致百姓负担加重;保守派司马光、苏轼等强烈反对,朝堂党争激烈,神宗在两派间摇摆,王安石两度罢相,变法渐入困境,神宗死后,新法多被废。
宋哲宗赵煦即位,年幼,祖母高太后垂帘,起用司马光等保守派,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哲宗亲政后,不满祖母作为,复用变法派,打击保守派,党争愈演愈烈,朝堂动荡,国政荒废,错失改革良机。
宋徽宗赵佶即位,艺术天赋极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无心治国。他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蔡京倡“丰亨豫大”之说,徽宗大兴土木,建艮岳,搜罗奇花异石,劳民伤财,“花石纲”之役致民怨沸腾;又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全国道观林立,道士受宠,财政耗费巨大。
此时,北方金国崛起,联宋灭辽,宋金“海上之盟”约定灭辽后,宋收回燕云。然宋军战力孱弱,辽亡后,金见宋软弱可欺,撕毁盟约,挥师南下,靖康元年,兵围东京。徽宗匆忙传位钦宗赵桓,钦宗亦无应对良策,屈膝求和,答应割地赔款。金暂退,又再度围城,靖康二年,城破,徽钦二帝及宗室、大臣三千余人被俘,北宋覆灭,史称“靖康之耻”。
南宋建立,宋高宗赵构在临安称帝。初期,重用李纲、宗泽等主战派,然高宗畏金如虎,一心求和,又用秦桧为相,打压主战力量。绍兴和议签订,宋向金称臣,割让淮河以北,岁贡银绢,偏安一隅。
岳飞,南宋名将,矢志抗金,率岳家军屡创金军,郾城大捷,大破金军精锐“拐子马”“铁浮图”,欲直捣黄龙,迎回二帝。却遭秦桧以“莫须有”罪名陷害,冤死大理寺,千古奇冤,令世人悲愤。
宋孝宗赵昚即位,为太祖七世孙,有志恢复,即位初,为岳飞平反,起用主战派张浚等,隆兴北伐,然因准备仓促,将领不和,败于金军,被迫签订“隆兴和议”,虽改“君臣”为“叔侄”,岁贡减,仍割地赔款。此后,孝宗致力于内政,发展经济,百姓生活稍安。
宋光宗赵惇即位,体弱多病,又惧内,受皇后李氏挑拨,与孝宗不和,朝堂人心惶惶,在位仅五年,被太皇太后吴氏废,宁宗赵扩即位。
宋宁宗在位,韩侂胄掌权,为立权威,贸然发起“开禧北伐”,初期小胜,后因战略失误、军队战斗力不足,大败而归,被迫签订“嘉定和议”,增岁币,开禧北伐彻底失败。
宋理宗赵昀即位,前期史弥远专权,理宗隐忍,绍定六年,联蒙灭金,一雪前耻,然蒙古旋即南下,南宋危在旦夕。理宗后期,沉迷享乐,重用贾似道,贾似道欺上瞒下,隐匿军情,专擅朝政,国势日衰。
宋度宗赵禥即位,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委军国大事于贾似道。此时蒙古大军压境,襄阳保卫战打响,贾似道隐匿不报,又拒不出兵救援,襄阳城苦守六年,终因弹尽粮绝而破,南宋门户大开。
宋恭帝赵㬎即位,年仅四岁,元军势如破竹,德祐二年,临安城破,恭帝被俘,南宋流亡政权继续抵抗,文天祥组织义军,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写下《过零丁洋》以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终慷慨就义。祥兴二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没,陆秀夫负幼帝赵昺投海自尽,南宋灭亡,华夏大地再次统一于元朝铁蹄之下,大宋三百余年风云变幻,至此落幕,空余后人叹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