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遇见大语文:大唐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与韩愈有关的那些人

嫂嫂郑氏

郑氏是一位坚强的女性。韩愈的哥哥韩会死在广东韶州,郑氏独自一人带着韩愈和儿子十二郎,把韩会的尸骨运回河南下葬。

韩愈的父亲在安徽宣州有一份田产,郑氏携全家千里迢迢赶到宣州,之后养猪种地,郑氏一力承担,最难得的是,即使生活再艰苦,她都没有要求韩愈放弃学业。韩愈在《祭郑夫人文》中曾深情地写道:“视余犹子,诲化谆谆。”意思是她把自己当成亲生儿子,对他谆谆教导。

郑氏去世时,韩愈还没有考中进士,这让韩愈非常遗憾。

主考官陆贽

陆贽是韩愈考科举时的主考官,也是唐朝著名的宰相,韩愈的文学主张和他较为接近。

陆贽骈文写得很好,却致力于用散文的笔法来写作,且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他喜欢使用朴素的语言,力求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后人说,在韩愈推行古文运动之前,已经有人开风气之先了,这个人就是陆贽。

伯乐董晋

董晋是明经科出身,如果不是赶上“安史之乱”,以这么低的学历,他最多也就当个小吏,勉强维持温饱。

谁知道安禄山来了,唐玄宗出逃,唐肃宗在宁夏灵武登基,朝廷一时缺人。董晋风尘仆仆地找到了唐肃宗,肃宗十分感动,给了他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学历这个问题暂且忽略不计。

唐肃宗算是用对人了,董晋读书不行,干活儿那是太行了!

安史之乱后,大唐实力减弱,回纥嗓门大了起来,奄奄一息的大唐没力气再打仗,想找回纥和亲。一个人是否敢于承担责任,这个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大臣们嘴上赞成和亲,却全都不肯送公主出嫁,他们心里有数,去了一定会被回纥羞辱。董晋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他主动请缨,最后顺利完成了任务,维护了大唐的体面。

韩愈曾追随董晋进入兵乱后的宣武镇,在董晋掌管宣武军的六年期间,整个宣武太平无事。后来董晋平步青云,官拜宰相,几任皇帝都非常信任他。

伯乐李实

韩愈能当上监察御史,完全是因为京兆府府尹李实的推荐,所以李实也是韩愈的伯乐之一。

不过李实的人品不行,不仅不爱护百姓,对同僚也很小心眼,不管谁得罪他,他都使出诽谤、污蔑的手段,再利用德宗的信任,给对方贬官的待遇。李实原本以为韩愈和自己是一条战线的,毕竟自己亲手提拔了韩愈,没想到韩愈大义灭亲,说翻脸就翻脸。

李实在永贞革新中落马,被贬为通州长史,他走后,长安城的老百姓欢呼庆祝。

妻子卢氏

卢氏来自官宦之家,家庭条件比韩愈好得多,她在韩愈还没考上科举时就嫁给了他。面对屡考屡败的丈夫,她送给他十六字箴言:“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事,必先退之。”韩愈字退之,就是因为他接受了卢氏的忠告。

新君唐穆宗

唐穆宗即位后,把韩愈召回了京城。

唐穆宗李恒是唐宪宗的第三个儿子。原先的太子去世后,宪宗在新太子的人选上犹豫不决,他对李恒并不满意,但因为李恒的母亲郭贵妃的爷爷是在安史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郭子仪将军,郭家势力强大,最后宪宗勉强立李恒为太子。

穆宗确实难当大任,他喜欢宴乐打猎,把百姓的血汗钱大手笔地打赏给戏子,后来又迷恋上服食丹药,三十岁就驾崩了。

学生张籍

张籍年纪比韩愈大两岁,却是韩愈的学生。他的考试运比韩愈还差,后来在韩愈的力荐下,终于引起主考官的注意,才得以高中进士。821年,韩愈又拉了他一把,让几近失明的张籍成为国子博士,后来又改任水部员外郎。韩愈五十多岁时曾约张籍一起赏春,张籍说忙死了,有空再约。韩愈游玩回来,写了首诗,把景色描写得绝美无比,他想馋一馋张籍,让张籍后悔没有去。这首诗就是我们熟悉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个“水部张十八员外”就是张籍。

张籍自己也很善于写诗,名句有“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