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典中的战略管理
下面这个故事有助于理解战略。《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著名的“隆中对”,这是《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桥段之一,也是理解战略管理的通俗读物。“隆中对”中清晰而明确地表达了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属性,而且非常生动。
隆中对的背景是刘备跃马过檀溪,“马蹄踏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在极其危难的时刻遇到了司马德操——水镜先生,从而开启了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机遇。随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也彻底改写了刘备政治集团的命运走向。但诸葛亮在决定是否辅佐刘备之前,进行了一番名垂千古的战略解析。
(1)战略分析:优势与劣势
诸葛亮首先分析了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个政治集团的优势和劣势。当时,刘备兵败于汝南,投靠刘表,寄人篱下于新野,正处于“病势羸弱之极”,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关张赵。当然,此时也可以总结一下刘备的前半生:出身微末,奔走四方,也曾割据城池,成为一方封疆大吏,但时间短暂,多数时期身无立锥之地。
而刘备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此时北方基本被曹操平定,但西凉马腾的威胁尚未解除,荆州刘表、西川刘璋、汉中张鲁并未臣服。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将上述割据诸侯视为竞争对手,这已经说明了诸葛亮独到的战略眼光。诸葛亮认为,能与刘备集团争夺天下的,是曹操与孙权。
曹操集团显然是最具实力的集团,其突出的优势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加持下,已拥百万之众,文官武将人才济济,先后打败河北袁绍、袁术、吕布等割据势力,平定了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的北方地区,拥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占尽“天时”。当然,曹操集团何止拥有天时的优势,在人才、地域、经济发展、国家治理和军事实力等层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天时”之说只是曹操善于把握外部机遇、顺势而为的一个方面。江东孙权,“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尽管在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上弱于曹操集团,但内部团结,同样英才济济,且占据长江的“地利”优势。
与曹操和孙权集团相比,刘备集团的优势是什么?估计这个问题是一个连刘备本人也没有想清楚,同时也是不够自信的问题。有没有优势,优势在哪里,这是战略分析的关键问题。刘备集团既无军事实力也无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微弱,汉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等封号名存实亡,仅有的“皇叔”头衔还时不时遭人质疑,但诸葛亮认为刘备所拥有的是无形资源——声誉与个人品牌,“信义著于四海”,具有“人和”的优势。不过,根据战略管理中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无形资源,如品牌、核心技术和商誉资源更具有战略潜力,原因在于无形资源的成因复杂、难以模仿,既体现了历史,也是社会复杂性的产物,高度稀缺且独特。
(2)战略分析:机遇与威胁
听完诸葛亮的优势劣势说之后,刘备自己心里也十分清楚,在刀光剑影、攻城略地的军事斗争中,他极度渴望的是地盘,是军队。好在诸葛亮在分析了相对于两个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之后,随后立刻分析了刘备集团所面临的机遇与威胁。
在北方和东南已无竞争机会的现实下,纵览东汉的版图,“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但“其主不能守”,这是你刘备的机会啊!此外,“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但是刘璋暗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块膏腴之地等着你刘备去征服呢!用一句话来概况,你的机会近在荆州、远在益州。在分析刘备集团的机遇的同时,诸葛亮也清晰地给出了刘备集团所面临的威胁和自身的战略定位。主要的威胁来自曹操和孙权两家割据势力,其中曹操“此诚不可以与之争锋”,而孙权则“可用为援而不可图”,这既是威胁的来源,也是处理与曹操、孙权两家关系的战略定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3)寻求竞争优势之路
刘备集团应如何开展与曹操、孙权集团的竞争,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呢?在当时的环境下,所谓竞争优势是地盘、人口与经济、文武人才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军事力量。诸葛亮继续发挥了战略规划大师的聪明才智,认为刘备目前触手可及的机会是刘表所拥有的荆州地盘,能掐会算的他认定刘表将不久于人世,这是天赐良机。诸葛亮不仅善于描绘美好的蓝图,还善于制定可行的战略行动方案,让蓝图落地。按照地盘、人才和军事力量的竞争优势方向,诸葛亮为刘备集团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
第一步,占据近在眼前的荆州,建立发家立业的根据地,奠定割据一方的政治军事基础。相对而言,这一战略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彼时刘备集团的实力弱小,刘表利益集团内部结构复杂,曹操已经显露下江南发动统一战争的迹象。更重要的是诸葛亮虽然认定应该夺取荆州,但是并没有制定具体的军事斗争策略,只是单纯地等待对方内部发生重大变故的机会。但随着曹操迅速南下、刘琮束手,荆州一旦归属曹操,刘备的机会实际上就没有了,如果没有后来的赤壁之战,夺取荆州只是个梦想。
第二步,创造战略机遇,占据益州,获得稳定的战略大后方,从而确立三分鼎足的竞争实力。显然这一战略的难度要小于前者,并且得益于益州内部的人员作为外援力量,尽管也出现了不小的波折但基本在诸葛亮的规划之内,刘备利用难得的曹、孙两家纷争的战略间隙,占据了益州。
第三步,等待合适的战略时机,待“天下有变”,与曹操和孙权两家争夺天下,“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可以说,三顾茅庐“隆中对”的前与后是刘备集团命运的分水岭——之前的刘备如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之后的刘备集团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只是在最后的也是最重要且难度最大的第三步上没有成功,三国最终一统于司马氏。整体来分析,刘备集团的最终失败当然不能归结于诸葛亮的战略规划问题,而恰恰是战略执行人能力的不足。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其实都不具备雄才大略,当然也欠缺一点运气。从后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来看,多数情况下诸葛亮都缺乏审时度势的战略判断,左支右绌、勉为其难,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诸葛亮是战略制定者,肩负兑现承诺的强烈使命使其不得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隆中对的精彩不仅仅在于其文学价值,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战略和战略规划对于一个组织的重要意义。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通过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的分析来建立战略理论,并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谋求竞争优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