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创新与创业的差别
人们经常把“创新”和“创业”两个词放到一起,以至于它们快要变成一个词了。实际上,在传统的语境中,“创新”和“创业”两者的差别非常大,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
如果是单纯的“创业”,有可能并不需要“创新”,比如开一家便利店或餐馆,或者开一家贸易公司,这些都算创业,但与创新的关系不大。本书不重点讨论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创业太简单,恰恰相反,较低的门槛和不错的收益导致这类创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是“红海”中的“红海”[5]。
这里讲的“红海”和与之对应的“蓝海”,是创业界很有名的概念。其中“红海”指的是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市场,该市场中的主要竞争手段为价格战和低成本战略,就像在战场中拼杀,看哪一方先倒下,所以叫作“红海”。而蓝色象征和平与安宁,因此竞争不激烈或者无人竞争,甚至是没有被发现的市场空间,这样的市场被称作“蓝海”。显然,在“蓝海”中比较容易创造高额的利润,而在“红海”中的价格战和服务战会压缩利润。
下面通过“共享单车”的例子来说明“红海”和“蓝海”的区别[6]。
刚开始,创业者抓住传统公共租赁单车的几大痛点,利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创办了更加便捷的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有以下优点:无固定停放地点,可随用随取,用完即停,押金和使用费用直接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GPS定位便于用户寻找车辆。这一市场一开始是由摩拜单车和ofo两家公司找到的,民营资本最初进入时,这一行业还是一片未知的蓝海,市场大小、盈利模式、用户认可度等都不明晰。随着资本的不断进入,行业迅速发展。绿色的出行方式不但获得了用户的认可,也得到了政府的提倡,既低碳环保又方便快捷,也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拥堵。但伴随着市场认可度的提升和资本的极力追捧,共享单车行业从蓝海时代进入红海时代。在资本的反刺激下,从2016年起,酷骑单车、小蓝单车、小白单车等近三十个品牌的共享单车蜂拥而起。共享单车仿佛还没等到春暖花开就一步跨入炎炎盛夏。正当人们为共享单车便利、环保的出行方式喝彩时,共享单车行业已由百家争鸣的春秋盛世进入了烽烟四起的战国时代。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抢占市场,各品牌持续增加单车数量和投放区域;另一方面,为了争夺客源,各品牌采取各种优惠策略吸引用户使用,一开始共享单车企业还以各种节日为借口提供免费单车,而后来免费几乎成为常态。没有人关注经济活动投入产出的基本规律,资本、单车、用户都疯狂置身其中,不能自拔。在“疯狂”单车的光环下,共享单车的问题也悄然而至:各地多个品牌的共享单车遭到人为破坏;单车无序停放,占据了道路、车站等公共区域,原本服务人们出行的工具变成公共交通的最大障碍;等等。当所有外部问题尽显无余的时候,各品牌企业内部也相继出现问题。看似光鲜的共享单车市场的所有商业和运营行为几乎没有盈利能力,数量不菲的押金早已被移为他用,唯一支撑市场的就是品牌背后的不断输血。但输血只是暂时的,自身造血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也就是要回归商业行为的本源,要正常运营,要盈利。但似乎所有品牌都在找资本,找新鲜血液。此时的资本市场似乎也到了强弩之末,逐渐冷静下来之后,有的企业坐等观望,有的企业悄然退出,各品牌单车纷纷从门庭若市变成了门可罗雀。共享单车经济从强势出现到奄奄一息,只经历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有如海中巨浪裹挟着资本汹涌而至,而后又悄然退去,只留下一片狼藉。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企业都希望自己在蓝海当中,即使身处红海的企业,也要想方设法找机会进入蓝海,其中的契机就是创新。因此,可以把“创新创业”进一步表述为“基于创新的创业”,这种创业与普通的创业不同,它一开始就对准蓝海市场,而不是挤进红海市场拼杀。依靠创新得到的先发优势占据市场后,等其他企业逐渐跟进使蓝海转为红海的时候,再继续创新,找到新的蓝海,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基于创新的创业”(本书后面提到的“创业”的概念都是指“基于创新的创业”)和“创新”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呢?可以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假如创新是一台发动机,创业就是一辆汽车,虽然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但一台发动机距离一辆汽车还差一整条产业链。创新和创业的差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和现实的差别
创新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想法,而创业是一种现实。下面举一个简单而有代表性的例子。当被问到理想的工作时,不少女生会回答“开一家有特色的咖啡店”或者“在云南丽江之类的地方开一家有特色的民宿”。之所以说“有特色”,是为了强调创新,没有特色的咖啡店和民宿,连讨论的必要都没有。这两种创业的类型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是有很大风险的,至少不属于可以轻易尝试的创业类型。原因是在那些想开咖啡店或者民宿的人的脑海中,其实没有考虑创业所需要关注的重点,与其说这些人希望通过开咖啡店来养活自己,不如说她们主要是憧憬着在午后阳光中静静地坐着品尝一杯咖啡,或者是在绚丽的自然人文风光中过上自己觉得惬意的生活。这种想法将甲方(一般是指出资方、消费者)和乙方(一般是指工作完成方、服务提供者)混为一体,既希望享受甲方的消费,又希望获得乙方的收入,这样的想法只能称为“梦想”,事实上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开一家咖啡店的实际场景是:每天需要很早起床,整理店面,打扫卫生,备好原材料,等待顾客上门;有顾客光临时,需要冲调咖啡、收费、洗杯子、打扫卫生;晚上关门的时候,需要整理店面、打扫卫生,并对今天的营业情况进行对账和统计等。由此可见,开咖啡店的实际情况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基本上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而且打扫卫生是主要工作内容。如果开的是民宿,那么工作内容可以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来形容。对于这种理想和现实有较大差距的创业类型,有这类创业想法的人确实需要在迈开第一步时考虑清楚。
2.点和面的差别
创新是点,创业是面。就创新而言,只要有一个点做出了优势和特色,那么整个创新就算是成功的。但对于创业来说,在整个创业面上有一个地方存在短板,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创业的失败。创业面上的要素有很多,本书将在3.2节中进行详细讨论,这里仍然通过共享单车的例子来做简单说明。
共享单车是近几年一个非常经典的创业例子,几乎囊括了本书希望讲解的所有内容,它也是中国互联网风口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和转折点。在此之前,补贴烧钱占领市场再找盈利点的模式被创业圈奉为圭臬,在此之后,整个创业圈都冷静下来,盈利模式成为逻辑链上最重要的一环。那么,共享单车的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是一种创新,因为它找到了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和互联网共享思维的结合,不仅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痛点,而且费用适中,能被群众普遍接受。
第二,这种创新转化而成的创业在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跟风而动的类似模式以及相关的App数量也急速增长,在巅峰时期,全国共有几百家共享单车公司,运行的App也有很多。
第三,到了全国大范围运营阶段,各家提供共享单车服务的公司开始逐一暴露其推广能力的短板、管理的短板、资金链的短板,最后大多数公司都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初期风头占尽的公司全部失败,站在废墟上重建的两三家共享单车公司才最终维持了商业模式。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哪怕是看起来非常成功的创新,在向创业转化的时候也不能保证成功,特别是面临运营推广、管理、资金等初创公司不擅长解决的问题时。由此可见,从创新到创业,中间隔着很长的一段路。
3.自我和公众的差别
创新可以是一种小范围的、不为人所知的活动,这里的“自我”不一定是指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一个组织。而创业是公众行为,必然会跟市场、政府、上下游厂商等打交道。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特斯拉和爱迪生这两位世界公认的发明家。单以创新而言,特斯拉可以说站在了人类社会的顶端。关于爱迪生和特斯拉的故事,这里只做简略介绍。
与其说爱迪生是一个发明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成功的CEO。他创建了鼎鼎大名的通用电气公司。如果仔细观察过波音公司的客机,会在发动机的位置看到一个蓝色的、类似草书繁体“龙”字的符号,那就是通用电气的标志,由英文花体的“GE”字符构成。爱迪生的父亲是商人,母亲是教师,他家庭条件优越,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其有很强的商业头脑。
特斯拉出生在克罗地亚的一个塞族家庭,从小家境贫困,因此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大学教育。他在26岁时才在一家电话公司找到工作。由于天赋很高,他在工作中很快就崭露头角,雇主于是推荐他去通用电气公司,在那里他遇到了爱迪生。当时爱迪生以发明电灯而闻名,他也是第一个想到量产与销售的人。按照本书前面的定义,这就是创新。而故事的另一位主角特斯拉所做的事可以算作广义的创新。
后来特斯拉因与爱迪生在科学理念上有分歧而离开爱迪生的公司,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两家公司展开了“电流”大战,特斯拉力挺交流电,而爱迪生公司的大多数产品都是采用直流电。当然,交流电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的低损耗等优良特性使得它最终赢得了胜利,点亮了世界!而作为交流电的发明人,特斯拉如果为该项发明申请专利,仅靠专利费就能成为世界首富。但特斯拉没有这样做,他毅然地将该发明免费向社会开放,自己却长年经济拮据。特斯拉的公众名望在20世纪90年代上演了“王者归来”,作为一个对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工程师,特斯拉名满天下。
这里暂不对这两位名人的做法做出评价,两个人有完全相反的性格。特斯拉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极客风”创新者,“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命名为特斯拉也是有一定原因的。而爱迪生则是传统意义上非常成功的创业者。读者通过这个例子可以仔细体会“自我”和“公众”的差别。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创新与创业之间有很大的差别。IT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也可以据此大致分为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这种划分虽然从科学性的角度而言有其局限性,但从公司人员招聘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派上用场。一个IT相关的创业公司虽然需要创业型员工,但同时对创新型员工的需求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从数量上来说比创业型员工还要多。我们会在后续章节分别对这两类人员进行讨论,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