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原其初心,观其末路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露,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文
对于在事业上失败而心灰意冷的人,要帮助他恢复奋发上进的信心;对于事业成功感到万事顺利的人,要看他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否保持下去。有钱人应该待人宽仁,如果一味挑剔苛刻,那么即使是处在富贵之中,其行为和贫贱无知的人是没有两样的,又怎么能够长久享受富贵的生活?聪明有才华的人也要学会低调,如果到处炫耀,那么他就跟愚蠢无知的人没有什么两样,他的事业哪有不失败的道理?站在低处的地方,才能体会到攀登高处的危险;处在昏暗的地方,才知道当初的光亮会刺眼睛;持有宁静的心情,才知道四处奔波的辛苦;保持沉默的心性,才知道过多的言语会带来烦躁不安。
解读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爱摆“身架”的人,哪怕只是当了芝麻大的一个小官,也要把官腔打得十足,无论干什么都是装腔作势,表现出一副威风、了不起的样子。殊不知,他们“身架”摆得越大,在别人的心目中其“身价”就越低。
其实,人生的真谛,不在高山大川,巍巍峰顶,而在舒云流水,曲径通幽。放慢脚步,放低姿态,让心灵在低调的人生节奏中低吟浅唱,闲庭信步,最终通向成功。可见,做人就应该低调一些。
何谓“低调”?低调是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张扬,隐藏自己的能力不显示出来。是自己选取较低的标准、要求、观点和看法,去面对和处理他人或所发生的事件。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低调做人,更容易被人接受。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高于众,众必非之。”所以,不如低调一点,“夹起尾巴做人”,这样更能增加你的亲和力,为你赢得更多朋友。这是一个人成就大事最起码的前提。
昔日越王勾践若抱住身份不放,无卧薪尝胆的低姿态,那么就没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三国的刘备若无“三顾茅庐”的求贤之举和平时礼贤下士的谦恭姿态,而是以“皇叔”的身份高高在上,就不会有三国争雄的故事;在世界上名声赫赫、几千年都受人尊敬的儒家创始人孔子说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名句。所以,身份和地位越高的人,越要把自己的“身架”放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追随者的敬重和信赖。
低调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低调不是软弱、怯懦,不是忍受、退缩;低调应该是一种基于自信的宽容博大,一种基于智慧的积极进取,就像饱满的稻穗谦虚地低下头来,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隐藏锋芒。
老子说过:“强梁者不得其死。”这句话直接道出了好胜者必败的道理。有时候,适当表现自己的无能,“让”别人一下,或许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好处。
三国时,曹植出尽了风头,深受曹操的喜爱。在太子争夺战中,曹丕也曾经恐慌过,生怕输给曹植,他向自己的老师贾诩讨教。贾诩说:“您只要兢兢业业,不违背做儿子的礼数就可以了,不必去想那些虚名。”曹丕接受了贾诩的建议。
有一次,曹操亲征,曹植再一次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作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来讨父亲欢心。曹丕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伏地而泣,跪拜不起,一句话也不说。
曹操看到曹丕这样,连忙问他:“怎么了?”曹丕哽咽着说:“父王年事已高,还要挂帅亲征,做儿子的心里又担忧又难过,所以说不出话来。”
曹操听后,非常感动。此事进一步推动了曹操立曹丕为太子的决心,而曹植则因为风头过盛、才能过显丢了前途。
可见,风头过盛往往会成为众人围攻的靶子,招来大家的攻击,而低调为人,往往可以积蓄力量,厚积薄发,取得最后的成功。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要以豁达谦卑的心态低调做人。唯有低调的人,才能够在纷繁的世态中拥有一份从容,一份淡定,并以一种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从而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