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2章 窫窳?
金人使者带着一身污秽渡河回去后,赵亘也下旨退朝,但却单独召见了楚知秋。
天子行在中,赵亘与楚知秋相对而坐。
“进金军大营刺杀元帅,朕一猜就知道是你,可你刺杀竟然能失败朕没能想到。”
听着赵亘这番话,楚知秋的脸上却是出现了一抹疑惑,随后道:“官家,您确定金使说的是刺杀失败?”
楚知秋看了看自己状态栏的【万夫莫敌】,不免心中升起了一阵疑虑。
听到楚知秋的这番话,赵亘也即刻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
楚知秋皱了皱眉,随后道:“官家应该知道虎符的效果。”
话音落地,楚知秋拿起桌上的酒杯,走到行在外,向着数十米外看守的两名护卫扔了过去,随着酒杯砸中护卫,他就好像被绊倒了一样直直摔在了一旁同伴的身上。
这一切都被赵亘尽收眼底,随后楚知秋回到了赵亘身旁坐下,缓声道:“可臣并未对张太尉或是朝中任何一位武将动手,那么……官家应该明白了,金军使者此次若不是虚张声势,那就是见鬼了。”
赵亘眉头紧锁,想到了与他有着某种协议的那帮人,尤其是……那个白袍少年,当初刘光世被砍了脑袋都不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身上的黑气,但那黑气在赵亘的认知中只有那少年身上才有。
他不禁叹了口气,随后对着楚知秋道:“楚卿先离开吧,朕需要一个人静一静。”
楚知秋看着那位明显知道些什么的官家,并未多言,只是站起身离开,但走到门口还是没忍住说道:“官家没必要一个人扛下一切,虽然我大概率帮不上什么忙,但毕竟能跟你聊聊天。”
说完,楚知秋便离开了,只留赵亘一个人在原地沉思。
其实,赵亘又何尝不想与拉楚知秋入伙,一起应对这些麻烦事,可他终究是不愿意连累别人的。
这条支流就是一座大染缸,即便赵亘知道可以沿着楚知秋搭上清主这条线,他也不想如此。
不封楚知秋进朝廷也是这个缘故,他见过很多渡者,对于这些渡者来说,待在一条支流只是人生中很短暂的一段时光。
正如清主所说,不要在一条支流中投入太多的感情,沾染因果越多,自身牵挂也就越多。
其他人例如文武百官或许不明白为什么不把楚知秋这样的悍将拉入朝廷,但他赵亘明白。朝廷是枷锁。
赵亘的确是想山河一统,可他不愿意伤害身边的朋友。
自打他从赵构的灵魂中分裂出来的那一刻,他就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但如此……就够了吗?他先是人,其次才是赵宋官家。
从上次两人的后山谈话起,赵亘已然将楚知秋当作了朋友,毕竟连他自己都未曾那般真实地触摸心中的想法。
或许归结起来就一句话,楚知秋把他当成了赵亘,而非赵构。
于此,赵亘深深叹了口气,从怀中摸出了一枚玉玺。
这便是赵亘与那白衣少年交易之物,不过因为先前楚知秋的缘故,这场交易进行的并不是很成功。
随着玉玺绽放光芒,一条金龙虚影缓缓浮现在了那玉玺之上。
“官家,这东西你还打不打算要。”
一道声音在行在之中炸开,但奇怪的是,门外的护卫们似乎听不到这道声音。
赵亘听着那道突兀出现的声音,面色平静,随后道:“既然已经转换阵营去帮了金人,何必还来我这里自讨没趣。”
随后,那道声音再度传来,不过语气之中多了几分胜券在握。
“赵官家,你应该明白,我们弄活几个金人容易,再把他们弄死也很简单。”
“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把东西交给我们,然后静待金人退兵。二,就坐在这里等死,等着我们自己来把东西取走。”
赵亘冷笑一声,随后道:“我等着你们。”
…………
…………
另一边,楚知秋回到军营之中,看着那群如临大敌的金兵,瞬间明白了什么,冲向了淮河河畔。
果不其然,此刻被俘的那些宋人奴隶身上穿着单薄的衣衫,站在冰冷的淮水之中,为金人架起了一座浮桥。
而那金军对岸的大营中,楚知秋隐隐约约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金兀术?”
随后,又是几道身影浮现,但因为距离太远的缘故,楚知秋并没有真正看清他们的面庞。
但他隐约间发现,那些被他杀了的金军似乎都出现在了金兵队伍中,相同的是,他们的身上都弥散着一道黑气,与先前刘光世身上所爆发出的黑气一般无二。
在楚知秋的眼中,那些黑气凝聚在一起,汇聚成了一个龙首猫身的恶兽。
随后,一道信息出现在了楚知秋脑中。
您直面了窫窳之力。
《挥麈三录》卷二:“窫窳旁吞于黑水,搀抢直拂于紫躔。”明朝顾炎武《河上作》诗:“窫窳来攫人,逵路横长蛇。”
“窫窳?”楚知秋口中呢喃着这两个字。
因为睚眦【逞凶】能力的缘故,楚知秋知道了全部渡者的位置。
可根据【逞凶】的反馈来看,金军营帐之中并没有渡者的存在,更别说是把金兀术他们给复活了。
楚知秋有些为难,如果说在金军之中的那人能够避开睚眦的探查,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那人的位格远高于楚知秋。
要么,那就只能说明,金军之中的那人并不属于“三径”。
可不属于“三径”,又有窫窳传承,这人到底会是谁呢。
此刻,宋兵个个严阵以待,这倒不是因为宋军之中士气低落,恰恰相反,此时宋军士气正高。
金兵对待那些百姓的样子映入了众人的眼中。
或许他们与这些百姓并不相识,但他们总有被俘的家人。
那些被金人强迫搭建浮桥的百姓在他们的眼中,自然是变成了他们失散的亲人的身影。
正因如此,宋人军队此刻的士气无比高涨。
这是两个民族之间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