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私盐贩子
王忠揉了揉眼睛,在确定袋子里真是白银之后,脸上多了些迷茫。
虽然他知道白银的价格很便宜,可是眼前这袋子里面的白银数量绝对不少,最起码也有一斤多。
关键是这些白银不是那些首饰,或者是银行出产的银条,而是一些散碎的小银子,这让他不由得怀疑起银子的来历。
一脸古怪的看向赵文,语重心长的道:“赵文啊,你这白银哪来的?莫不是走上了邪路?做人啊,得走正道!”
赵文知道王忠是误会自己了,解释道:“这些白银的来历绝对是清白的,你想,如果这白银真的来路不明,以现在这数量繁多的摄像头,我能逃脱吗?你且放心好了,绝对没问题!”
“我信你!”
王忠点了点头,没再多想。
“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做?!”
“咱们接下来想办法分批次把这些白银卖出去,到时候你的那份你自己留下三成。”赵文说道。
“分我三成?这实在是太多了,我什么也没干就拿三成,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王忠一听赵文要分他三成,说什么也不愿意。
最后在赵文的强硬劝说之下,这才同意留下两成。
“你的那部分,除了你自己留的,多出来的钱全部买成那种用来腌咸菜的大粒盐。”赵文看向王忠。
一包精碘盐售价一块五,而同等重量的腌咸菜的盐,售价也不过八九毛一块钱。
这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无非是一个有碘一个没碘罢了。
既然如此,那赵文自然要考虑成本问题,越便宜越好。
王忠虽然不知道赵文为何要买腌咸菜的大粒盐,但也没有多问,将这个要求记下。
随后,赵文将这些银子分为两个部分,两人又从市场上买了一些坩埚喷枪之类的东西,将银子融成银条。
如果直接出售散碎银子的话,很容易引起怀疑,熔铸成银条,就容易出手了。
……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便是三天后。
此刻,小小的出租屋里堆满了物资。
出租屋的面积不算大,也就是二十个平方,长四米,宽五米。
这次铜镜所能运输的物资是三个立方,看起来不小,其实也不大,算下来也就是长一米,宽三米,高一米的立方体罢了,出租屋也完全可以容纳下来。
足够十八个人可以吃上两个月的粮食(按每人每天吃一公斤粮食算,十八个人两个月吃1080公斤粮食,大米的密度是0.8克每立方厘米,1080公斤是1.35个立方,算上包装,空隙,1.8立方足够),一千多斤粗粒腌菜盐(食盐的密度是2.165克每立方厘米,一千斤盐约0.231立方米,由于是粗粒盐,密度稍大,加上包装空隙,0.5立方足够),酒精、炮仗、易拉罐、啤酒瓶,以及一些削尖的镀锌钢管。
由于长刀等东西属于管制刀具,买起来容易查水表,虽说可以通过网购,买一些不开刃的工艺品刀具,但那东西买回来还要自己开刃,加之价格昂贵,所以赵文直接放弃这个选择,转而买了一些镀锌钢管,又请人将镀锌钢管用切割机削尖。
这些镀锌钢管并不长,仅有一尺,加之赵文给了也够多,所以加工的人并未看出什么来。
赵文还去木材市场买了一些长木棒,到时候把镀锌钢管往长木棒上一套,再弄一些引流的绳子,再往长木棒上缠绕一些防滑的细麻绳,就是一个简易版的长矛。
虽说和正儿八经的长矛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但用来捅人,还是很不错的。
除了这些东西,赵文还买网购了几套钢链锁子甲、钢板两档甲,外加铁头盔。
本来想买防刺服的,但这价格属实昂贵,一身差不多的就要一千多,而赵文没有那么多的钱,转而求其次,就买成了这些。
不过,防护力还是可以的。
钢链锁子甲是全身的,也有头盔。
将这身穿在衣服外面,最外面再套上两档甲,再把头盔带上,除了那些劲大的透甲箭,或者火铳,以及精良的破甲长矛之外,流贼的那些破烂装备,是很难破开防御的。
除了这些武器装备和粮食,赵文还购买了一些工装衣服,外加一些黄胶鞋。
刚开始,赵文是想买迷彩服的,价格虽然便宜,但质量堪忧,加上陕北黄土高原一片焦黄,穿着迷彩服实在是太过显眼,于是换成了土黄色的工装服。
当然,赵文还买了一些用于提升自己的书籍,比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以及一些其他用于练兵,和管理的书籍。
毕竟是高中肄业的水平,不学习可是不行的。
购买这些东西,花了不少钱,除了给王忠的,连带着售卖白银以及卡里的那些钱,只剩下一千块钱出头。
不过赵文并不太担心,只要能稳住李鹤年那边的那条路,钱财不是问题。
看着眼前的出租屋,赵文眉头皱起。
“出租屋还是太小了,仅是这些东西就占了不少地方,以后需要的东西只会更多,看来下次穿越时,得换一个大点的地方了。”
这时,外面的月亮已经起来了。
赵文将祖传的铜镜拿了出来,放在了月光下。
一道白色的光从铜镜上出现,随后将赵文以及他身后的物资包裹。
……
大明崇祯四年八月十八日夜,延安府,绥德县。
赵家村。
随着一道白光闪过,赵文出现在房间中。
幸好房间也足够大,跟着他一起过来的那些物资除了有些散乱之外,并未有多少拥挤。
将这些东西一一整理好,赵文把六叔、赵铁娃、赵虎等几人找了过来。
先是叮嘱了一番六叔关于粮食的使用等详细内容之后,将带来的那些工装服、黄胶鞋、铠甲和武器装备发给了他们。
工装服在现代社会是那些干活的人才会穿的,质量虽好,可穿起来并不舒服,硬硬邦邦的让人难受,可赵虎他们从未穿过如此好的衣裳,一个个的捧在手里不停的摩挲着。
等到铠甲发给他们时,几人更是眼冒精光,爱不释手。
哪个男人不喜欢铠甲兵刀?
小的时候,赵文得了一根笔直的木棍,便引得福利院的同伴眼热,虽然是明朝末年,但赵虎等人的性子与福利院的同伴没什么区别,一个个的迫不及待,便试起了钢链锁子甲和两档甲。
这些东西都是均码,虽说几人身形大小不一,可穿起来却也都适合。
将工装穿在最里面,锁子甲套在中间,两档甲套在最外面,再将头盔戴上,倒是也有几分样子。
虽然还不清楚战斗力如何,最起码也能哄住人。
安排完这些事情,赵文将炮仗和酒精拿了出来,随后带着众人做起了土制炸弹和燃烧瓶。
黑火药的威力不算太大,装进易拉罐中,再填一些碎铁钉和石子,也算是有了一些杀伤力。
燃烧瓶就更好做了,把酒精装进玻璃瓶中,再塞上一些棉花就行。
但酒精容易挥发,所以制造的并不多。
等忙完这些事情后,东边的天上出现了鱼肚白,可赵文并无睡意,躺在土炕上,借着从现代买来的太阳能台风所散发出来的光芒,捧着戚继光的兵书在那里翻看着。
其实这次去了现代,赵文也曾在短视频平台搜过练兵的法子,但那也只是只言碎语,没有太多的东西。
即便有,也是一些大而化之的东西。
加之基本上都是现代军队的内容,与这个时代有着很大的差距,赵文也就没有采纳。
毕竟,现代社会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一些脱产的职业军人,而且还有一定的知识素养,有些东西不需要详细解释,只要稍加点播就能弄清楚。
可这赵家村的百姓,都是文盲,有些时候说话蹦出几个成语他们都听不明白,更别说其他的了。
索性,还不如看看戚继光的练兵法子。
毕竟戚继光距离这个时代并不久远,很多内容都是很实用的。
赵文也不奢求手底下的人个个能达到现代社会的职业军人的素质,只要能达到戚家军八成就烧高香了。
……
翌日。
一夜未睡的赵文并不觉得乏困,将赵铁娃、赵虎等人聚集起来,穿戴着甲胄,进行耐力训练。
在过去的一个月,由于粮食紧迫,所以赵文对这几个士兵的训练也是一些简单的号令和队形队列,并没有上强度。
现在粮食暂时不用担心,这强度自然就要上来。
身体是打仗的前提,若是身体素质不行,练兵之法再好也是白扯。
下午,吃过午饭之后,赵文按照《纪效新书》中的内容开始练兵。
不过,《纪效新书》上的练兵之法,是相对于拥有不少兵员的将领而言的,赵文手中不过五人,自然满足不了其中条件。
但赵文根据《纪效新书》中的内容,再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其应用在赵铁娃、赵虎等人身上。
至于有没有效果,就交给时间吧。
练兵,本来就是一件需要时间的事。
等到了晚上,在用过晚饭之后,赵文开始给这几个青壮教授识字。
不认识字可不行,看不懂军报、听不懂号令,上了战场是会吃亏的。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便是半月后。
这天上午,不等赵文操练士兵,山羊胡管家便带着一个车队以及一帮子家丁来了:
“赵老弟,那些盐准备的如何了?你这一回去,就没了音信,做人可不能言而无信啊!”
赵文道:“盐已经准备好了,就在房子里,正想着这阵子运过去。”
话虽如此,可赵文并不想自己带人运过去。
一是最近越来越乱了,从村庄附近的深沟中经过的流贼越来越频繁,从赵家村到五里湾镇少说也有二三十里的路,谁知道过去的路上会不会遇到流贼,真要是遇上,就算能能够保住性命,但这些盐只怕保不住。
二是赵文没有用于运输的工具,赵家村穷得厉害,连独轮车都没有,一千多斤的食盐,靠着人背,只怕要把人累死。
既然如此,何不如等李鹤年的人上门。
山羊胡自然也不信赵文这说辞,可也没有追问,跟着赵文走进了装着食盐的房子。
“嘿,你这次的盐,怎么和上次的不同?!”山羊胡看着房间中存放的食盐,脸色有些阴沉。
这些盐当然不同,为了防止再出现上次那种情况,在腌菜盐买回来之后,赵文就买了一些塑料袋,按照明代的斤两重新分装。
如今的食盐,只有塑料袋,没有包装,而且颗粒还很大。
“盐,能有什么不一样的,不信你尝尝!”赵文打开一袋盐,看向山羊胡。
他可不信山羊胡能尝出什么不对劲来。
果然,山羊胡尝了一口粗粒盐,确实没尝出什么来:“还真是,除了有些大,与上次的没什么区别。”
“这是当然,我可不是奸商!”赵文笑着说道。
山羊胡也没纠结这些,对这些盐进行称重,装进带来的麻袋中,放在了带来的绿车上。
“不多不少,刚好一千斤,你这小子,份量拿捏的紧!”
山羊胡从随从手中拿过装着银子的钱袋子,放在了赵文面前:“这是五十二两五钱银子,点点吧!”
赵文将这些银子收好放在床底下:“这就不用了,我信得过你!”
“倒是个敞亮人,行了,不和你说了,我得走了!”
说着,山羊胡带着随从,护卫着这些盐往五里湾镇而去。
赵文带着赵铁娃等人,一直将山羊胡护送出村子。
看着渐渐消失的山羊胡等人,赵文轻松不少。
下了月的采买钱,够了。
贩盐,还真是暴利啊,怪不得人人都喜欢贩盐。
似乎,历史上的那些猛人,也都是依靠贩盐起家的。
那我也是私盐贩子,这是不是也预示着什么?
想到此处,赵文哂然一笑:
“我这只是小打小闹,还算不上什么私盐贩子!”
就在这时,耳边忽然传来赵铁娃焦急的声音:“文哥快看,那里好像有一伙流贼,正朝咱们这边来了!”
赵文心头一惊,连忙顺着赵铁娃手指的方向看去。
却见村子旁边的那条深沟中,一伙约莫六七十人的流贼,正持刀拿棒,顺着山路不停的往前。
而这条路的尽头,刚好就是赵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