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验货(四千字大章求追读!)
张进开门见山询问。“同志,你知不知道哪里有鬼市?”
营业员露出警惕表情。“你问这干什么?”
“实不相瞒,我是从龙江完达山来的,手上有张狼皮想要出手。”张进压低了声音。
“此话当真?”
张进出手宽绰,让营业员对他印象很好。
狼皮虽然比狗皮粗糙,但保暖性较好,可以制作如手套、帽子等保暖用品。
“如果你不信的话,我可以当面验货。”
张进顿了片刻后说。“我手上不缺钱、票,只要你能弄到上档次的龙井茶,就可以交换。”
“什么叫上档次的龙井茶?”营业员反问。
“据我所知,龙井茶原有狮、龙、云、虎、松五大类;1953年建立收购标准后,调整为狮峰、梅坞、西湖三类,狮峰最佳、梅坞次之,西湖更次。”
张进眸中露出锋利光芒。“如果我没猜错,这里陈列的是西湖级吧;我想要的是狮峰,最差也要梅坞那种级别。”
“看来我小看你了,胃口不小啊!”
营业员倒吸了口凉气。
“如果你看到那张野狼皮,你就知道我的所求并不过分!”
“我的天,这么大一张狼皮!”
“这是头狼的皮!”张进介绍。
“你怎么得到的?”营业员面露好奇表情。
张进做了个手势。“我亲手剥下来的。”
营业员打了个寒颤,心道。“还真是人不可貌相,眼前这看似平凡的少年,竟能格杀头狼!”
她顿了片刻后回应。“我愿意用狮峰龙井交换。”
这营业员敢跟自己私下交易,还能弄到狮峰龙井,也是在杭城有根脚的人物。
两人交易完成后,他特地跟她交流了一下两地的物价;他们发现如果能建立一条跨越两地的供销网络,其中蕴含巨大商机!
“大姐,你给我留个电话,以后有钱一起赚啊!”
“好的。”
营业员把她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号码写在纸上递给张进。
“跟你合作很愉快,期待下次再合作。”
“咕”,张进肚子发出蠕动声。
早上没吃,现在已经到了饭点,肚子提出了抗议。
“营业员就是本地人,何不问她?”
张进思索片刻后询问。
“我想找个饭店用餐,有什么好的推荐?”
“哦,你是想吃饭还是吃面?”
“我也说不清,麻烦你推荐几个有代表性的饭店。”
“不是我自吹自擂,你问我算是问对人了!”
营业员面露自豪表情。“人生在世,吃是一大享受,杭城的餐馆我几乎都吃过。”
“是嘛,你跟我详细说说呗!”张进点了点头。
“如果想吃杭帮菜,就去西湖边上的楼外楼;那里以经典杭帮菜著称,招牌菜包括西湖醋鱼和东坡肉。”
“听起来不错啊!”
“西湖醋鱼皮脆肉嫩,酸甜适中;东坡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哦,听起来好像是甜口啊?”
“没错。”营业员点了点头。
“那就不是我的菜。”
“知味观是小吃天堂,提供小笼包、糖藕等地道小吃!”
张进摇了摇头。
前世他就听说杭帮菜喜欢放糖,虽说也是地方风味,但他实在接受不了太甜的菜品。
“那就去吃奎元馆呗,那里的虾爆鳝面真的好吃!”
“奎元馆这名字听起来像是有点故事啊?”
“没错。”
前朝时,一个外地秀才来参加省考;因为囊中羞涩,就点了碗清汤面。
老板见他气宇不凡,便在面里加了三个蛋。
秀才还以为老板弄错了,不敢吃面。
老板解释是请他吃的,取连中三元之意,不另外收钱;秀才感激老板的慷慨举动,承诺如果真能高中,必有回报。
从参加省考到放榜有段时间,老板忙于日常事务,便将此事搁置起来。
没想到,秀中竟然真的连中三元!他没有忘记老板的恩情,专程前来报答。
老板请他为面馆赐个名字,他写下了“魁元馆”三个字。
老板的儿子接管面馆后,嫌魁字里面有个鬼字不吉利,取了个同声字奎。
自从奎元馆生意兴隆,甚至有“不去奎元馆吃虾爆膳面,等于没来过杭城”的说法流传。
“奎元馆解放路总店离西湖直线距离只有六百米,你可以去品尝一下!”
“好的,谢谢你了!”
“不用客气,再见。”
张进跟营业员告别后,把购买的土特产放入空间。
既然才六百米远,他也不打算坐公交车,直接走过去。
……
奎元馆总店坐落于解放路路口,是一座占地面积约为一千两百余平方米的三层大楼。
奎元馆的蓝底金字招牌悬挂在餐馆门口,颇为引人注目。
旁边悬挂的一对大红灯笼更增添了喜庆之意。
张进走进奎元馆,服务员前来迎接。
“同志,吃面么?”
“麻烦你介绍一下。”
“好的,我们面馆有3层楼,第3层是管理人员的区域,不对外营业!”
服务员顿了片刻后继续讲述。“笫2层是包房,主要接待对象是外宾、侨胞;第1层是大厅,可同时容纳宾客百余人!”
“看来你们这里规模不小啊!”
“没错,同志你看这边。”
原来楼梯两侧也有名人题字,东南独创、江南面王!
“好个奎元馆,我倒要看看是否名符其实!”
张进在服务员指引下,找了张空桌落座。
“同志,我们这里有金秋十大面,你要不要尝尝?”
“哪十大面?”
“有金秋蟹黄面、蟹黄蹄筋面、龟鹤同春面、香菜牛肉面、罗汉素烩面、桂花鸡块面、海鲜四宝面、西芹鱼饺面、蟹黄鸡仔面、白玉乌参面。”
“你刚才报的这十大面里怎么没虾爆膳面?”
张进摇了摇头。“我只想吃虾爆膳面,其他的没兴趣!”
“同志,你还真是美食家呢!”服务员点了点头。“虽然我们店里主营面点,有一百多个品种,但这虾爆膳面确是店里的招牌!”
“哦,有什么特殊之处?”
“我们店的虾爆膳面取材讲究,黄鳝买不大不小的,一条在二两左右,先养在缸里,不断换水,吐净泥土腥气,到用时活杀拆骨现烹。”
服务员越说越来劲。
“虾仁用的是一斤左右的鲜活河虾,挤壳后在清水中漂净,保持鲜嫩可口。”
服务员对于虾爆膳面的制作过程了然于心,看他架势还要继续讲述,张进连忙打断。“好的,就点这个吧。”
“同志,我要提醒你一下。”
服务员说
“每一份虾爆膳面烹制时,都要经过三种油,对于火功、佐料、时间掌握都有严格规定,请你耐心等待!”
“哪三种油啊?”
“鳝片用花生油爆,虾仁用猪油炒,手工擀制面条煮好后还要用小麻油浇。”
张进心说。“怪不得这虾爆膳面价格不便宜,先不说鳝鱼、虾仁,光油都要用不少呢!”
“对了,我们这有上好的绍兴黄酒,你要来一份么?”
营业员介绍。“一般来说,虾爆膳面都是把浇头和面混合;如果你要喝酒,我们可以把浇头单独盛放在碗里,你边吃浇头边喝酒,最后才吃面,我们把这种吃法叫过桥。”
“哦,边吃面边喝酒也是一种享受!”
“没错,同志要不要我推荐一下?”
”可以。”
“我们这里卖的最好黄酒有2种,1种是古越龙山,另1种是状元红。”
”都这时代了,还喝什么状元红,就来壶古越龙山吧!”
“同志,你还真是有眼光!”
服务员面露敬佩表情。
“如果不是听你说话,我还以为你是本地人。”
“哦,你这是在夸我么?”
“没错,古越龙山是我们店里卖的最好黄酒,有人说它在黄酒中的地位,相当于白酒中的茅台呢!”
服务员笑着回应。
“温上一壶黄酒,就着浇头吃面,是很多杭城人的享受呢!”
张进点了点头。“你也很健谈啊,是个很不错的推销员!”
“好嘞,谢谢你的夸奖!”
服务员询问。
“一壸古越龙山,一碗过桥虾爆膳面,你还要别的么?”
“先点这些吧,不够再加!”
原本张进吃完面之后,还准备去跟肖老爷子道别。
“算了,喝酒之后去拜访人总显得不礼貌,午休之后再去吧!”
过了一会,浇头、面条先后上桌。
金黄色的鳝片与洁白如玉的虾仁,形成了鲜明对比;面条柔滑透鲜,再加以新鲜翠绿的蒜叶,充满古典韵味的青花瓷碗;可谓是色、香、味俱全,使人食欲为之大开!
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俗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即黄酒、葡萄酒、啤酒)中占有一席之地。
黄酒历史悠久,早在数千年前,国人便开始酿造;此后,因为度数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一直占据酒类市场的绝对统治地位;直到近现代,才被白酒慢慢取代。
张进品尝黄酒之后,食欲大开,他吃了一份过桥虾爆膳面,感觉还没有吃饱。
他举手示意找来服务员。
“同志,你还要点什么?”
“我能提个意见么?”
“请讲?”
“这面味道确实还可以,但是这份量实在不敢恭维!”
“哦,请你包涵一下,面的份量都是店里事先定好了的!”
服务员面露歉意。“要不要品尝一下本店的忘儿川?”
忘儿川也是奎元馆的招牌面食之一,相传这个名字还是从苏东坡“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诗句中得到启发,开创出来的。
“忘儿川的原料是什么?”
“新鲜腿肉、时鲜竹笋、绿嫩雪菜。”
“算了,我还是叫一份不过桥的虾爆膳面吧!”张进摇了摇头。
忘儿川名虽优雅,但并非什么特色面食;既然来奎元馆,当然要品尝招牌面食。
两碗虾爆膳面、连着一壶黄酒全部被张进扫光。
“吃饱喝足,回去睡个中觉,消消酒气再去拜访肖老爷子!”
下午,肖老爷子听说张进要回林虎,不禁有些感慨。
“好不容易,找到你这样的忘年交,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走了!”
“老爷子,你也不用如此伤感!”
张进回应。“我答应你,以后再来杭城,一定再来看你!”
“好啊,上次你弄的红烧牛肉面很地道,老朽还想再次品尝!”
“没问题,等下次重逢,我一定下厨做给你吃!”
“一言为定!”
“驷马难追!”
张进从肖老爷子家出来,又去了趟回春堂。
“张神医,你怎么来了?”
“我来找肖经理。”
“好的,
经理办公室,肖经理给张进抱了杯茶。
两人寒喧几句家常后,肖经理询问。
“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此行有2件事,首先是跟你告别,其次是想买些中草药。”
杭城是江浙中药材产地以及重要的集散地之一,以白术、白芍、贝母、白菊、元胡、玄参、麦冬、郁金为代表的狭义浙八味,还有乌药、乌梅、玉竹、栀子、乌贼骨、蚕砂、蚕蛹、蚕蛾、桑叶、桑椹、桑白皮等特色中草药。
“话虽如此,你为何要向我购买?”
“因为我之前去了很多家,发现你这里的药材是最全的!”
“你光顾店里生意,我自然是欢迎!”
肖经理点了点头。“不过,我要提醒你,这些药材加起来可要不少钱呢!”
“在商言商,我能理解,不会让你为难!”张进顿了片刻后说。“不过,我买这么多药材,能否给个折扣?”
肖经理思索片刻后回应。“我权限之内,最多只能打个九五折。”
“可以。”
张进购买材料众多,总金额不菲,就算只是九五折,也能省下不少钱。
这次杭城之行,张进收获满满;堪称美中不足的一是苏红梅留在杭城,不知道何时能重返林虎;二是此行几乎将他之前积蓄的钱、票消耗殆尽。
张进想起在奎元馆用餐时注意到的一个细节。
原来,奎元馆区分不同消费对象,面条所用盛放器具也有所不同。
阳春面用的是粗瓷大碗,忘儿川面用红花细碗,虾爆蟮面用上好青花瓷碗。
人非圣贤,试问谁不想享受更好的物资生活?
张进重生此世,没有什么雄心壮志!
他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照顾好自己身边的人,然而想要实现这些目标都离不开钱!
“这次回林虎,要想办法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