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贞观末年,从自救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6章 兵指潼关

李泰杀了王德真之后,心想相州的秘密藏不了太久,于是一边更加紧锣密鼓地进行起事前的准备,一边又派出心腹前往卫、魏、洺、邢、贝等河北州县,宣扬李泰应谶的流言。

几天之后,中使抵达相州,向李泰宣旨,召其在重阳之前进京觐见。

李泰对宣旨的中使赂以重礼,信誓旦旦地表示等他把都督府的庶务交接给上佐官之后,一定会在重阳之前抵达长安觐见圣人,请他帮忙在圣人面前美言,然后把中使礼送出城。

收到召其进京的圣旨,李泰就猜到李治肯定已经听到一些风声了,所以才会以此试探。

于是,宣旨的中使前脚刚出城,后脚李泰就立刻派人前往魏州,命薛万彻用最快的速度赶来相州议事。

薛万彻到了相州之后,得知此事,立马劝道:“殿下,不能再等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只要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叩开潼关,大事便成九十,关中一片坦途,到了长安城下,还有房遗爱作为内应。”

于是李泰一边派出密使,前往洪州、潮州、秦州,分别联络褚遂良、韩瑗和李元景。然后匆匆在永徽二年八月廿五,于邺城铜雀台誓师起兵,传檄天下。

声称李世民是被李治和长孙无忌联手弑杀,尔后李治为掩盖弑君弑父的罪行,杀长孙无忌灭口,乃千古未有之大逆,人人得而诛之。

薛万彻在魏州第一时间响应,打开府库,率军与李泰合兵一处。

担任卫州刺史的柴令武是李泰从前的心腹好友,也即刻起兵,充当李泰的先锋。

从前李泰和李承乾争夺储位的时候,聚集在李泰身边的官员数不胜数,这些人随着李泰的落败而贬谪散落各地。

聚似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些人本就前途无望,看到薛万彻和柴令武跟随李泰造反,也都纷纷加入其中。加上还有相信了李泰应谶的投机者响应檄文,西征的队伍不断壮大。

距离最近的怀州刺史最早得知此事,大惊失色,一边快报长安,一边组织州兵抵抗叛军。

但这个刺史是文官出身,不懂武略,还没等李泰、薛万彻的主力到来,就被先锋柴令武破城。

柴令武本想在怀州城抢掠三天,激励将士。不过很快就被赶到怀州的李泰阻止。

兵贵神速,潼关天险,等到李治反应过来,派大军驰援,到时候再攻潼关,无疑加大了难度。

而且,李泰是要去长安当皇帝的,兴王者之师讨弑父逆贼,岂能做烧杀抢掠的事情。

李泰造反的消息很快传到长安,一时间,朝野震动。

高季辅、李乾祐、宇文节、杜正伦、张玄素等五位宰相及兵部尚书柳奭齐聚甘露殿,向李治禀报此事。

李治冷笑道:“众位卿家不必担忧,朕早就知道四兄会造反了,一切都在朕的掌控之中。朕念手足之情,又给了他一个机会,没想到他还是冥顽不灵,执意谋反,多行不义必自毙!”

高季辅惊异道:“陛下早知濮王要造反?”

“不错!朕赐死舅父之后,四兄以为褚遂良会有怨望,于是派人联络褚遂良,邀其谋反。四兄却没想到褚遂良对朕忠心耿耿,不与叛逆为伍。褚遂良假意答应谋反,然后立刻把此事密奏于朕。”

高季辅皱眉道:“陛下既知此事,为何不捉拿濮王问罪,反而放任其谋反。”

李治叹气道:“四兄毕竟是朕嫡亲的兄弟,一奶同胞。大兄天不假年,朕不想四兄再有事。所以想再饶恕他一回,派人去相州宣召他进京。只要他肯进京,那朕就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可惜他辜负了朕的好意,还是反了。

不过众位卿家莫急,朕也知道未雨绸缪的道理,早就命英国公征发泾、宁、豳、岐四州之兵,驻守潼关。

这时候,英公应该已经兵出潼关了。英国公乃百战名将,区区平叛,定能手到擒来。”

众人这才知道,李勣因病告假十几天时间,原来是被李治派到潼关防御李泰了。

李乾祐笑道:“陛下运筹帷幄之中,看来臣等白担心了!”

不过宇文节却迟疑道:“陛下,有道是,苍鹰搏兔,犹用全力。况且濮王麾下薛万彻也是一员名将。臣以为是不是再派一员上将,领同、华二州之兵增援英国公。”

“这……”李治犹豫。

高季辅一向小心谨慎,也说道:“陛下,臣也认为宇文相公所言极是。”

李治想想也是,李世民曾经评价薛万彻非大胜即大败,用兵刚强,李勣未必就能轻松取胜。

被宇文节、高季辅这么一说,李治有些后悔,早知道不该在李勣面前做这种孝悌的姿态,还不如直接命李勣把李泰抓回长安,免得夜长梦多。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确实要再派一员上将策应李勣,才可保万无一失。

于是李治问道:“不知众卿家有没有领兵人选?”

宇文节马上说道:“陛下,臣举荐太常卿,江夏王道宗!”

李治脸色未有改变,但心里对宇文节非常不满。他当初本不想让宇文节入政事堂,就是因为宇文节和李道宗是多年好友。果然他一开口就是举荐李道宗。

高季辅点头道:“江夏王不仅军谋武勇,而且是宗室尊长,领兵平叛,再合适不过!陛下,臣也举荐江夏王。”

宇文节、高季辅相继开口后,李治生怕其他几个人也跟着附议,赶紧摇头道:“江夏王叔乃社稷之柱石,当坐镇京师,不可轻动!这样吧,朕命右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征发同、华二州府兵策应英公。”

阿史那社尔无论忠心还是领兵能力都毋庸置疑,又是李治的钦定,众人也没有异议。

定好应对之策后,甘露殿里的气氛轻松了不少,李治好奇问道:“凡事必师出有名,朕还不知有什么能让四兄讨伐的,不知四兄的造反檄文是怎么写的?”

心说,幸好没有把媚娘接进宫,否则这件事必然会被李泰当做把柄。

“这个……”众人顿时支支吾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