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商训练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陪伴孩子度过2岁关键期

理解孩子发脾气并不是故意气我们

前文提到,孩子之所以哭闹、发脾气,主要是由内心的挫败感引起的。由于孩子尚不具备处理沮丧情绪的能力,只能通过发脾气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本意并不想故意气爸爸妈妈。

因此,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只需陪伴、支持和理解孩子即可。同时,以身示范,让孩子学会面对和管理由挫败感引发的沮丧情绪。

保持镇静

既然要做孩子情绪管理的榜样,那么家长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对我们吼,我们也吼回去,那么孩子会从家长身上学到什么呢?

越是在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父母越要保持情绪稳定,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坚强的后盾,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只有我们保持镇静,孩子的情绪才能更快平复。

我曾收到过一位读者的留言:“孩子每次打我,我也总是生气地对他说,‘你生气可以,但打人是不被允许的,你打妈妈,妈妈也会生气。’”

这位妈妈前面说得非常好,只是最后一句,用自己的愤怒情绪“硬刚”孩子的愤怒,并不能帮助孩子平息怒气,反而有加剧孩子情绪变坏的可能。此时,妈妈如果能保持情绪稳定,并将最后一句换成“你打了妈妈,妈妈会很疼,会伤心”更好,这么做有助于滋养孩子的同理心。

情绪宜疏不宜堵,拥抱比安慰更有用

有些家长总觉得,孩子哭了,我们有义务马上去安抚,否则就显得自己是无能的父母。其实不用急着去安慰孩子,说“不哭”“没事”,让孩子通过哭泣发泄自己的沮丧与愤怒情绪,反而是一种健康的情绪释放。

我的女儿悠悠1岁半时,有一次自己坐在地上练习穿鞋,那是她那段时间最关注的新技能。第一只很快穿了进去,第二只却试了几次都没穿进去,挫败感令她气得用头撞地(好在有地毯),趴在地上号啕大哭。

我尝试安慰她“穿不进去没关系,不用哭啊”,可是她根本听不进去,沉浸在自己强烈的情绪里无法自拔,甚至说不出话来。

我后来才意识到,当时我其实什么都不用说,只需要抱起她,抚摸她的头,耐心等她哭完就可以。有时候,一个拥抱就足以缓解孩子的情绪,帮助他平静下来。

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引导和示范。

在大人眼中,孩子穿不上鞋子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和“失业”“离婚”等成人世界的痛苦相比简直无法相提并论,因此,成人容易犯下忽略孩子痛苦的错误。但事实却是,人生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痛苦。

所以,再小的挫败,对于2岁的孩子来说,也是真实的痛苦。因此,请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和他所经历的每一次痛苦。

解释刚刚的经历,命名情绪

等孩子的情绪稍稍稳定之后,我们需要用语言向孩子解释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感受仍非常模糊,他们不清楚自己刚才为什么那么激动。理解自己的情绪也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对此,他们并非天生就懂。

“我看到你刚才自己穿上了第一只鞋,你感到很骄傲。然后你在尝试穿第二只鞋的时候,却没有那么顺利,尝试了几遍都穿不上,所以你感到非常沮丧、生气,想大哭一场,是吗?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想哭就哭吧。”

通过这样的解释,可以让孩子明白所发生的事情与情绪之间的因果关系,帮助孩子命名情绪,多解释引发情绪的原因(如因为你经历了……所以你感到……),孩子就能更好地认识情绪、面对情绪,促进情商的发展。

有了相关情绪词汇的储备,孩子也就不会再像婴儿那样仅仅依靠哭来表达自己的所有感受了。他会发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准确、更有效,也更容易被人理解。

共情——告诉孩子“我理解你”,并提供替代解决方案

要体会T2孩子正经历的挫败感,父母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生活中遇到不能如愿以偿的事,我们自身会有什么感受?我们是不是也希望有人能理解我们的愤怒和无奈,能感同身受我们正遭遇的挫败感?

此时,如果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能理解我们的感受,反而对我们的情绪大加指责,是不是只会雪上加霜,让我们感到更加愤怒和受挫?

想赢得孩子的合作,请先理解孩子,并且把对他的理解说给他听!被理解了,基本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了,人才听得进道理,才愿意配合,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

比如,天气很冷,孩子却非要穿裙子上学,而你不想让她穿时,可以试着这样对她说:

“我理解你非常想穿这条裙子去幼儿园,你想穿给你的好朋友看,和她们分享穿新裙子的喜悦,是不是?我和你一样,也特别喜欢这条裙子。谁知今天这么冷,这条裙子又太薄,穿上它你会冻坏生病的。不能如愿穿上你想穿的裙子,你感到很生气,妈妈能体会到你的感受。”

站在孩子的角度,反复说出他的感受,直到孩子感到被理解后,再说出解决方案:

“我知道你想穿那条裙子,你觉得它更美,可它真的太薄了。今天我们先穿裤子,妈妈答应你,等天气变暖后一定让你立刻穿上裙子。至于穿哪条裙子,你可以自己选择。”

在替代解决方案中,给孩子一个选择,可以增强他的自主感,减轻被控制感。

比如,如果已经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孩子还不想睡觉,我们也可以先共情:

“我理解你还不想睡觉,你还想继续玩儿,你想玩儿……想玩儿……你看到大人都还没有睡觉,你觉得不公平,为什么小孩子要先睡?你不想错过大人的活动。”

要重复孩子的感受,直到孩子知道,我们是真的能对她感同身受。然后再说:“我知道你不想睡觉,你还想玩儿。但你现在必须睡了,否则你明天早上会很困的。”

为了缓解反抗行为,我们可以再给孩子提供一个替代方案,让她做选择:“你现在可以自己再选择一本书,讲完一个故事,然后就睡觉。”

有很多妈妈问过我:孩子不穿尿不湿、不穿衣服怎么办?当然也是先共情,帮孩子说出不想穿的原因:

“你觉得光着身子很好玩儿吧?我理解你,我也觉得你光着身子很可爱呢!《大卫,不可以》那本书里的小男孩儿大卫也和你一样喜欢光着身子。可是,不穿衣服会冷、会生病,大卫妈妈也说,不能一直光着身子呢。你可以光着身子再玩儿5分钟(或10分钟,家长酌情决定),然后就把衣服穿上哦。”

在这几分钟里,可以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与他玩儿喜欢的游戏,如捉迷藏、挠痒痒、抱着转圈圈、在床上蹦蹦跳跳这类与父母有亲密身体接触的游戏,这些是最容易与孩子拉近距离,让孩子感到有安全感和感到被爱的游戏。

玩儿完亲密游戏之后,再提醒孩子该穿衣服了,然后给孩子一个选择:“这几件衣服里面,你可以自己挑选穿什么哦,快来自己做决定吧!”

先给足爱与包容,再给予孩子自己做选择的自由,孩子自然更愿意配合。

共情时的撒手锏

关于共情,还有一个撒手锏,就是遇到事情时对孩子说:“我小时候也和你一样。”用这一招,能让孩子有种自己顿时被理解的巨大满足感,多数情况下,孩子便不会再闹情绪了。比如,我会试着和孩子说:

“我小时候也喜欢光着身子满屋子跑,外婆在后面追着要我穿衣服。不过光着身子真的容易感冒,而且容易磕破皮肤,受伤了会很疼的。光一下子可以,我们玩一会儿再穿上衣服吧。”

“现在你还小,鞋子穿不进去很正常啊。妈妈像你这么小的时候也不会熟练地穿鞋子。先别着急,过几天再试试。”

相信从以上七条应对方法中,大家也发现了,要想化危机为契机,父母需要先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因为,只有常常被理解的人,才会懂得理解别人,考虑别人的感受——同理心就是情商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人工智能最无法取代的部分。

家长对孩子进行共情,理解孩子的感受,就是在用行动示范同理心到底是什么,更是在播下善良的种子——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让一代人比一代人过得更好、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