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寒门国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7章 大丰收的苦恼

今天过后,王家跟封家已是彻底撕破了脸皮,王阳相信封严身为总甲,肯定还有后招,但是王阳也不怕。

两世为人他知道,遇到问题,最没用的办法就是躲。

王阳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赶紧把书读出个名堂来,摆脱目前这种总甲都可以拿捏他的局面。

又是一个旬假,王阳丝毫不敢怠慢,一大早就翻开书开始用功。

《四书》他已经全部背熟,但是古文讲的是微言大义,一句原文可以生发出一万句,其中哪些符合程朱之意,哪些是歪门学说,都要一一分辨揣摩。

翻开书,王阳登时进入状态,一手是夫子的讲义,一手是齐子文的笔记,快速参读起来。

然后闭眼随意翻开一页,以最先看到的一句话为题,写一篇五百字的八股文,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定的任务。

午后的山间,蝉鸣阵阵,炽烈的太阳仿佛把外面的世界都烧起来了。

王阳写完了八股文,来回通读了一遍,又看了看字,已经越来越有样子了,搁下笔,揉着眉心,准备休息一下。

刚伸完一个懒腰,看到旁边桌上放着一只碗,碗里用泉水浸着一串山葡萄,粒粒饱满,黝黑透亮,这是王进的新发现。

王阳伸手摘了一个,送到口边,两指轻轻一捏,果肉就滑入口中,果肉紧实,汁液横流,王阳忍不住闭上眼,体会这难得的至味。

“尝尝这杯怎么样!”秦可卿见王阳放松,赶紧端了一杯茶过来。一是给王阳提神,二也是拿他做试验。

秦可卿自从上次在林隐寺喝到甄士隐的茶之后,一直念念不忘。

这些天,她每天不断上山采嫩芽,回来就不断尝试炒茶的法子,希望也能做出一款不相上下的茶来。

虽然不是采茶的时节,但有那些嫩芽在,还挺像是那么回事。

只是制茶一事王阳也没在什么书上看过,提不上什么有效的建议,只能由着她做,做一个尽职的品茶师。

“香气比前天的好一些,苦味也略多了一些。有进步有进步!”王阳尝了这杯茶,赶紧夸起来。

秦可卿也尝了一口,叹道:“比起甄伯伯的茶,差的还是很远。”

说起来,甄士隐打理俗务不行,侍弄花草喝茶下棋这些倒是极其擅长,尤其是制茶一事,王阳觉得已近于道。

王阳道:“你明天何不跟着二叔一起,再去镇上找找他,看他能不能指点一二。”

秦可卿迟疑道:“这好吗,这么好的制茶技术,他会教我吗?”

王阳知道,这个时代的人,对师徒一事看得极重,很多技术也是默认了传男不传女,秦可卿是怕甄士隐拒绝。

王阳笑道:“放心,甄伯伯不是那种世俗之人,不然咱们第一次去,他都不会给你茶喝。”

秦可卿一想也是,请一个小女孩庙里喝茶,这么惊世骇俗的事,估计也就甄士隐做得出来。

说做就做,可卿去准备柳篓,预备放明早的茶芽。

自打定了以贾换甄的主意,甄士隐最近也挺忙,一边是盘算手中能够发卖的东西,做开店的资本,另一边跟二叔合计,找铺子、备货源,忙的焦头烂额。

上次封严要买他的地,他想着可以换钱,就去田里看了,没想到庄稼全都干枯死掉了,正准备答应封严低价的条件,王阳请二叔给他带了话,他才如梦初醒,果断拒绝了封严的条件。

甄士隐一辈子诗酒风流,对这些种田买地的事情很不耐烦,想着既然不卖给封严,就准备转手卖给王家。

只是眼下的王家哪有这个实力,一亩水田市价十二两,十几亩地要一百多两银子,王家根本吃不下。

既然买不起,甄士隐这田又不能荒着,就想着把田租给王家种,他本人有举人的功名,这些田都是免税的,收成他不要,帮忙看着地不要撂荒就行。

甄士隐这么说,王阳却觉得不合适,王家留下全部收成,那不就变成封肃封严那种猪狗不如的人了吗?

好说歹说,每年种地的收入,甄士隐和王家各取五成,这样一来,等于王家多了十多亩水田。

那块田是好田,就是如今一直大旱,又加上封严的暗算,今年的收成是没什么指望了,只能看什么时候下雨,再做打算。

最难熬的酷暑终于过去,天气也多少有了一丝凉意,收获的季节到了。

社学里放了十几天的“授衣假”,意思是天气变冷,住得远的学子要回去拿厚实的衣服了。

其实是农忙开始了,各家学生也要回家上工,帮忙秋收了。

这是辛苦一年抢收成的时候,全家都要下地,王阳也换上一身破烂的粗布衣服,跟着全家一起收稻子。

黄澄澄的稻穗低下了头,如一片片黄色的锦垫平铺在山坡上,全家都喜笑颜开,这是多少年没碰到的丰收盛景了。

王宝、王进、王阳、可卿四个小的,被分在一起,每人划定两尺宽的距离,每人一绺,径直朝前割去,到地头就算完成。

王阳本想,王宝干活有经验,自己比不过,剩下三人里,自己一定要割的最快。

没成想,开始没多久,自己还跟得上,过了一会儿,就被远远甩在最后。

大婶看到了,炸开嗓门一说,顿时引来全家的无情嘲笑。

秦可卿割完了她那一绺,又转身从王阳对面开始,对向帮忙朝这边割来。

“你啥时候学的割稻,怎么割这么快!”两人终于碰头,王阳气喘吁吁,有些不解。

“会者不难,阳哥你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在地里干活,见过练过,自然要比你熟练的多。”秦可卿笑道。

正说着,可卿踩到了什么东西,啊呀一声跳进王阳怀里。

王阳一看,原来是一条滑溜溜的大鲫鱼,正在泥水里扑腾。

王阳一把抄起,朝田埂上丢去,今天要加餐了。

这稻花鱼是王进想出的妙法,配上这独有的山泉,味道很是不错,因为数量众多,家里时不时也抓一条来改善生活。

眼下稻子收完,稻花鱼也到了收获的时候了,这一季的鱼苗放的晚了,鱼并不是很大,水田每亩地预计有个一百多斤的出产。

山田鱼苗放的更晚,每亩大几十斤左右的出产,全家四五十亩地加上来,估计有两三千斤。

这是现在摆在全家面前幸福的烦恼:要等卖完了田里的鱼,才能翻土种晚稻,天气变得快,晚稻要抓紧,所以最多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卖鱼。

好消息是,需要着急的只有原来的那几块水田。

改造的山田时间稍微晚了一些,今年是赶不上晚稻了,所以不用翻田,那些田里的鱼不用着急,可以长大一些再卖。

二叔自前段日子起已经开始卖鱼了,每天拿去圩场的鱼销路很好,毕竟很多河都断了流,鱼的出产少了很多。

只是双庆镇人口有限,半个月消化不了这么大的量,减掉二叔这段时间卖的,还有七八百斤。

这批鱼很多,能换很多钱。

只是到底要怎么办?才能快点把这些鱼换成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