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思考
现如今太子要起事,要银子,于是他便找到了张尚书。
也只有随着大周立国之初便在的张家,皇帝陛下才会放心把户部交给他们。
皇帝陛下不会毫无保留的相信某个人,或者说是某个家族。
让张赫坐到这个位置,只是朝堂之中再也找不到比他更适合这个位置的人而已。
可既然是让张赫坐到了这个位置上,这位张家家主便会拥有户部尚书的权力。
比如无需要其他的旨意,便能打开国库,拿出太子需要的东西。
不过在今夜,太子和这位户部尚书似乎产生了分歧。
府外星光灿烂,月色极美。
但在这位户部尚书大人的书房内,若是不点灯,便是一片漆黑。
因此便有人点了一盏灯。
又是义忠王妃。
这位金陵城第一美人,亲手为太子和张赫之间点了一盏灯。
那位头发花白,但自有一番气度的老人坐在一把太师椅上,看着对面一身灰衣的太子。
太子笑着开口。
“张老尚书对本王的条件似乎还有些不满,但现如今金陵的局势,老尚书难不成不明了?有没有这笔银子,本王都要起事,本王之所以耐着性子来找老尚书敲定最后的事情,不过是念在老尚书位高权重,而且是我大周元老之族的面子上而已。”
张赫皱着眉头,没有急着说话。
两人之前所讲的条件其实大抵都已经谈妥,理应已经敲定,可若不是来自那座温府的一封信,两方本来就不必再继续会晤。
张赫至今都没有想清楚,既然是下定决心要离国的温宰相,为什么会对于现如今的朝堂还要干涉,更是给太子写了那么一封信。
这有点奇怪,不太像温思远会做的事情。
“纵使温宰相支持,可太子殿下也该知道,起事之后也需要人心,张家跟着大周走过这么多年,有些事情反而比温宰相说话更有用。”
张赫继续沉声道:“况且若是太子殿下起事成功,那些皇室子弟不一定真会认命,到时候还需要小女请义忠亲王出面斡旋。”
太子向来被人认为是龙子龙孙中才能最佳的一位,又是皇帝的嫡长子,自然从小便接受过来自皇族的教导,因此张赫这些话里的意思,他很快就明白了。
只不过这场他谋划许久的叛变,或者说是叫逼宫还是一些别的什么词语,一切都会以那位皇帝身死,他坐上那个皇位而戛然而止。
所以身后的事情,他没有想过,或许是说没有仔细的想过。
在太子来看,之后谁不服,大抵便是杀谁而已。
而张赫显然是在提醒他,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之后皇室子弟不服,太子或许可以用血来解决,可若是那些手上有重兵的将军不服呢?
现如今金陵城内只有三千御林军。
而且御林军统领只是被他收买的。
既然是收买,那便是有可能再被另外的人收买。
那如何才能坐得住这个皇位。
太子觉得最紧要的自然还是让温宰相留下,支持他,站在他身后。
但实际上既然温宰相做了决定,便应该不会改变,那位老中书令大人不是那种因为一两件小事便改变主意的。
但如果推理到这里,事情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不合常理的转折。
那就是那封信,到底怎么回事?
张赫没想明白。
而太子则把这事情理解为温宰相对于父皇的失望,对于大周庙堂的失望,既然失望,便要寻找希望,因此温宰相离国,离国之前给了他一封信。
这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太子觉得这说得通。
只可惜无论如何,温宰相终究是有走的那一天。
把所有鸡蛋都一股脑的放在老中书令这里,依旧不现实。
因此太子只能从其余人入手。
张赫之前所说,就是现如今太子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军伍之中有誓死为他麾下北静王效忠的将军,可毕竟天高地远,金陵城里可没有那些将军。
只有先安定这金陵城内的局势,那些皇室子弟都没有任何话的话,那些就算是想打着勤王之名的将军也不好发作。
总而言之,张赫和义忠王妃现如今很重要。
张赫凭借自身威望可以帮他,义忠王妃身后有义忠亲王,谁都知道那位不愿意争权夺势的义忠亲王有多爱义忠王妃。
杀了皇帝陛下之后,皇室子弟不服太子,那还能推谁出来?
其余几个皇子显然辈分能力都不够。
唯独义忠亲王而已。
要是这个时候义忠王妃劝说义忠亲王出来坚定的支持太子,堵住众人口舌。
这才算是完美。
想到这个地方,太子眯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张赫也没开口,等着太子开口。
义忠王妃则是站在远处,守着那盏灯。
书房不大,有些灯光照不到的地方。
阴影里忽然生出一道声音。
“张大人,您的要求不过分。”
太子听着这话,嘴角缓缓勾勒出一个弧度。
有人从阴影里走出,来到那灯光所及之处。
是个中年书生。
先前在温府外与北静王交谈的那位。
张赫站起身,仔细看了很久,感叹道:“原来有你在。”
中年书生点点头。
“您的要求不过分,我想太子殿下也会同意的,只不过,张大人既然不愿意再让一些步,那便多拿些东西出来。”
这句话说得很直接,既然不愿意让步,便拿些更多东西来换。
张家除去能在国库里拿出些库银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太子清楚。
那位中年书生也清楚。
张赫也清楚。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看向那中年书生感慨道:“当年你落榜之后,老夫其实派人去找过你,实际上最开始,老夫是想把小女嫁给你的。”
站在远处的义忠王妃一怔,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这个中年书生,之前她只当这个人是太子的幕僚而已,现在看来,倒是不止于此。
大周科举在立国之后便有了,可这么些年来,出了那么些名落孙山的落榜考生,可没有哪一个能有这个中年书生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