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西游记》是著名的神话小说,中国人恐怕没有不知道孙悟空、没听过西游故事的。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于《西游记》的理解,大多只停留在故事情节上,极少注意到故事背后潜藏的细节。因此,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对《西游记》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超脱于故事情节以上的认知。汲取它的全部精华,更了解它的文化。
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是故事部分:以《西游记》原著一百回本为底本进行改写,删去冗余的对话、重复的叙事,用最少的字数展现每个故事的精华。我一直以为,少年读者最好能直接阅读《西游记》原著,那样最能感受原著的魅力。《西游记》的语言非常白话,并不难懂。但仔细想来,如今的孩子恐怕没有这个时间,他们需要用有限的时间去阅读更多、更丰富的好书,而不是将大量时间投入到一部书中,因此改写、缩写很有必要。本书的故事部分,在改写的时候,力求保留最能体现原著意味的精华,比如孙悟空的性格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比如猪八戒在取经路上是怎么和孙悟空斗气的,比如各路妖怪有什么内在区别……这些都是原著作者费心塑造的细节,是不能丢失的珍宝,否则就失去了《西游记》的韵味。
第二个是解读部分:这也是本书的重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揭晓藏于故事背后的精髓。比如玉帝为什么要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孙悟空刚刚跟随唐僧的时候,杀了六个强盗,这有什么寓意?……所有这些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细节,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
第三个是人物小传部分:罗列了一些值得拿出来单讲的人物,比如“最有文化的妖怪”“最讲究的妖怪”“最威风的神仙”。至于取经路上的五位主角: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则不在其中,因为对他们的分析已经在解读部分写得很详细了。
第四个是后记和附录部分:节选了多位名家对《西游记》的点评,供读者了解、参考。后记介绍的是本书故事部分删去的两个原著故事,以及删去的原因。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谁?
《西游记》创作于明朝,流传广泛、举世闻名,但它的作者究竟是谁,却一直是个谜。如今一般认为是吴承恩,这是鲁迅先生根据古籍记载推测出来的说法,至今广为流传。但这也仅仅是一种推论而已,很多学者对此是抱着怀疑态度的。明清时代流传的《西游记》抄本中只署名了“紫阳洞田主人”六个字。这人究竟是何许人?是不是全书的作者?谁也不知道。
虽然不能确定《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谁,但毫无疑问的是,西游故事属于集体智慧的凝结,不是由某个人自己想出来的。早在元朝的杂剧中就有猴王、猪精的故事,到了明朝,作者吸收了元杂剧中的故事,搜集了很多民间传说,又套用了唐朝玄奘大师西行游历的历史,将这些素材整合到一起,进行取舍、加工、再创作,这才有了古典名著《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