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3月1日,一纸调令,我从行政部门回归到已经脱离二十多年的教育行业,主管一所农村高中。
“咱们学校在市里属于三类高中,因为地处偏远的农村,所以生源不足,优秀学生几乎招不到,即便录取来了也留不住。咱们学校教师也一直缺编,因为每年招教结束,一些考入我校的年轻教师来到学校看了条件后,宁愿放弃编制来年再考,也不愿来这里‘吃苦’。”行走在破败的校园里,听着副校长们的介绍,我的心情和脚步一样沉重。
先摸清情况后再说。抱着这种心态,我走遍了学校的角角落落,走进了每间教室,走访了老中青三分之一的教师,与几十个学生谈心交流。驻足在教学楼前“苦撑待变”的标语牌下,我脑海里浮现着一个个质朴敬业的教师面孔和无数无拘无束的孩子身影。难道这两千多学生里面,就没有一个可塑之才?将来就走不出一个行业翘楚?即使这三年没有,十年总会遇到吧。再说了,这么多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培养,即便将来他们考不了重点大学,培养他们的品德,让他们考入普通大学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也是我们的责任吗?
思路厘清了,方向明确了,我也找准了问题症结。
“牌打精气神,人靠一股劲!”这个学校目前缺少的不是好老师,也不是好苗子,是信心!于是,提振士气成了眼前的大事。在不同的座谈会上,班主任各谈管理策略、老教师纷纷提出建议、教研组长大谈教学改革,群策群力,各抒己见,思想统一了,激情点燃了。通过班子会研究,学校确立了“只要找准优点,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教育理念和“成人成才,人人成才”的办学方向。在春风的沐浴下,一个个调皮淘气叛逆的学生,在班主任的眼里变成了各有特长的苗子。这群过去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如迎霜傲雪的腊梅,次第花开。
我也在育人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且乐此不疲。
在把过去六年记录的文字整理成册之后,我将它们发给了几位老友过目,真诚感谢刘德民和李松涛两位同志对每个篇章内容所作的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