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言 成为你自己,成就你自己 PREFACE
人生中,总有那么几步特别关键。只是,这关键的几步,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关键选择”,而是“关键阶段”。
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就算是一个“关键阶段”。
在我刚大学毕业那会儿,有很多的确定性:首先,一般要延续所学专业的确定性,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基本是去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同学们大抵做的也都是相关工作,好像和专业不沾边儿的话,就“离经叛道”了;其次,一般也会延续地域的确定性,如果不回老家,就留在省会,如果出省,一般也都是读研究生居多,而到外省工作的人,比例很小;在每个人心里,也还会有一个规划的确定性,大家内心都在盘算着,考研、晋升、涨薪,什么时候可以买上房子,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子。然后,很多人就会在种种确定性中拼搏着,焦虑着,也迷茫着。
碰巧,那时候的我没有遵循这样的确定性。刚开始的那两年,还装模作样地循规蹈矩,之后,我就开始给自己“创造”不确定性了。我换了不同于大学所学专业的工作,还不止一次。我离开了读大学的城市,离开了家乡,不远千里。我对未来毫无“规划”,开始不知所措。这样的不知所措一直持续到进入职场十年之后,我才因为找到了热爱的方向,而逐渐心安。
然后,因为做“生涯发展咨询”这样助人的工作,而再次目睹了不同时代下,和当年的“我们”有着同样迷茫、类似焦虑的年轻人进入“职场新人”这个“关键阶段”。机会多了,可能性也多了,限制少了,也更自由了。可是,问题困惑似乎一点也不少。他们不确定要不要考研,不确定怎么选择第一份工作,不确定如何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不确定在不同场合下的得体表达,不确定工作日常中的恰当沟通,不确定如何努力,不确定怎么看到自己的成长。
种种不确定之中,有抱负,也有忧虑;有安心,也有担心;有不甘,也有不屑;有迷茫,也有恐惧。好在,年轻人都有资本,年轻、热情、信息、视野。幸运的是,好多年轻人也还有资源,大不了做个“全职儿女”,也能换来衣食无忧。于是,“内卷”和“躺平”成为热门词。其实,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只是在用具备时代特色的方式表达着——不知所措。
这些年来,我很幸运,一直在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我幸运地看到了很多人(从十几岁到五十几岁都有)咨询之后,听课之后,一扫迷茫和焦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坚定了发展的信念,升级了认知的方法,喜悦而洒脱地冲进了生活。
我又一次想到了初入职场的“关键阶段”。我很想帮帮这些初入职场,带着兴奋和冲劲,又有些不知所措的年轻人。当年,我从迷茫的泥沼中走出的时候,就这样想过。慢慢地,这个想法成了我的一个梦想:帮助人们少走弯路,用大好年华成就自己,成为自己所爱的样子。能有机会和我面对面咨询的人,毕竟是少数,于是,这些年来,我把重心转到了写作上。希望可以写出启迪心智、打开心灵的文字,让更多人因此而改变。
遇到维卡,是写出这本书的缘分。我还记得四年前,她因为找不到工作的价值,想要计划退休但又心有不舍的样子。后来,在我的课上,她终于发现,原来,自己本就是一个大宝藏:身为外企管理者,二三十年的职场经验,人力资源的工作内容,以及乐于分享、希望助人的热情。这些宝藏一经发现,维卡就像迎来了春天一样,活得朝气蓬勃:她开始创新地挖掘工作价值,本以为摸到了职业天花板却又获得破格晋升;主动拓展人际关系,绽放的能量让多年好友惊讶;开始做培训,开始写专栏。
维卡在“昂sir人生”公众号上开过一个职场专栏——“卡姐有约”。等她写完了50篇专栏文章的时候,我试探着问她:一起写本书啊?她谨慎地同意了。我知道,她想写书,因为这意味着一种新的人生突破;她也能写书,因为见识足够多,体验足够深。只是,和很多“职场新人”一样,写书这件事,她从未做过,担心出错。碰巧,我写过几本书,还有咨询经验;碰巧,我还有“支持更多人成就自己”的梦想。那么,对于我来说,支持维卡一起写书,就有了新的意义:写一本书,不仅是支持读者,也是支持作者。
这本书最终由我和维卡共同完成,并由我进行全书最后的调整,以保证风格一致。
我们知道,不管多么不知所措,年轻人都不想“被教育”。毕竟,这是自己的人生,即便走错,也不愿成为别人的牵线木偶,不愿走别人“规划”出来的路。不管哪个时代,年轻人的这个想法都是一样的。在我看来,这不是叛逆,而是生命本来的意义。
我们也不想成为一个絮絮叨叨的说教者,只想从每个职场新人都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出发,提出我们的观察和建议,让读到这本书的你,可以多一些思考的维度,多一些借鉴的方法。就像是经历了多年打拼、饱经沧桑的学长校友,坐下来和你一起喝杯茶,真诚地聊聊职场,谈谈人生。
通过这本书,我们只有一个心愿:希望看到这本书的你,可以成为你自己,成就你自己,可以脱颖而出。
赵昂
2024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