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培养人才
大明交通院请三家商行帮忙传递,向其余的商号传达关于新生意的告知书,由大明交通院出补贴,比如商家安排为此跑腿的伙计,每日给予五十文的补贴。
十个人也才五百文铜钱,一百个人也不过五两银子。
胜在账目清晰。
商人的东西属于自己的,不是公家的,商人自个不会浪费,也不会允许下面的管事伙计们浪费,这就是归属权的问题。
大明是谁的。
大明太远。
所以谁都使劲的捞。
商家承办了公家的差事,责任分明,出了差错就是商家的责任,商家为了不遭受损失,绝对不会故意办砸差事。
经过皇上的允许。
大明交通院办公的院子,就在西安门入口处,以前惜薪司所在的地方,同时允许商家商号选择在惜薪司租了三间院子。
每家商号每月各支付六十两白银。
这个租金可不低。
《金瓶梅词话》中,武大郎和潘金莲“典”得县前门楼上下两层、四间房屋居住,花费了十数两银子,所以虽然是京城,租金也不需要六十两白银每月。
不过考虑这里是皇宫,加上所处的地段,价格倒也合适。
朱由检亲自巡视大明交通院,这个他目前唯一改革的衙门。
卫祯固笑道:“虽然只一百八十两银子,倒也能补贴大明交通院不少的支出。”
一百八十两银子并不少了。
不过皇帝手里有好几百万两银子呢,所以卫祯固说话比较谦虚。
朱由检没怎么在意,这笔租金谁知道还能收多久,主要是起示范作用,日后摊子铺开了呢。
更关心人的问题,“大明交通院吏员的俸禄规定为每月三两银子,有没有问题。”
“回皇上,没有问题,人们都很高兴。”
卫祯固当即回复。
周边的官吏们也纷纷附和。
大明交通院的官吏并不是从其余衙门调来,而是重新招募,招募的要求不低也不高,能写文章和算账,这两点加起来,淘汰了大部分人,然后是身家清白之人。
无论以前是什么身份,都可以来报名。
最后一点引起了卫祯固的质疑,但是违抗不过皇帝,只能听之任之。
恰恰是最后一点吸引了许多人。
有账房先生,商号里的管事等等。
短短的几天,大明交通院已经有了三四十人的规模,根据当前阶段的规划,大明交通院的额员是一百人,因为初创,待遇不低。
特别是来自民间的人,改变了身份阶级,办事的主动性非常强,带来的高工作效率。
朱由检来露面,是为了告诉这些新人,皇帝的做事风格。
新领导班子去地方上巡视。
为了让下面人熟悉,知道领导办事风格,同样,也希望通过这个举动,让下面的人调整自己,工作风格符合领导的需求,这叫做上行下效。
一应规矩应减即减。
皇帝来的快,巡视的快。
说的话实言实语,问的事情贴合实际,提出的要求更是有鼻子有眼,需要怎么做,应该怎么做,要做到什么样,让每个人懂得大明交通院的目的。
许多人适应不过以来。
这与戏台上唱戏的皇帝不一样啊。
“大明的俸禄规定并不低,只是实际发放远远不足,发放最少的时候,连一成都不到,其余的原因都是扯淡,不就是朝廷没钱么。”
“这与咱大明的财政制度有关系,商税收不上来,光靠土地,大明立国两百余年来,鱼鳞册上的人口没有多大增长,实际上谁都清楚怎么回事。”
“这件事先不提,不是说朕不管,而是当下没精力管,日后必然是要管的,天下都知道是假的,却把假的当做真的用,怎么可能不会出问题,反而证明咱大明有了很大的问题,才有了今日诸多的弊端。”
没有座椅。
朱由检停下脚步。
身后一圈人围着皇帝,小院谈话。
外围是大明交通院的官吏们,三十来岁的赵学颜与周围的人一样,脸上一股子诧异,别人怎么想,赵学颜不清楚,反正他仿佛回到了原来的商号。
“人口在增长,土地却没有增长,而大明制定的种种国策全依赖土地,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加上贫富差距拉大,大肆土地兼并,大明自然越来越穷。”
这个道理,倒是新奇。
许多人第一次接触。
能写文章且会算账的都是人才。
皇帝说的道理,虽然是第一次听,却也让许多人陷入沉思,包括赵学颜,他应聘为记录员,专门负责记录进入账册的。
经济就在数据之中。
常年与数字打交道的人,对经济会有自己的理解。
皇帝的言论,有种从数字角度出发,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见效果不错。
许多人能跟上自己的思路,朱由检内心感叹,果然大才在民间,来自民间的企业,动不动给国家一个惊喜,让世界感受震撼。
培养人才,人才越多越好。
大明交通院是朱由检推出来的改革手段,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自己的要求,跟上自己的脚步,不会把学问藏起来不教给别人。
朱由检见不少人听懂了,于是继续讲解下去。
“如何扭转呢,这不是靠一道政令就能做到的,永远不要与社会对抗,不但于事无补,还会遭受反噬,最后又发现原来做的是无用功,劳民伤财,徒留一地鸡毛。”
“所以要从根上找问题。”
“农业是有限的,而商业是无限的,这就是大宋为何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只要保障农业,人人有饭吃,那么商业就可以无限发展。”
“无限发展?”
赵学颜皱起眉头。
他认为皇帝说大话了。
如果是没见皇帝之前,他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他的想象中,皇帝是高高在上的,不讲实际的,现在见到的皇帝,打破了他的印象。
一个追求实际,讲究高效的皇帝,的确接地气了,可也让赵学颜有了讲真话,敢反驳皇帝的勇气。
皇帝应该不会怪吧?
朱由检不知道下面人内心的想法,不过早有准备,举出了例子。
“三家商行因为商业的原因,对大车有了巨大的需求,为了满足需求,三家商行甚至跑去保定真定各府采买,这些地方的大车能卖的都卖了。”
“民间还会有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地方的工匠们会制作更多的大车,所以朕才说商业是无限的,只要有需求,就能一直生产和发展,前提是农业得到保障,必须人人有饭吃。”
支持商业,发展商业,从商业收税。
收税,一直是晚明巨大的麻烦。
为了收税。
皇帝和大臣们做出了太多的对抗。
经济发达地区为了不交税,向朝廷做出了激烈的抵抗。
“《管子·度地》提出消除五种自然灾害,比如提出治防水害就要设立治水的专管机构。大明交通院的交通二字,取自《管子·度地》中的交相通达四字,既然如此,大明交通院自然是为了治理商业的。”
“为什么呢。”
“因为商业的根本是流通。”
“大明交通院,抓的就是流通。”
原来如此。
许多人恍然大悟。
赵学颜也佩服的五体投地,皇帝自圆其说了,提出了新的学说,是否算开山立祖?
指明了大明交通院的未来方向。
下面的人能不能吸收和理解,是跟上自己的脚步,还是被发展的道路给淘汰,就靠个人自己的能力和态度,别人帮不上忙。
朱由检希望能培养出更多具备超前眼光的人才出来。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
推动商行是新的模式。
官督商办。
官在前面。
如果官府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必然会被时代给抛弃。
这不符合朱由检的目的。
任何势力的发展,都必须是可控的,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而不是成为社会的毒瘤。
昨日经过讨论。
三家商行改变了态度,其实并不稀奇。
从最初他们三家主动加入,到了现在的地步,已经没有悔改的余地,不过是想要向自己索要更多的保障罢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不懂这个道理,会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