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真以为咱不敢杀他吗
朱元璋此次算是依靠着朱棣的奇袭反败为胜,尽管赢了,可北元入关一事还是让他十分不爽,所以并未过多寒暄,领着一众官员入京之后直接去了皇宫。
朱棣久不归家,所以并未去皇宫接受赏赐,而是带着前来迎接他的徐妙云回了燕王府。
他这一走,也是大半个月,朱高炽这小子在见到朱棣后兴奋的紧,蹦蹦跳跳的来到朱棣跟前问东问西。
朱棣从奶娘手上一手接过二儿子朱高煦,牵着徐妙云,旁边还跟着个活宝朱高炽,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到了房间。
徐妙云本来还有许多担心,可见朱棣平安归来,便也没多提什么,倒是朱高炽一直好奇此战,于是朱棣挑了些趣事说与二人听。
在他们一家其乐融融逗乐打趣时,风风火火回到皇宫的朱元璋却率先的发起了雷霆之怒。
“老子在外征战,连北平府的粮食被人掉包了都不知道,堂堂一个藩王的封地,应对辽东方向的战略要地,竟能被人如此轻易、胆大妄为的将军粮掉包?”
“郭桓一个户部郎中,能够伙同北平前任布政使和按察使,将整整一府之地的粮食换成发霉的粮食!”
“地方官员和中央官员沆瀣一气,胡作非为,咱倒想问问,这天下还是不是姓朱!”
朝堂上,百官纷纷噤声,不敢说话。
朱棣扫视了一圈后,缓缓将视线落在李善长身上。
“韩国公,你来说说,此事该当如何?”
李善长出列,行礼时,眼里闪过一丝凝重。
“陛下圣威,臣以为,郭桓已经伏诛,北平布政使和按察使也已正法,陛下可派出监察御史督察各方,谨防此等大逆不道之举。”
朱元璋冷笑一声,“谨防?好一个谨防!”
“郭桓是死了,可与他同谋之人却活的好好的呢!”
“来人!”
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数十名锦衣卫从殿外走了进来。
“将户部、兵部、吏部,侍郎以下的文选、验封、稽勋、考功等四个清吏司官员统统收押至昭狱,与郭桓同罪,不日处死!”
“另将郭桓、北平布政使、按察使等人夷其十族!”
锦衣卫领命之后,迅速来到被点到的官员身侧,将其带走。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求饶喊冤之声络绎不绝。
但朱元璋充耳不闻,待人全部被带走之后,他又道:
“经锦衣卫暗察寻访,浙江布政左使秦栋乃郭桓同党,其治下东阳、永康、武义三县知县鱼肉乡民,亦罪不可恕,将其收押后就地正法,若有阻拦者,格杀勿论!”
李善长心中一动,藏在袖袍中的手不自觉的捏紧。
朱元璋可谓含怒下令,半点情面也没给朝堂上的官员留。
待到锦衣卫纷纷领命出殿,奉天殿内的温度已经降至冰点,无人敢直面朱元璋的怒火。
处理完此事后,朱元璋看向武官行列,道:“蓝玉何在?”
见无人应答,朱元璋冷笑一声,道:“王弼、黄彬,张翼何在?”
见叫到自己,三人面带灰色的从队列中走出。
“咱再问一遍,蓝玉呢?”
宜春侯黄彬承受不住压力,低下头道:“回陛下,永昌侯他,他自归京之后便一病不起,如今尚在床榻之上,难以动弹。”
“好一个染病不起,好一个难以动弹!”
“他蓝玉领兵无能,不来请罪也就罢了,如今还敢称病不出?真以为,咱不敢杀他吗?”
殿中三人心中一惊,随后便是止不住的惶恐,生怕老朱一道旨意将蓝玉处死。
好在朱元璋有所收敛,并没有要了蓝玉的命。
“永昌侯蓝玉统兵无能,罔顾圣命,废其爵位,收回官职!”
“此次合围北元,你三人无所建树也就罢了,还和蓝玉闹出了营啸,咱都要怀疑,是不是你们故意如此!”
定远侯王弼脸上委屈,忙要解释。
可朱元璋却没给他们这个机会,直接让人押着他们下去了。
眼见着朱元璋将矛头对准文官后,又一连废掉了四位淮西公侯,朝堂上的重臣全都默契的默不作声,没有一人出列求情。
待到朱元璋发泄完怒火之后,才就此次拒马河之战俘虏的北元一众士卒做出安排。
近六万余人分批次的送去修缮长城,而那些北元的武将则全部处死。
朱元璋赏罚分明,处置完此次作战不利的人后,便开始大肆封赏有功之臣。
诸如徐达、汤和、陆仲亨、冯胜一应人等,统统得到了赏赐。
而对于京师之中恪尽职守的官员也给予了些口头上的称赞。
一番糖衣炮弹之下,归来的首次会议才算是结束。
待结束后,朱元璋洗净身体,又换了身衣服,先去坤宁宫看过了马皇后,最后才来到太子朱标所在的文华殿。
一进去,就见朱标正和朱雄英在桌前练字。
见朱元璋来了,朱雄英兴奋道:“皇爷爷!”
得了朱标的允许,朱雄英才跑到朱元璋跟前,后者将他一把抱进怀中。
“皇爷爷,爹说你刚回来有很多事情处理,所以孙儿没去打扰你。”
朱元璋用胡茬扎了几下朱雄英的小脸,才抱着他乐呵呵的来到朱标跟前。
“爹,您又杀了不少人?”
朱元璋闻言有些尴尬,他之所以最后一个来见朱标,便是不想听到他又说自己残害忠良之类的话。
他正思考着该如何去圆这个事呢,就听见朱标又道:“杀得好。”
朱元璋一愣,“老大,你这是...”
朱标摇摇头道:“此次北元入关疑点重重,事关天子安危,容不得我们马虎,但此事不便明查,不然容易适得其反,引起骚乱。”
“爹趁此机会先斩浙东派一臂,又折了淮西武将新一代威望渐盛的蓝玉,两方尽有损失。”
“爹若想为四弟铺路,想必会借此机会扶持徐家吧?”
朱雄英在一旁似懂非懂,而朱元璋脸上的表情也没有太意外。
朱标毕竟是被他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又时常监国,对于朝政一事十分了解,所以很容易就猜得出朱元璋此举背后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