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本书的主要内容
除了本章对全书的内容进行概括性介绍以外,本书其余部分包括以下五章。
第2章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态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财政交通支出、市场制度环境和农业劳动力市场分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我国农业劳动力市场分割呈现出地级市区域、省级区域、全国范围依次增强的状态;第二,交通财政支出对市场分割状态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其显著;第三,区域市场制度环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农业劳动力市场分割状态有负向影响,但是其稳健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第3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以交易成本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农地规模—劳动投入逆向关系的产生,并分析农地流转市场和非农就业市场对该关系的影响。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中的确存在农地规模—劳动投入逆向关系,这种关系的强弱主要受到交易成本水平的显著影响;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可以弱化该关系,但是非农就业水平对该关系没有显著影响;农地规模—劳动投入逆向关系对产出水平的负向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新技术的采用抵消。
第4章以农业家庭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市场不完善条件下农地流转影响农户农业劳动力供求(雇出与雇入)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该影响机制从供给与需求、地区差异等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农地禀赋对农户农业劳动力供求行为没有影响;农地转出对农户农业劳动供给力(雇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转入对农户农业劳动力需求(雇入)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农业劳动力市场较大程度上是为适应农地流转和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二,农地流转影响农户农业劳动力供求的边际效应较小,这反映了我国农业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不完善性。第三,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农户在转出承包土地后从事农业雇工劳动,显示了目前我国的小农户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大市场时面临着困难,说明了我国在农村地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5章对民国时期我国的农业劳动力市场进行了介绍。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民国时期农业劳动力市场的雇主和雇工存在明显的社会阶层差异,农业雇主与雇工之间的关系依然非常紧张;农业雇工以短工为主,大部分地区参与农业雇工的劳动力占全部人口的6%~20%;农业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的搜寻方式包括固定市场搜寻、中间人介绍、双方直接联系等;工资水平受到供求关系、性别、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对民国时期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回顾,可以为我们研究当代中国农业劳动力市场提供借鉴。但是,由于制度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民国时期和当代中国的农业劳动力市场存在根本差别。
第6章是对陕西和浙江农业劳动力市场进行实地调查的报告,上篇是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和宝鸡市凤翔区农业劳动力市场的调查报告,下篇是浙江省温州市和金华市农业劳动力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从农业生产格局、供求双方特征、搜寻方式、农业劳动力价格等角度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国农业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两个地区的农业劳动力市场在市场价格、供求双方特征、市场范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共同之处在于由于农村土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熟人社会的特征,供求双方地位平等,社会关系和谐。
以上几个部分的逻辑关系是:第2章从总体上考察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地理分割。市场分割性表现为各个地区市场价格因为贸易成本的存在而产生的差异,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农业劳动力市场的总体地理分割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3章考察局部市场内的不完善性。即使在价格统一的区域性市场上,由于存在递增的交易成本,各类规模的农户实际上面临着不同的劳动力成本,从而导致其劳动力使用行为的差异,该章对这一现象从理论上与实证上进行了考察。第4章则是从一般均衡的角度去考察农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发现农地规模的调整带来的劳动力供求的变化较为有限,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劳动力市场存在不完善性。第5章是对民国时期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回顾。第6章是基于对陕西和浙江的实地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这两章提供了对历史和现实的中国农业劳动力市场更加具体的描述,是对上述抽象理论分析的案例支持。
1.4.2 本书的研究方法
1.4.2.1 理论分析方法
本书的研究工作主要基于发展微观经济学,其中农户模型是本书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传统农户模型的核心是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文献中对农业劳动力市场的考察多为分析这种不可分性给农业劳动力配置带来的不利影响。本书的研究虽然基于这些文献,但是事实上,中国农户经过长期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过程以后,其生产行为与消费行为已经基本分离。因此,本书事实上是基于生产与消费分离的前提来分析中国农业劳动力的配置问题。
本书对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分析还采用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的概念。根据弗鲁博顿和芮切特(2012)的概括,交易成本是市场中人与人交往的费用,主要包括搜寻费用、谈判签约费用、执行合同的费用[42]。这是一种狭义的交易费用的概念。有的学者使用的交易费用包括的内容更为广泛,包括了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的所有耗费。具体到农业劳动力市场来说,交易成本是农业劳动者参与市场的全部成本,包括搜寻和谈判费用、执行合同费用、培训和适应费用、交通餐饮费用(Ellis,1993)[43]。这些费用的存在,是农业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性的重要来源。本书所使用的交易费用的概念,是广义的交易费用。
此外,本书的研究借鉴了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分析农业劳动力市场呈现出的区域分割特征。
1.4.2.2 社会调查方法及数据获取方法
本书努力将研究工作建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在课题研究的初期阶段,课题组在陕西、河南、四川等地进行了初步的访谈式的试调查,以直观了解我国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课题组设计结构式问卷,展开更大规模的典型调查。典型调查主要选择了浙江和陕西两个省份,分别代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最终形成调查报告2份。
现有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对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关注较少。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提供了家庭农业劳动力雇入与雇出的信息,本书根据该调查中2014年和2018年两轮的数据讨论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参与农业劳动力市场行为的影响。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以下简称“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提供了关于农户农业劳动投入的数据,本书根据该调查2013年和2018年两轮的数据考察了由交易成本所导致的农地规模—劳动投入逆向关系。为了考察农业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课题组于2020—2021年通过电话调查获取了全国2681个乡镇的农业劳动力价格数据,据以考察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此外,课题组还从中国知网所提供的全国、省级和地市级统计年鉴获取研究所需要的数据。
1.4.2.3 计量分析方法
本书对市场分割的测量采用了价格法,即通过计算不同层次区域(包括地市级、省级、全国)劳动力价格变异系数来反映其市场分割程度;通过农地规模—劳动投入弹性系数的大小来反映农业劳动力的配置效率。根据数据特点,本书的计量分析分别使用了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Logit回归分析、Tobit回归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在对面板数据的分析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回归和随机效应回归等分析方法。在基准回归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异质性和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对于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根据相应的数据特征进行了处理或说明。
1.4.3 本书的边际贡献
第一,对中国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的贡献包括:①借鉴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财政交通支出、市场制度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等因素影响农业劳动力市场分割性的简单理论框架。②运用价格法,从地级市层面、省级层面、全国层面对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进行了测量,发现我国农业劳动力市场的确存在局部区域内的统一性和区域间的分割性并存的特征。③对财政交通支出、市场制度环境和农业劳动力市场分割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检验,发现二者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农业劳动力市场分割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第二,对我国农业的农地规模—劳动投入逆向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贡献包括:①在农户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递增的交易成本,从理论上阐明了我国农业中农地规模—劳动投入逆向关系产生的机制。②运用全国性微观数据,对农地规模—劳动投入逆向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并说明了递增的交易成本是导致该逆向关系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该逆向关系与农地规模—农业产出逆向关系的关联。
第三,对农地流转市场与农业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以经典的农业家庭模型为基础,阐明了市场不完善条件下农地流转影响农户农业劳动力供求的经济机理。②运用覆盖全国且相关变量较全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较为系统的实证检验,发现农户农业劳动力供求行为与农地禀赋无关,主要受到农地流转的影响,但这一影响并不充分(边际效应较小)。
第四,对我国农业劳动力市场进行了覆盖全国的案例调查。本项研究的案例调查涉及全国,较为深入的调查分别在经济欠发达的陕西省和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展开,形成了调查报告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此外,研究团队还对山西、湖南等中部地区进行了调查,形成了调查报告。
[1]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8:Agriculture for Development[M].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2007.
[2]叶青,向德平,万兰芳.中国小农的生存策略与乡村社会的团结再造:基于农民间换工与雇工现象的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7(9):109-116.
[3]唐萍萍,李世平.兼业农业工人存在及发展研究:基于陕西省中部的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11,32(2):52-55,60.
[4]马小勇,孙逸戈.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发育现状:基于对浙江温州和金华的调查[J].中国经济报告,2021,123(1):100-104.
[5]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 0 2 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 0 2 1.
[6]朱启臻,杨汇泉.谁在种地:对农业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162-169.
[7]Barrett C B,sherlund S M,Adesina A A.Shadow Wages,Allocative Inefficiency,and Labor Supplyin Small holder Agriculture[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38(1):21-34.
[8]实地调研发现,许多农村社区要求当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吸纳当地的贫困人口作为工资劳动者。
[9]Ellis F.Peasant Econom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10]Jacoby H G.Shadow Wages and Peasant Family Labour Supply:An Econometric Application to the Peruvian Sierra[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3,60(4):903-921.
[11]Barrett C B,Sherlund SM,Adesina A A.Shadow Wages,Allocative Inefficiency,and Labor Supplyin Smallholder Agriculture[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38(1):21-34.
[12]Benjamin D.Household Composition,Labor Markets,and Labor Demand:Testing for Separation in Agricultural Household Models[J].Econometrica,1992,60(2):287-322.
[13]Benjamin D.Can Unobserved Land Quality Explain the Inverse 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5(46):51-84.
[14]Le K T.Shadow Wages and Shadow Income in Farmer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9,91(3):685-696.
[15]LaFave D,Thomas D.Farms,Families,and Markets:New Evidence on Completeness of Markets in Agricultural Settings[J].Econometrica,2016,84(5):1917-1960.
[16]Dillon B,Brummund P,Mwabu G.Asymmetric Non-Separation and Rural Labor Market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9(139):78-96.
[17]Sen A K.Peasants and Dualism with or without Surplus Labor[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6,74(5):425-450.
[18]Bardhan P,Rudra A.Terms and Conditionsof Labour Contracts in Agriculture:Resultsof a Survey in West Bengal,1979[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Statistics,1981,43(1):89-111.
[19]Jacoby H G.Shadow Wages and Peasant Family Labour Supply:An Econometric Application to the Peruvian Sierra[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3,60(4):903-921.
[20]Bedi A,Tunali I.Testing for Market Imperfections:Participation in Land&Labor Contracts in Turkish Agriculture[R].Economic Research Forum,1996.
[21]LanzonaL,Evenson RE.The Effects of Transaction Costson Labor Market Participation and Earnings:Evidence from Rural Philippines Markets[R].New Haven:Economic Growth Centre,Yale Vniversity,1997.
[22]Barrett C B,Sherlund SM,Adesina A A.Shadow Wages,Allocative Inefficiency,and Labor Supplyin Smallholder Agriculture[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38(1):21-34.
[23]Rosenzweig M R.RuralWages,Labor Supply,and Land Reform: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8,68(5):847-861.
[24]Binswanger HP,Rosenzweig MR.Contractual Arrangements,Employment and Wagesin Rural Labor Markets:ACritical Review[M].NewYork: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uncil,Andhra Pradesh: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Institute for the Semi-arid Tropics,1981.
[25]Leavy J,White H.Rural Labour Markets and Poverty in Sub-Saharan Africa[R].Brighton: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University of Sussex,2000.
[26]Deshingkar P,Farrington J.Rural Labour Markets and Migration in South Asia:Evidence from India and Bangladesh[R].Background Paper for the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2006.
[27]Reddy A A.Rural Labor Markets:Insights from Indian Villages[J].Asia-pacific Development Journal,2014,21(1):107-136.
[28]鲁先凤.中国现阶段农业雇工的特征与成因简析[J].理论月刊,2008,324(12):154-157.
[29]李义波,弓路沙.农民合作行为变化与社会变迁的微观机制:以华北平原S村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1,97(1):39-48.
[30]向倩雯.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农业雇工现状与特征简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1):158-162.
[31]王颜齐,毕欣宁,李玉琴.土地规模化流转背景下农业雇工受雇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46(6):36-42.
[32]唐萍萍,李世平.兼业农业工人存在及发展研究:基于陕西省中部的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11,32(2):52-55,60.
[33]Benjamin D.Household Composition,Labor Markets,and Labor Demand:Testing for Separation in Agricultural Household Models[J].Econometrica,1992,60(2):287-322.
[34]Benjamin D,Brandt L.Property rights,labour markets,and efficiency in a transition economy:The case of rural China[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35(4):689-716.
[35]Bowlus A,Sicular T.Moving toward markets?Labor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71(2):561-583.
[36]梁义成,李树茁,费尔德曼,等.农户的非农参与和农业劳动供给研究:来自中国西部山区的证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5):91-96.
[37]Lu Chen,Wang Yuyu.The Separation of Agricultural Household:Evidence from China[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Amsterdam:Atlantis Press,2014:34-37.
[38]Benjamin D,Brandt L.Property Rights,Labour Markets,and Efficiency in a Transition Economy:The Case of Rural China[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35(4):689-716.
[39]Bowlus A,Sicular T.Moving toward Markets?Labor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71(2):561-583.
[40]朱喜,史清华,盖庆恩.要素配置扭曲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研究,2 0 1 1(5):8 6-9 8.
[41]Bowlus A,Sicular T.Moving toward Markets?Labor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71(2):561-583.
[42]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1 2.
[43]Ellis F.Peasant Econom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