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盖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022年再回首:想起2017年的那个夏日,站在北京昌平傍晚的夕阳下,回望西边难得的湛蓝碧空,以及蓝天上那一丝丝随意飘荡的白云,心里的感动和期望,至今仍刻骨铭心。这本小小的医案,是这些年跟师学习和临床施治的总结,更是一个基层中医师上下求索、探求医道的见证。
2017年夏,我顺利通过了肖相如老师的考核,成为肖相如师门的首期弟子。
师门的核心课程是以《伤寒论》为代表的四大经典。得益于师父对《伤寒论》的深刻理解和丰富应用经验,以及对外感病理论体系的思考和初期辨证体系的重构,在师父的指导下,我对中医外感病的病因及初期辨治进行了深刻反思,也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2017年底到2018年初,本地流感暴发,患者数量多,症状重,常规治疗效果很差。根据患者初起高热、恶寒等典型表现,我认为病因以寒邪为主,大胆运用麻黄汤、大青龙汤等进行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在三日内退烧,五日内痊愈。一月内治疗六百余人,全部治愈,疗效完全出乎意料。我也初步积累了一些治疗外感病的经验,信心大增。在治疗的过程中,我把一些典型病案进行了总结,陆续发在师门群中,供同门参考。
2021年师门三年学习结束,出徒仪式上,师父专门叮嘱我:要在温病上下功夫。我理解师父的意思:一是外感病治疗中,温病很重要。治外感病,伤寒、温病缺一不可。另一个是看我的医案,伤寒案居多,温病案偏少。师父感觉我温病底子弱,需要加强。出了师门后,我谨遵师父教诲,这两年在温病上下足了功夫。对温病的经典著作,如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反复研读,细心领会。尤其是精读了近代温病大家刘景源先生的《温病学讲稿》后,我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升。2021年11月到2022年2月,本地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儿科人满为患,许多人转而求治于中医。我因此有机会接触并治疗了大量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大多数患儿高热、咳嗽、舌苔厚腻,从中医的湿热论治,效果很好,所诊病例,无一例加重,无一例转院,全部治愈。后来,我把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先后发布在师门群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这两次治疗过程,大大增强了我治疗外感病的信心,也由此缔结了这本医案合集成稿的契机。
这本医案合集主要包括了自2017年进入师门后,我陆续在师门内分享的部分医案,为师门同仁授课及参加其他培训讲义中所引用的病案,总数约230个,100000余字,涉及方剂近90个。
近几年来,在师父指导下,我主要专注于外感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因此,本书医案大部分为我对常见外感病代表性方证的运用及思考。伤寒方证大多以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等为主,温病则集中在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三仁汤等方证。书中也收录了一些难治性的外感病案,如竹叶石膏汤、柴胡桂枝汤的应用等。除此之外,主要是内科杂症,涉及消化、呼吸、风湿免疫等多个学科。还有部分涉及妇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儿科等,如盆腔炎、阑尾炎、痤疮、骨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小儿抽动症等综合医院中医门诊的常见病。
本书医案排序以方名为纲,主要症状为目,以便于读者查找。前后大体以外感病、内伤杂病、外科病、皮肤科病、妇科病、五官科疾病、儿科病的次序进行排列。所有医案均为我在门诊治疗中的案例,全部患者都经过不同形式的随访,确保疗效真实、可靠。由于是门诊患者,资料有限,再加诊务繁忙,故以记录主要症状为主,叙证相对比较简单,择其扼要,部分有明确西医诊断的,均已在括号中注明。讨论部分,主要说明用方思路及依据,力求精要,避免冗长。对一些常用的重点方剂,依据个人经验,做了适度的拓展讲评,以利更好应用。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师父肖相如先生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同门师妹徐艳、杨苇峰参加了医案的最初整理,后期由诵明书院协助整理完成,在此一并致谢。
本人长期在基层工作,理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或错误之处,欢迎读者及同道批评指正。
张扣启
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