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1.感冒久治不愈医案
程某,女,48岁。
初诊:2020年12月15日。一月前感冒,中西治疗不愈。一月来怕冷,动辄汗出,乏力,咳嗽,痰多色白,舌淡、苔白滑,脉沉弱。
予新加汤加味:
桂枝10克 白芍15克 制附子10克 人参10克
杏仁10克 厚朴15克 陈皮10克 半夏10克
茯苓10克 干姜10克 细辛6克 炙甘草6克
生姜15克 大枣4枚
三剂。
二诊:2020年12月20日。前症已愈,因便秘就诊。
讨论:素体正虚,复感外邪,治不得法,迁延不愈。怕冷,汗出,是桂枝证。咳嗽为寒饮在肺。用新加汤加制附子益气温阳,散寒解表。合二陈汤止咳化痰,加干姜、细辛,温肺化饮,表解里和,诸症悉解。
2.外感不愈,恶寒、动辄汗出医案
刘某,女,17岁。
初诊:2019年12月21日。半月前感冒,迭经中西治疗,至今不愈。就诊时见:体温正常,但时时恶寒,流涕,打喷嚏,动辄汗出,身疼,咳嗽,少量白痰,舌淡苔白,脉沉细。
予新加汤加味:
桂枝10克 白芍15克 人参10克 制附子10克
杏仁10克 厚朴15克 炙甘草6克 生姜15克
大枣4枚
三剂,愈!
讨论:外感失治,正虚而邪不去。自汗、恶寒为太阳中风,身疼为气血不足,脉沉细为少阴阳虚。证属太少两感,故用新加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益气养血,加制附子温阳固表,杏仁、厚朴宣肺止咳。为太阳少阴同治之法,宜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互参。
3.感冒一周,恶寒、身痛不愈医案
梁某,女,34岁。
初诊:2020年7月5日。一周前感冒,自服药不愈。就诊时见:不发热,恶寒,出汗,全身疼痛,咳嗽,少量白痰,口干口苦,舌质淡,舌尖红,苔白,脉浮弱。
予新加汤加味:
桂枝10克 白芍15克 人参10克 杏仁10克
厚朴15克 石膏3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15克
大枣4枚
三剂。愈。
讨论:恶寒,自汗,身疼,脉浮弱,是虚人外感,气血不足。咳嗽为寒郁肌表,肺气不宣。舌尖红,口干苦,为夹有郁热。故用新加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益气养血。加杏仁、厚朴宣肺降气止咳,加石膏兼清郁热。桂枝汤证兼有郁热,加石膏并不多见,此案为桂枝汤又一活用法,有一定参考意义。
4.误汗后汗出、身痛医案
陈某,女,60岁。
初诊:2019年3月18日。发热一天,体温40℃,恶寒,身痛,无汗,偶有干呕,食欲不振,乏力,精神差,舌淡,苔白,脉浮而数。
予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30克 麻黄15克 桂枝12克 白芍10克
半夏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15克 大枣4枚
二剂。
二诊:2019年3月19日,上药服一剂后,大汗出,但热不减,身痛,恶寒更甚。查体温:38.9℃,舌淡苔白,脉浮弱。
予新加汤加制附子: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人参10克 炮制附子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15克 大枣4枚
三剂。
反馈:上药中午12点服一剂,热不退。下午2点再进一剂。晚六点时热稍减,继服第三剂。
三诊:2019年3月20日,热退,身痛亦愈。动则微汗。诉平素易感冒,感则缠绵不愈。去年一月份曾感冒,在本地治疗一月不愈,后又在省中医院住院半月。要求继续调理。
予新加汤加味:
桂枝10克 白芍15克 人参10克 炮制附子10克
黄芪3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15克 大枣4枚
五剂,渐愈。
讨论:一诊时,患者高热,恶寒,身痛,无汗,舌淡苔白,脉浮而数,似麻黄汤证。但患者年龄大,体质弱,脉虽浮数但弱,斟酌再三,选了相对温和的葛根加半夏汤。但服后仍然大汗出而热不退,身痛,恶寒更甚。显然是发汗太过,表阳更虚,气血不足。
桂枝汤方后注云: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参照原方服法,二诊时嘱咐患者半日内服三剂,而得热退。三诊时,患者体温正常,身痛也愈,仍有微汗出。继以上方加黄芪,调和营卫,益气温阳固表,此时治疗重点不在解表,而在补益脾胃,调和阴阳,渐次调理而愈。
5.外感迁延,自汗、身痛医案
刘某,男,61岁。
初诊:2型糖尿病史二十余年,身体羸瘦。半月前感冒,自服药治疗,至今不愈。就诊时见:自汗,怕冷,全身肌肉疼痛,体温正常,乏力,精神差,舌淡,苔白,脉沉弱。
予桂枝新加汤:
桂枝10克 白芍15克 人参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15克 大枣4枚
三剂,愈。
讨论:感冒后迁延不愈,除了见到恶寒、自汗、脉弱等太阳中风的症状外,突出的表现是全身肌肉疼痛,神倦乏力,脉沉而弱。
《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故用桂枝新加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益气养血。太阳中风,不论已汗、未汗,身体疼痛表现突出者,常为本方适应证。
6.外感过汗,恶寒不解伴心悸病例
刘某,女,83岁。
初诊:2019年2月26日。半月前感冒,发热,恶寒,身痛,用中药治疗,前医先后用人参败毒散7剂,病不愈。后又找另一中医诊治,用中药三剂(药不详)。病不解而反剧。迁延不愈,病热日增,渐至不起。就诊时见:体温正常,恶寒,汗出,身疼,头面浮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胃脘部悸动不安,走路摇晃,需搀扶而行,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予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10克 白芍15克 人参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15克 大枣4枚
三剂。
二诊:2019年3月1日。服上药三剂,恶寒,身痛解,头面浮肿也消,仍有微汗出,心下悸动,下半身怕冷,精神食欲转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时有中止。心电图示:频发室早。上方加附子10g,茯苓15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五剂。
三诊:2019年3月7日。时有心悸,余症均解,已能自行前来就诊,舌淡苔白,脉沉细。
用炙甘草汤:
炙甘草15克 人参10克 桂枝10克 麦冬15克
生地15克 阿胶10克 火麻仁15克 大枣10枚
生姜15克
黄酒引,五剂。
四诊:2019年3月12日。面色转红润,精神好,偶有心悸,继用上方调治,渐愈。
讨论:患者为一高龄老人,气血不足,复感外邪,前医屡用人参败毒散发虚人之汗,外邪不解,气血愈虚,故病不减而反增,渐成坏病,迁延难愈。一诊时见恶寒,身痛,汗出,为过汗,表邪不解,气营两伤,故用桂枝新加汤调和营卫,益气和营;二诊,表证解,但仍有汗出,心悸,下半身怕冷,为营卫不和,阳虚饮动,故加附子温阳,加茯苓、生龙骨、生牡蛎,仿苓桂术甘汤意,温阳化饮定悸;三诊,外证已解,偶有心悸,为阴阳气血俱不足,用炙甘草汤温阳复脉,滋阴养血,缓以治本,渐次调理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