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注释(中医经典注释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指自然界之阴阳及人身之阴阳。离,分也。合,并也。自然界阴阳变化之数虽然不可胜数,但是,均是一阴一阳变化而来;人身经脉虽有三阴三阳之分,但是亦总不外一阴一阳的变化。由于本篇主要论述了自然界之阴阳及人身之阴阳的离合,故名篇。

本篇主要论述了自然界之阴阳虽可推演万千,但其关键不离一阴一阳的变化,并以此论及人身之三阴三阳经脉,虽分而为三,然合之也总属一阴一阳之所化。论述了三阴三阳经脉开、阖、枢的功能特点。提出了“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的重要观点。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1]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2]也。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3];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4]。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5]。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6]

【注释】

[1]数(shǔ):推演。

[2]其要一:一,指阴阳变化之理。吴崑注:“言阴阳之道,始于一,推之则十百千万,不可胜数,然其要则本于一阴一阳也。”张介宾注:“谓阴阳之道,合之则一,散之则十百千万,亦无非阴阳之变化。故于显微大小,象体无穷,无不有理存焉。然变化虽多,其要则一,一即理而已。”

[3]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杨上善注:“人之与物,未生以前,合在阴中,未出地也。未生为阴,在阴之中,故为阴中之阴也。”

[4]阳予之正,阴为之主:万物的生成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王冰注:“阳施正气,万物方生;阴为主持,群形乃立。”

[5]失常则天地四塞:自然界阴阳升降失常则天地阴阳升降气机闭塞,万物生化停止。张介宾注:“四塞者,阴阳否隔,不相通也。”

[6]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张介宾注:“凡如上文者,皆天地阴阳之变也。其在于人,则亦有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上下表里,气数皆然,知其数则无不可数矣。”

【原文】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1],结于命门[2],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3],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4],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注释】

[1]至阴:穴名,在足小趾外侧,属足太阳经。

[2]命门:在此指睛明穴,属足太阳经。

[3]厉兑:穴名,在足次趾末端外侧,属足阳明经。

[4]窍阴:穴名,在足小趾侧次指末端外侧,属足少阳经。

【原文】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1]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2],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3],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4],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冲冲[5],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注释】

[1]中:腹中,指脾。

[2]隐白:穴名,在足拇趾内侧趾甲角旁,属足太阴脾经。

[3]涌泉:穴名,位于足底(去趾)前1/3,足趾跖屈时凹陷处,属足少阴肾经。

[4]大敦:穴名,足拇趾外侧趾甲角旁,属足厥阴肝经。

[5]冲(chōng)冲:气之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