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清代:公元1645—1911年)
清代,因受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影响,把一些炮制原则推广应用到其他药材上,炮制品种不断增多,但亦有对某些药物制法是否妥当的不同看法和认识。
《本草述》中收载有关炮制的药物多达300种,并记述了各种炮制方法、作用、目的及理论解释,内容丰富。又经杨时泰修改删节为《本草述钩元》,使原著的意旨更为明确易解,如黄芪“治痈疽生用,治肺气虚蜜炙用,治下虚盐水或蒸或炒用”等。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修事指南》较为系统地叙述了各种炮制方法,张仲岩认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证无验也”,在原有炮制理论基础上也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秋石制抑阳而养阴,枸杞汤制抑阴而养阳……”“煅者去坚性,煨者去燥性,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等。《本草纲目拾遗》和《血证论》特别记载了相当数量的炭药,并在张仲景“烧炭存性”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炒炭存性”的要求,因此,炭药的炮制和应用在清代有了相当大的发展,颇具特色。
总之,清代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种也有所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