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处方学:第2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按腧穴数量分类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治有缓急,方有大小。”这里虽言方药处方,针灸处方仍可借鉴。按腧穴数量分类,可以把针灸处方分为单穴方、双穴方及多穴方三类。

1.单穴方

由一个腧穴组成的针灸处方称为单穴方。单穴方自古有之,记载颇多,有对症之方、对病因之方、对病变部位之方。如《素问·骨空论》:“从风憎风,刺眉头”。《灵枢·杂病》:“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牦,刺膝无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其寒热者,取阳陵泉。”《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由于单穴方仅取一穴,病人痛苦少,易于接受。故一穴一方治疗疾病在现代针灸临床也受到了高度重视,现有多部单穴运用的专著。就疗效而言,有时独取一穴和取多穴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同。

2.双穴方

由两个腧穴组成的针灸处方称为双穴方,也称对穴方。两个腧穴配伍组合,在治疗作用上互补,在治疗力度上增强,取得更为快捷、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如《灵枢·厥病》:“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标幽赋》:“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近代针灸学术界对针灸双穴方的研究也非常重视,且有对穴的专著出版。临床常用的表里配穴法、原络配穴法、八脉交会穴配穴法等,也可以组成针灸双穴方,临床用于治疗相应的病证。

3.多穴方

由3个或3个以上腧穴组成的针灸处方称为多穴方。由于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些疾病针灸治疗需要多个腧穴配伍组合而成。多穴方是临床最常用的处方,不少针灸医籍涉及针灸处方时,其内容以多穴方为主。有的多穴方成为古今治疗某些病证的效方,如《黄帝明堂灸经》记载的中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的灸法治疗:“宜于七处一齐下火,各灸三壮,如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这七处腧穴是百会、耳前发际(上关)、肩井、风市、足三里、绝骨、曲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