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大明,从南京登基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3章 无意义的叨叨

今天中午的时候上号看了评论区,发现有一位读者老爷情绪非常激愤,兔狲也深刻检讨。

其实开篇的时候很多内容是带着兔狲的一点点私货的,比如年号的事情,比如穿越者下令是否大家就能纳头就拜。

兔狲也只是个普通的文史爱好者,单是弘光这一朝一年不到的历史,兔狲就读了小半年,虽然只是个半桶水,但是也想好好讲好这个时期的事情。

其实这本书,兔狲想讲的是收拾人心这个事情。兔狲认为,真正的中兴,不是全靠着武力,而是重整人心。

但是兔狲自认为对于明清战力这一点,应该算是个共识才对,在不开系统的情况下,在这个时间当口清兵在亚洲就是一骑绝尘的。

明军确实不弱,而且在最初的时候也没有对女真有什么滤镜,万历末期到天启年初,确实有不怕死的明军一窝接着一窝去和清军交战,萨尔浒、铁岭、开原、辽阳、沈阳、浑河,经历过了这些事情以后,明军就彻底怂了。

怂到什么地步呢?以至于熊廷弼提到过清兵可以以一当五,又说过自丧败以来,辽将援将,已是一扫净尽,一闻警报,无不心惊胆丧者。

还有之前文中提到马兵故意刺伤马匹拒绝出战,这也是出自熊廷弼的原文:率由军士故意断绝草料,设法致死,图充步军,以免出战;甚有无故用刀刺死者。

而军心,熊廷弼也提到过:闻风而逃,惧战而逃,顷闻北关信息,各营逃者,日以千百计,如逃止一二营,或数十百人,臣犹可以重法绳之;今五六万人,人人要逃,营营要逃。

还有李清在《三垣笔记》提到的孙传庭的内容,当然有可能是假的,所以我在上一章里用的是流言。

可是,从天启初到崇祯十七年,流言已经发酵了二十多年,还有清兵屡次入关明军躲在城内拒不出战,和尾随数十里游而不击等等情况,说句难听点的,能直面未知的恐惧已经算是很厉害了。

就不要再提清兵携大胜之势三十年,战斗经验和战斗技术都非常娴熟,在没有打破对清兵恐惧的滤镜下,真的敢去送死吗?

谁没有家人?当兵是为了养活一家子的,真的能杀伤清军倒也罢了,贸然战死了,后事怎么办呢?

还有封建时代的特殊性要考虑,明实录和明清档里不止一次提到过明军的残暴。

确实不是说没有人抱着保家卫国这种想法去从军的,更多的还是日常的蝇营狗苟,何况这几十年动不动就欠饷,而且保家卫国的下场,崇祯皇帝在这十几年来,已经介绍很清楚了。

身体力行、不忧衣食的时候确实可以追求许多,可以壮怀激烈;但是温饱才刚刚满足,就喊着所谓的保家卫国、收复中原的口号,勾引着最底层的大头兵去抛头颅撒热血,这是隆武皇帝的做法,也导致了二郑和隆武越走越远的原因。

大头兵也是人,也有鼻子有眼,现在可以满足温饱,以后的日子没准更好,如果敌人的实力也不强(比如流寇),也愿意去当一当忠义。

可是如果实力悬殊较大,让这些宝贵的大头兵全去当自杀种子和别人换人头...

人又不是韭菜,真的被忽悠死了一批,下一批就不会再被你忽悠了。

对于百姓的困扰也是很多,中晚明几乎没有一个施行仁政的皇帝,每年的说法又不一样,催粮和徭役往往能逼死人,怎么相信朝廷说的是真话?

最后提一下李自成的事情,顾诚在《南明史》一文里为李自成百般开脱,但是陕西的局势真的有那么危殆吗?

几十门红夷大炮在围攻金国凤的时候,四个月都没炸开宁远小城;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潼关仅被炮轰了半天,李自成就决定撤离,兔狲想,潼关的城防总不见得比宁远差吧?

虽然说阿济格在陕北侵攻,可是陕北的李过和高一功确实守到了二月,听说李自成跑路后才撤离的,如果李自成在潼关坚持,会不会有转机呢?

至于后面三月到了襄阳旋即让白旺带领襄阳的人马为先锋,立刻弃襄阳不顾,至武昌又不守...

有的话兔狲也不想多说了,兔狲对李自成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最后的最后说一点,这本书确实成绩很烂啦,但是兔狲之前写得真的很用心。虽然这个月有点懈怠,但是调整好状态应该会尽量每天多写点的,可以的话希望读者老爷们支持这本书,兔狲在这里再三拜谢了。

(题外话:黑神话第一章的内容给了我不少启发,可能会重置第二卷大悲和僧德宗相关的内容,如果略作修改,可以再看看,会表达更明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