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青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那些把灵魂留在故乡的人

李骏虎

读张象写的这组故事,让我恍惚是在读卡佛的作品。那种看似漫不经心、轻描淡写的叙述很有一种举重若轻的魅力,这种不经意间就让你进入情节的能力,是作家独有的天分。我不敢确定张象是否对卡佛感兴趣,或者受过他的影响,甚至是否认可卡佛的小说艺术,他们的作品感觉相像,或许纯粹就是一种风格巧合。因为细品的话,他们有着本质的差别,卡佛写的都是饮食男女的家常里短、鸡毛蒜皮,他的过人之处是于细微处见人性,但他没有明显的批判精神,不像同为美国畅销作家的海明威那样绵里藏针。张象笔下也都是小人物,但他们都隐含着巨大的命运感,生活不堪却难掩心底理想的光芒,他们在大都市的街头游走,却不是大海里的鱼群,更像一面大鼓上的小虫,在时代的鼓声震颤中身不由己地跳动,不知道下一个落脚点是哪里。这是张象和卡佛最大的区别,他写的不是中产阶层的烦恼,而是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

作为一名山西走出去的作家,现代派的张象的骨子里是现实主义的,是沉重的。尽管他采用了一种轻松活泼的叙述方式,尽管他笔下的人物并没有被完整地交代清楚命运谜底。《外省青年》是一部群像式的作品,而“我”就像他们共用的心灵,因为讲故事的“我”就是在场者,而使这部作品里的人物升华为“心灵群像”。张象给我看过一部还没发表的短篇小说稿《金色仪表》,这是他的创作走向自觉的表征性作品,他在给众生的灵魂称重,而叙述者是一只蚊子。那是我第一次细读张象的作品,给我的感觉是惊艳而迷人的,他的那种艺术自觉是很多作家都不具备的,有很强的设计感,不像是山西作家的作品,更像是接受过美国的小说写作班专门训练过的,这可能跟他的策划人的职业思维习惯相关,但那种很高级的技术感彰显了他的实力和不群。《外省青年》里的故事相对更接地气,那种带着汗腥味的温度和呼吸般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奋争,是“我”和每一个人物的心灵底色。

小说是给读者提供故事的,读者看过后记住的却是里面的人物。《外省青年》是好看的,但它也在考验着读者的心理承受力。因为那些被命运的手重新刻画的人物是掩卷之后闭上眼睛才被直视的,你有没有勇气再看一眼她或他的样子?尽管张象时不时在讲故事的时候停下来写一点心灵与环境交融的闲笔,让读者喘口气,给现实生活涂抹一点诗意,但这种艺术手法其实是在塑造人物的内心,使他们更加的真实。他总是让人物不断地回忆故乡的美好,从而获得些许的慰藉,但这同时也更加衬托了心底的苍凉,或许,这才是外省人真正的标签,他们的孤独感不是跟都市的格格不入,而是把灵魂留在了故乡。张象的文学观念和艺术修养是深厚的,他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同样是曲折的,这使得我们作为读者无法分辨《外省青年》里的“我”和其他人物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艺术形象,这种模糊,就是艺术的真实,是一个小说家最想达到的。他骨子里的现实主义和阅读经典养成的现代意识很好地融合了,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很高的辨识度,这也是很多作家所追求的目标。

中外有很多写外乡人处境的经典作品,但像张象这样把“我”作为一个坐标而塑造群像的作品还不多见,那些曾经是外省青年或者正在是外省青年的读者会在书里找见自己的影子,照见自己的心灵。记得前几年有本很畅销的小说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就是这样的人物和故事结构。《外省青年》能不能畅销我不好预判,但他所塑造的心灵群像现在还正在所有大都市蚁巢般的写字楼里、汹汹如鲫般奔波的打工族中,还在身心虽然安定下来、但心灵脆弱到不敢回望的过来人那里,被不断地复制、再生,呈指数级地增长。这是艺术的力量,更是生活的现实。我是在旅途中读完张象这部书稿的,在候机大厅,在高铁上,这样的场所读这本书很有感觉,每读完一个故事抬头看看眼前的芸芸众生,总觉得每一张脸都似曾相识。

2023年7月19日

于山东沂蒙干部学院

李骏虎,现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等文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