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谎言:测谎办案的逻辑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记忆加工水平:折叠刀与烟灰缸

记忆痕迹的存在,是测谎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记忆加工水平会导致记忆痕迹的质量存在不同。在编制测谎思路、选取测试要点、解释图谱反应的过程中,这一点需要引起测谎师的重视。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

某晚,甲与女友在河边约会。约会过程中,两人因为结婚的问题产生分歧,进而引发争执。女友见状决定离开,但甲拦住女友执意不让其离开。随后,甲在愤怒之下失去理智,从口袋中掏出一把黑色折叠刀扎入女友的身体,造成女友当场死亡。事后,甲将女友的尸体拖入草丛中,用一块深蓝色的布盖住了尸体,然后逃离了现场。

在这个例子中,甲对于“杀害女友所使用的凶器”和“用一块深蓝色的布盖住了尸体”都可能形成相应的犯罪记忆痕迹。但前者记忆痕迹的质量应当显著高于后者。

原因在于,甲在某娱乐场所上班,平日总是随身携带着这把黑色的折叠刀。案发当晚,甲像往常一样将这把刀揣在口袋里,然后在发生争执时失去理智,从口袋中掏出刀扎入了女友的身体。鉴于此,甲对于本案中的“凶器”存在较高质量的犯罪记忆痕迹。如果测谎师以“凶器”为测试要点进行测谎问题的设计,应当能够较为有效地唤醒甲的犯罪记忆痕迹。

但掩盖女友尸体的深蓝色布,则并非甲的事先准备。甲在激情状态下杀死女友后,内心陷入了极度的恐惧。甲十分害怕女友的尸体被人发现,于是慌慌张张地从一个垃圾桶内翻出一块布对女友的尸体进行掩盖。至于这块布的颜色很可能并没有给甲留下清晰的记忆痕迹,甲甚至可能并不记得用于掩盖尸体的物品是一块布。鉴于此,这一犯罪记忆痕迹的质量相对较低。如果测谎师以“深蓝色的布”为测试要点进行测谎问题的设计,那么当测试结果出现“无明确对应”时,也不应据此简单排除甲为本案真正作案人的可能性。

在上一个例子中,甲对于“凶器”存在较高质量的犯罪记忆痕迹,而对于掩盖尸体所使用的“深蓝色的布”所形成的犯罪记忆痕迹的质量则相对较差。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例子。

乙偷偷溜进一家公司企图窃取财物,被一名去而复返的值班人员发现。在二人的搏斗过程中,乙用一只烟灰缸猛击值班人员头部,然后迅速逃离现场。

在这个例子中,乙对于“进入公司行窃的时间”和“击打值班人员所使用的凶器”都会形成相应的犯罪记忆痕迹,但前者记忆痕迹的质量应当显著高于后者。

原因在于,乙在案发当晚进入公司行窃之前,曾经花很长时间留意过公司的下班时间。通过几天的观察,乙发现该公司在晚上十点钟会准时全部熄灯,然后会有一名值班人员走出办公大楼。乙在确定了公司已经无人后,偷偷潜入公司实施盗窃。鉴于此,对于进入公司行窃的具体时间,乙存在较高质量的犯罪记忆痕迹。

然而,值班人员的去而复返打乱了乙的计划。在被值班人员发现后,乙在慌乱中顺手抄起桌子上的一个物件砸向值班人员。这件“凶器”并非乙事前准备,也并非乙精心挑选,再加上当时的照明条件较为昏暗,因此乙对于所使用的“凶器”很可能并未形成清晰的犯罪记忆痕迹。如果以“凶器是烟灰缸”作为测试要点来进行测谎题目的设计,那么必须考虑到这一犯罪记忆痕迹的质量。

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个例子的情况与第一个例子截然不同。乙对于“行窃时间”存在较高质量的犯罪记忆痕迹,而对于“凶器”所形成的犯罪记忆痕迹的质量则较差。

关于不同加工水平对于记忆的影响,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相应的理论。比如,记忆痕迹的“加工水平理论”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理论。

“加工水平理论”认为,个体在接收外界的信息时,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这些分析从肤浅的感觉分析开始,逐步到达深入的意义分析。肤浅的感觉分析主要涉及信息的物理特性,如大小、形状、声音等。而深入的意义分析则会涉及信息的意义特性,包括模式的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因此对信息进行不同水平的加工会直接影响到对其的记忆效果。具体来说,对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浅,则记忆痕迹越模糊,记忆的效果越差;对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深,则记忆痕迹越清晰,记忆的效果越好。如果对信息的加工涉及更多的分析过程、比较过程和理解过程,那么记忆痕迹就会更清晰,记忆的效果就会更好。

下面,我们通过一项心理学实验,来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研究者将被试分为三组,然后分别向三组被试呈现同一组单词。

比如,其中一个单词是“sheep”。

第一组被试在看到“sheep”这个单词时,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它的字母是大写还是小写?”

第二组被试在看到“sheep”这个单词时,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它与bee押韵吗?”

第三组被试在看到“sheep”这个单词时,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它是一种动物吗?”

我们会发现,通过要求被试回答不同的问题,研究者成功地引导被试对这一单词进行了不同水平的记忆加工。

第一组被试在回答字母是大写还是小写时,是在对sheep的字形进行了记忆加工。

第二组被试在回答是否与bee押韵时,是在对sheep的语音进行记忆加工。

第三组被试在回答是否是一种动物时,是在对sheep的语义进行记忆加工。

之后,研究者要求三组被试分别对该组字词进行再认。结果表明,进行“语义加工”的第三组被试的再认成绩明显要高于进行“字形加工”的第一组被试,同时也明显高于进行“语音加工”的第二组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