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谎言:测谎办案的逻辑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言语真实性评估:聚焦“变化”的“SCAN”

在谎言识别领域,存在许多言语真实性评估工具。在这一部分,我们对一种应用广泛的言语真实性评估工具进行介绍。

这种应用广泛的言语真实性评估工具,就是SCAN。

应当说,每种言语真实性评估工具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其他几种评估工具相比,SCAN最为鲜明的特征在于其关注个体所呈现出的“变化”。SCAN认为,通过对个体在言语与行为方面所表现出的“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估,能够发现个体在其中所隐藏的欺骗。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SCAN中所涉及的具体标准。

标准一:语言表述改变

按照SCAN的观点,个体的语言表述方式应当是具有一贯性的。鉴于此,如果陈述者的语言表述方式始终保持一致,那么个体的陈述即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反之,如果个体的语言表述方式突然发生改变,那么这很可能意味着在陈述者的脑海中,某些事情与其他事情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

“第一次是我刚入职那一年,我用这种方法赚了七八千块钱。第二次是我入职四五年的时候,我用这种方法赚了一万多块钱。第三次是我离职那一年,我用这种方法赚了一万多块钱。最后一次是在去年年底,我用这种方法弄了将近一万块钱。”

在这段陈述中,陈述者对前三次行为均表述为“赚”,而对最后一次行为表述为“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在陈述者内心中,最后一次获取钱款的方法与前三次可能是不同的。

再看下面这段陈述。

“我当时没理他,低着头继续削苹果。削完苹果,我就随手把水果刀放在茶几上。他突然伸出胳膊,把水果刀从茶几上拿了起来。我让他把刀放回茶几上,他问我是不是真觉得他不敢。我见状也没答话,伸手把他手里的水果刀又拿了回来。他也没反抗,所以我很轻易地就从他手里拿过了水果刀。拿过水果刀后,我重新把水果刀放在了那张桌子上。”

在这段陈述中,陈述者前三次的表述均为“茶几”,但在最后一次表述中为“那张桌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在陈述者心中,最后一次放置水果刀的位置与前三次放置的位置可能存在差异。

标准二:不恰当情绪

这一标准涉及陈述者在陈述过程中情绪的表达。

陈述者在进行陈述的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相关情绪的诱发与表达。如果陈述者在陈述过程中出现了不恰当情绪,那么其陈述的可信度就会相应下降。

所谓陈述中的不恰当情绪,具体体现为两方面。

第一,是情绪出现本身较为反常。

来看下面这段陈述。

“我于是把车开到路边停了下来。车刚刚熄火,我就听到马路旁边有人叫喊的声音。我感觉非常紧张,于是我回头一看,一个中年妇女正在马路边站着。”

在这段陈述中,陈述者在正常开车的情况下,并不会因为听到马路旁边有人叫喊而感到“非常紧张”,此时陈述者在陈述中即表现出了不恰当的情绪。

第二,是情绪表述出现的位置。SCAN认为,通常来讲,说谎者只会在陈述内容的关键情节之前提到情绪,但诚实者则更可能在整个陈述内容中提到情绪。

鉴于此,SCAN认为,当陈述者仅在陈述内容的关键情节之前提到情绪,并且这种情绪本身的出现较为反常,那么其陈述内容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标准三:陈述结构

这一标准涉及陈述各部分内容之间比重的均衡。

通常来说,在一段完整的陈述之中,会有20%的内容用来进行铺垫、50%的内容用来描述事件的核心内容、30%的内容用来进行收尾。如果陈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比重出现了严重的失衡,那么这段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将相应下降。

标准四:缺乏明确记忆

这一标准认为,当陈述者对于陈述中的特定元素缺乏明确记忆,进行明显的模糊性表述时,其陈述内容的真实性相应下降。常见的模糊性表述包括“我感觉”“好像”“应该是”,等等。

举个例子。

“那天他是一大早过来的,手里提了个文件包。当时他敲门进了我的办公室,把那个文件包交给了我。我记得我的另外两名同事好像也在场……我应该是跟他们两个也讲过这件事情。”

在上面这段陈述中,陈述者在对“是否有其他人在场”以及“是否跟两名同事讲过这件事情”进行陈述时出现了明显的模糊性表述。

标准五:代词

这一标准涉及陈述内容中使用的代词,主要体现为两方面。

第一,是代词的反常遗漏。

所谓代词的反常遗漏,是指在关键情节的陈述中对代词进行了省略。比如,陈述者将“我是那天早晨九点钟离开了家,十点钟左右到达了火车站”描述为“那天早晨九点钟,离开了家,十点多到达火车站”,那么陈述者在陈述过程中即出现了代词的反常遗漏。SCAN认为,这很可能表示陈述者不愿让自己投入所描述的活动之中,不愿让自己与所描述的活动产生联系,并且有意地将自己与所描述的活动拉开距离。

第二,是代词的反常改变。

所谓代词的反常改变,是指在关键情节的陈述中对代词进行了改变。比如,陈述者将“然后我就把他拖到了门口,让他倚在门上醒醒酒”描述为“然后我们就把他拖到门口,让他倚在门上醒醒酒”,那么陈述者在陈述过程中即出现了代词的反常改变(将“我”改变为“我们”)。SCAN认为,如果陈述者此时陈述的主体非常明确是陈述者“本人”,却反常地在陈述中使用了“我们”这一代词,那么这很可能表示陈述者正在试图逃避其本人在该事件中所需承担的相关责任,并试图进行责任分散。

标准六:不拒绝断言

这一标准涉及陈述者对指控或断言进行否定的方式。

所谓不拒绝断言,是指陈述者对于访谈者提出的指控或断言并未进行直接的正面拒绝与否认。SCAN认为,说谎者更可能会在陈述中出现不拒绝断言,而诚实者更可能会在陈述中进行直接、明确的拒绝与否认。

举个例子。

对话一:

问:那天晚上见面时,你身上带着刀具一类的东西吗?

答:没有。

对话二:

问:那天晚上见面时,你身上带着刀具一类的东西吗?

答:我平时很少带那种东西。

在对话一中,陈述者对询问者的问题进行了直接的否认,而在对话二中,陈述者并未直接否认自己在案发当时身上携带了刀具,出现了典型的不拒绝断言。

标准七:信息缺失

这一标准涉及陈述者对某些信息的有意遗漏。

要求陈述者在陈述过程中对事件中的所有细节进行毫无遗漏的陈述,本身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同时,SCAN认为,当陈述者对事件中的某些信息进行有意遗漏时,需要引起询问者的注意,因为这可能显示出陈述者不愿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提及。

SCAN提出,说谎者常常会通过模糊化时间来进行某些信息的有意遗漏,如“最后”“不久之后”“过了一段时间”等。当这些用词出现时,询问者需要保持充分的警惕,留意陈述者是否在某些信息的陈述上进行了有意遗漏。

标准八:无关信息

这一标准涉及陈述者对于某些无关信息的提供。

SCAN认为,当陈述者在陈述过程中提供了一些与事件无关的信息时,访谈者需要认真考虑,为何陈述者认为需要在自己的陈述过程中添加这些无关信息。这一标准认为,说谎者有时会借助在陈述过程中添加无关信息来对更重要的信息进行隐藏。

标准九:主客观时间

这一标准涉及陈述者在陈述过程中主客观时间的匹配度。

简单来说,客观时间是指事件发生所持续的真实时间,而主观时间是指陈述者的陈述量在整个陈述过程中的时间分配。SCAN认为,在诚实者的陈述过程中,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长度应当是匹配的,而在说谎者的陈述过程中,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长度可能会出现不匹配的现象。

举例来说。如果一名陈述者用10行字来描述一个持续时间为10分钟的事件过程,接下来用2行字来描述一个持续时间为1小时的事件过程,那么这种主客观时间之间的明显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陈述者对于这两个事件的陈述可信度是存在差异的。

标准十:社会性介绍

这一标准涉及陈述过程中所提及的人是怎样被介绍的。

SCAN认为,当陈述者含糊不清地对某人进行介绍,或者忘记对某人进行介绍时,通常认为此时陈述者的脑海中有什么事情阻止了陈述者对该人进行介绍。比如,该人与某件重要的事情存在关联,而陈述者本人又不愿对这件事情进行提及。再如,该人与陈述者之间存在某种特殊关系,或该人与陈述者之间关系紧张,因此陈述者并未在陈述过程中对该人进行明确的社会性介绍。

如果在陈述者的陈述过程中,某个人物的出现十分突兀,没有任何铺垫,或者陈述者对该人物特征的介绍十分模糊,那么该人物是否存在以及该人物行为的真实性都是值得怀疑的。

标准十一:自发纠正

这一标准涉及陈述者在陈述过程中出现的纠正情况。

SCAN认为,如果陈述者在陈述过程中出现了过多的自发纠正(如“不好意思,我刚才记错了,现在我重新讲”),那么这表明陈述者的陈述内容中可能存在着欺骗。

以上,是SCAN中所包含的几个具体标准。

在这一部分的开头笔者曾经提到,与其他几种言语可信度评估工具相比,SCAN更为强调个体在言语和行为方面的“变化”。通过对SCAN所涉及的具体标准进行介绍,相信读者也会对SCAN的这一特点有更加直观的理解。

但SCAN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尽管SCAN应用广泛,但其相应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SCAN中的一些标准介绍了说谎者与诚实者在陈述过程中会表现出怎样的差异,但并没有非常坚实的理论来说明为什么说谎者与诚实者之间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第二,与其他几种言语可信度评估工具相比,在使用SCAN的过程中,不同的评估人员对同一份陈述所关注的重点可能会存在不同,同一评估人员对不同的陈述所关注的重点也可能会存在不同。

比如,甲在使用SCAN对A的陈述真实性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关注的是A在陈述过程中表现出的符合“陈述结构”与“不拒绝断言”的特征。而乙在同样使用SCAN对A的陈述真实性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所关注的是A在陈述过程中表现出的符合“不恰当情绪”与“代词”的特征。

鉴于此,有学者提出,可以考虑将SCAN作为一种引导访谈的工具进行使用。事实上,SCAN所特有的关注“变化”的特点,确实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引导访谈工具,帮助评估者及时发现下一步的访谈方向,挖掘不易察觉的访谈线索。在SCAN的许多具体标准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其在引导访谈方面的独特作用。比如,访谈者可以使用“代词”这一标准来及时发现陈述者想要在哪些事情上进行责任逃避;又如,访谈者可以使用“信息缺失”这一标准来进一步挖掘陈述者内心不愿对哪些事件进行提及;再如,访谈者可以使用“言语表达改变”这一标准,有针对性地分析哪些事物或事件在陈述者心中是与其他方面存在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