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这门课,只能父母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社交的阶段性发展

我们以笑笑为例,来看看孩子会经历的社交发展阶段。

0~2岁,婴幼儿——家人就是世界

笑笑出生后,白天由爷爷奶奶照顾,晚上由爸爸妈妈照顾。这个阶段笑笑的主要社交对象就是4位照料者。笑笑的社交圈子仅仅局限在家庭内部,看起来好像没啥社交。其实,这一阶段的亲子互动方式是笑笑未来社交能力的关键指标,因为亲子互动方式决定了笑笑的依恋发展,而健康的依恋为一切社交提供安全港湾。

笑笑能作出初级的社会性回应,比如微笑、牙牙学语、指向动作、模仿大人的表情、听懂一些基本对话。他还读不懂社交规则,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换位思考。

笑笑经常看到妈妈笑,他也笑;看到妈妈发脾气,他也皱眉头。这种“喜妈妈之喜,忧妈妈之忧”的现象在心理上叫作社会参照,也就是面对不确定情境时,参照周围成人的反应对某一事物进行反应。

笑笑虽然还很小,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先天气质类型特征:活泼好动,冒冒失失。他会走之后一刻都不闲着,爬沙发、扔手机,不是在闯祸,就是在闯祸的路上。笑笑和慢热谨慎的邻居乐乐形成了鲜明对比。笑笑妈和乐乐妈约好一起去公园,她们刚到长椅上坐下,笑笑就跑了出去攀爬河边的护栏,吓得妈妈强行把他抱了回来。下一秒,笑笑又捡起了地上的未知果核塞进嘴里。笑笑已经闯祸一圈了,同龄的乐乐还缩在妈妈怀里,谨慎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双脚都没碰过地面。

不管是什么气质类型,这个阶段的笑笑和乐乐除了偶尔把对方当成玩具,碰一下、推一下,基本没有互动。这一阶段儿童的游戏形式主要是独立游戏和观察游戏,偏向于独自玩耍或者与大人玩。

0~2岁的婴幼儿期,孩子的社交范围局限在家里,家长就是整个世界。虽然没有实质上的同龄社交,但亲子互动的质量决定了孩子一生良好社交的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此阶段家长可能存在的误区是忽略这一阶段的社交发展,或操之过急,过早鼓励孩子开展同龄社交。这一阶段,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多说、多陪伴,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构筑永恒的心理安全港湾。

2~6岁,托幼阶段——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2岁时,笑笑进入托班。之后,笑笑的社交圈不再局限于家庭。虽然有了同学,不过笑笑和同学的互动依然不多。平行游戏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形式,即孩子们在教室里各玩各的,彼此之间会互相观察,但不会一起玩耍。

3岁入园之后,笑笑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不再局限于各玩各的,而是可以和几个小朋友参与同一个游戏,彼此之间有明显的互动和合作,游戏形式已经发展到合作游戏。有时,笑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搭积木房子;有时,4个小朋友凑在一起玩医生看病的过家家游戏,笑笑最喜欢当医生。

这一阶段,笑笑切换视角的能力初见雏形。他可以理解如果撞到别人,对方会很疼很生气,所以他尽量控制自己的动作,在室内慢慢走而不是跑。虽然他很想一直玩教室里唯一的吊车,但当老师提醒玩具要轮流玩后,虽然刚玩了5分钟,他还是能忍着不舍把吊车递给乐乐玩。

这一阶段,分享和助人等亲社会行为开始出现。中秋节活动,他把妈妈准备的花生糖分给其他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很开心,他也开心,这是笑笑第一次体会到分享的乐趣。看到乐乐的笔掉在地上了,他会帮乐乐把笔捡起来。

笑笑对同伴的积极社交品质非常敏感,能积极观察、理解、回应积极的社交品质。有一次,乐乐正在玩三轮脚踏车,笑笑想玩,乐乐就给他玩了,笑笑一直记着这件事。玩过家家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说不要乐乐,笑笑马上说:“不行,乐乐和我们一起玩。”还有一次,乐乐早早站在队伍里,被其他小朋友插队了,笑笑主动说:“你不要插队,是乐乐站在这里。”

笑笑也有了相对固定的玩伴,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友谊。看起来,笑笑已经能较好地与其他小朋友社交。但其实,笑笑所有的社交活动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密切监护。如果成人不在场,笑笑和乐乐都特别容易和其他小朋友起冲突,然后哭闹着收场。

2~6岁的托班和幼儿园阶段可以总结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孩子们形成了初步的同龄友谊,但是不多也不深。更多时候,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优先考虑自己的需求,正努力学习换位思考,学习和他人互动。这一阶段家长容易陷入的误区是习惯用成人的道德判断解读孩子的社交行为,对于不分享、不打招呼、冒犯他人、回避社交等行为过分敏感。此时,家长的主要任务是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头号玩具和玩伴,多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在玩中发展高质量社交。

6~12岁,小学阶段——社交风格初长成

这一阶段,学校是笑笑主要的社交场合。在学校的每一天,笑笑都会和其他人有着多样且复杂的互动。如果与同学相处愉快,笑笑一天都充满活力,学习也游刃有余。如果跟同学起了冲突,笑笑就会一整天没精打采,放学回到家都不开心,也无心学习。

友谊围绕着同伴认可展开。笑笑对受欢迎程度很敏感,能很快捕捉到班里的谁谁谁受欢迎,他会刻意观察受欢迎同学的言行举止。笑笑发现,受欢迎的乐乐总是对人笑,于是他会模仿乐乐的笑容;笑笑也发现,大家都喜欢聊米小圈,笑笑也看了米小圈并想办法加入交谈。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喜欢和同龄人玩耍。他们是渴望友谊的,他们获得友谊的核心方式是获得同伴的认可和接纳,并为此展开相应的行为。

同时,笑笑对不良社交行为也非常敏感,很容易注意到别人的拒绝、口头攻击、退缩等行为,有时甚至作出过激反应。班里新转来一位同学天天,总是独来独往、闷闷不乐,常常拒绝一起玩的邀请,笑笑一直看在眼里。有一天上阅读课,天天没带书,笑笑就主动把自己的书借给了天天。有一次,课间休息,笑笑想去打水但同桌不让他离开座位,笑笑一着急就把水杯砸到了同桌头上。

笑笑换位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能够考虑到不同社交情境下他人的视角。班里选校足球队队员,一直努力练习的笑笑落选了。刚开始,他觉得是体育老师故意针对他,但冷静下来之后他就意识到,自己个子不高、体重大,确实跑得不快,就算再努力,也比不过那些瘦高的同学。于是,他不再执着于进校队,反而对架子鼓更上心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更擅长架子鼓。结果如他所愿,笑笑入选了架子鼓校队,也通过玩架子鼓认识了几个要好的朋友。笑笑换位思考的过程聚焦于获得同伴认可,避免同伴拒绝。

笑笑和乐乐初步形成自己的社交风格。笑笑容易冒犯别人,但会玩,活泼,点子多,总能吸引到小朋友;乐乐通常是被动接受邀请的,谨慎,友好,话不多,很受大家欢迎。笑笑和乐乐的风格大相径庭,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发展出初步的友谊,在多样的社交活动中,快速发展各自的社交技能。

小学阶段可以概括为社交风格初长成。孩子已经展现出与个性匹配的专属社交风格,并形成了固定的友谊,发展出稳定的道德感。短短6年里,孩子心理活动的复杂程度、社交活动的丰富度、友谊的深度都有飞跃。家长常见的误区是手伸太长去代办解决孩子的社交问题。这一阶段家长的关键任务是,当教练去指导,当拐杖去支持,当啦啦队给孩子加油。

12~18岁,中学阶段——通过社交,了解自己

这一阶段的社交互动更少和学校捆绑。中学后,笑笑的社交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学校。他有了更多的朋友,有小区一起长大的邻居,有一起玩架子鼓的鼓友,还有一起踢足球的球友。笑笑可以和很多人分享自己在学校的愉快和不愉快。

笑笑的友谊围绕着亲密度和互惠度展开。笑笑不再纠结于自己是否受他人认可,而是更看重彼此之间的亲密度和互惠度。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更愿意表达不同的观点,更注重自己是否舒服,因为他觉得好朋友可以理解自己。有时和朋友闹别扭了,关系冷了几天之后还是会玩到一起,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话题,需要互相陪伴。

笑笑身边开始有了明显的小圈子,笑笑的互动都发生在自己所属的小圈子里。在玩足球的这个圈子里,笑笑和大家的互动很多,与篮球圈、乒乓球圈子里的人交集相对就很少。电子游戏这个圈子里,他经常与大家交流最新游戏进展,而与读书的朋友就没啥共同话题。

笑笑开始基于小圈子发展自我身份认知。在与他人的互动里,笑笑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不断加深。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足球但不擅长,会把足球作为一项课余爱好,但不再追求足球技术遥遥领先于他人。他知道,自己擅长使用电子产品,各种新的设备、电子游戏、学习软件,笑笑很快就能弄清楚怎么用。作为技术小达人,当朋友们遇到技术问题时,他总能第一时间帮他们解决。但笑笑也知道,论编程能力,自己远不如天天。天天参加过编程大赛,并已获奖。自己想要获奖,还要学习更多编程知识。

笑笑换位思考的技巧越来越成熟,他能深刻认识到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笑笑试图发起过几次周末电影活动,邀请好朋友来家里看电影,但对于聚在一起看什么电影、玩什么,大家总是七嘴八舌,最后不了了之。一开始笑笑很受挫败,慢慢地他也明白,只用一项活动满足所有朋友的需求,这是不现实的。笑笑总希望有更多时间玩电子游戏,但也明白妈妈为保护他的视力而设置的时长限制,每次玩电子游戏笑笑都会自觉地到点停止。

中学阶段的后期,笑笑对浪漫关系开始充满了幻想,对于异性有复杂的情愫,靠近时暗自欣喜,太靠近时又莫名紧张担心。

12~18岁阶段,孩子社交的丰富度和深刻度非常接近成人。社交里用于了解他人的每一分钟最终都能帮孩子更了解自己: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我期待什么,我的底线是什么。青少年从他人的互动里映射出真实的自己,完善自我认知。在这个“透过社交,了解自己”的阶段,家长常见的误区是纠结于别人眼里孩子的形象,而忽视了孩子眼中的自己。这一阶段,家长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孩子解读世界上纷繁复杂的声音,鼓励孩子探索“我是谁”并勇敢地做自己。

孩子的四个社交发展阶段可以总结为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