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战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1941年12月8日(美国时间12月7日),日本陆军和海军突袭了西方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东京所谓的“太平洋战争”由此拉开序幕。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扩张时期中最后、最为灾难性的阶段。在此之前,不断膨胀的野心已经使该国卷入过三场战争,包括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和1931年开始的侵华战争。到了1942年夏,也就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八个月后,日本帝国在亚洲大陆上已经从中国东北扩张到缅甸,向南越过太平洋,远至爪哇岛和新几内亚岛。此后,面对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军,它开始分崩离析。

今天,人们倾向于将这段历时五十年的国际扩张史看作日本漫长历史中的一次例外。绝大多数人以为,这是这个“日出之国”唯一一次为了占领他国领土而出兵海外。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共享着一个重要的先例,而西方对此一无所知。1592年4月,在偷袭珍珠港的约350年之前,刚刚统一日本不久的独裁者丰臣秀吉便派出大军从九州出发,渡过海峡前往位于朝鲜半岛南端的釜山。他的目的是先侵略该邻国,然后挥师北京、占领中国。一旦巩固了对北京的控制,秀吉还计划让自己的霸权扩张得更远:南至越南、柬埔寨、泰国和缅甸;出海到爪哇、高山国、琉球和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向西直达印度,如果可能甚至要扩张到名为“葡萄牙”的遥远异邦,那里是南蛮人的故乡。所谓“南蛮人”,指的是一群相貌奇特、蓄着胡须的怪人,这些人于五十年前第一次出现在日本。

简而言之,秀吉想要征服当时他所知道的整个世界。考虑到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主导的海外侵略,这是一个野心极大的目标。

在随后将近七年的时间里,日本、朝鲜和明朝都被卷入这场血腥的战争,参战者甚至包括远至暹罗(今泰国)的士兵。日本人对此战有各种不同的称呼,从平淡的“朝鲜征伐”到更富诗意的“瓷器之战”和“青瓷、活字之战”(意思是秀吉的军队将这些物品劫掠回了日本)。中国人简单地将其称为“朝鲜之役”,连同16世纪90年代明军进行的其他两次军事活动一起,统称为“万历三大征”。不过,从规模上说,其他两次军事活动无法与该次相提并论。蒙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灾难和损失的朝鲜人,将其称为“壬辰倭乱”,英文通常翻译为“壬辰战争”。

鉴于本书主要依据的是朝鲜资料和朝鲜人的视角,因此我以《壬辰战争》作为本书的书名。

壬辰战争的规模之大,超过了同时代的文艺复兴以及此前欧洲发生的任何一场战争。1592年,丰臣秀吉侵朝军的兵力为十五万八千八百人,是16世纪末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可以召集并投入战场的最大兵力的三倍以上。除此之外,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威胁,明朝最终派出十万大军驰援朝鲜。再加上参与战争的数以万计的朝鲜官军和义兵,参战总人数超过三十万。同时代欧洲唯一可以与之相比的,只有158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去入侵英国的“无敌舰队”,但其兵力不过三万零五百人,而对手伊丽莎白女王的军队总计不超过两万人。

壬辰战争没有导致参战国重划边界。当1598年12月战争最终结束时,明朝、日本和朝鲜的国界同七年前战争爆发时完全一样。不过,其影响却是深远的。对日本而言,它标志着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血腥内战的战国时代的终结,或者说至少是终结的开始。随着1598年发动战争的丰臣秀吉的离世,以及随后德川家康的崛起,日本将进入其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和平年代,即1601—1867年的德川幕府时期。而本已孱弱的明王朝,由于必须因应日本对朝鲜的入侵,实力大受影响,严重削弱了其抵抗女真军队的能力,后者最终取代前者,建立起自己的王朝——清朝。朝鲜虽然没有改朝易代,但是战争带来的创伤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都难以完全平复。

接下来的内容,将是英文世界里对这场极为重要,西方却知之甚少的冲突最详尽的叙述。它提供了一个体系,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四百年前和现在的中、日、朝三国。它记述了战争爆发前五年间的外交努力和误解。它详细描述了这场历时六年半的战争的全过程,从1592年侵略的第一天开始,一直到1598年血腥的最后一战为止。它再现了参战人物的行为,包括将军和国王、官员和使节、统帅和士兵,以及饱受伤害、惨遭杀戮的平民。我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书感受到这段令人惊叹的东方历史篇章中的戏剧性、灾难和激情,因为它本身无异于一部史诗,理应以这样的形式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