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案例集2: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崛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回顾·
巴菲特如何赚得第一桶金

开始阅读本书之前,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本系列书的第一本《巴菲特的第一桶金》中的故事。

1941年,年仅11岁的巴菲特设法凑到了114.75美元,进行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股票投资。这只股票的表现并非一帆风顺,但这段经历刺激巴菲特进行反思,使他想弄明白各种投资股票方式的优点与缺点。

在青少年阶段,巴菲特做了各种各样赚钱的尝试,从购买弹球机再转租出去,到回收二手高尔夫球,其中最大的收入来自一周五天的报童生涯,投送的是《华盛顿邮报》。

导师格雷厄姆和盖可保险

到20岁时,巴菲特已经拥有了15000美元身家。这一年,他读到了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懂得了投资之道。

他渴望了解更多,这种渴望推动他报名参加了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在第二学期,他发现格雷厄姆的基金持有一家小型保险公司——盖可保险的大量股份,自己的老师竟然是盖可的董事。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在一个周六专门前往华盛顿特区的盖可保险总部,与公司总裁助理洛里默·戴维森(Lorimer Davidson)聊了四个小时,之后巴菲特将自己全部身家的2/3投入了盖可股票。

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巴菲特卖出盖可,获利50%。看起来还不错,但巴菲特后来却因为没有一直持有盖可这么一家高质量的、具有经济特许权的公司而自责。因为如果当时不卖这些股票,19年后它们的价值将高达130万美元。

对巴菲特来说,盖可保险的这笔投资的确值得纪念,因为它开启了巴菲特投资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他走出了教室,在实践中运用导师教授的投资关键原则:

1.对公司进行深入的分析。

2.确定你估计的内在价值与股价之间具有安全边际。

3.瞄准令人满意的回报。

4.记住市场先生有时会给出一些奇怪的报价,所以你需要独立思考,以确定市场先生是否明智,或是否低估了一家公司的价值。

在巴菲特卖出盖可之后,这家公司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巴菲特却在其后的24年里并没有参与。在这段时间里,市场已经意识到这是一家不错的公司,因此,对于一个注重性价比的投资者而言,它的股价一直过高。总而言之,盖可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但不是一笔值得下手的好投资。

不管怎样,在此期间,巴菲特还找到了一些其他优秀的公司,例如桑伯恩地图、美国运通和迪士尼。他的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突破100万美元的目标,继而突破10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他的投资管理事业也是风生水起,他向投资伙伴收取超过6%回报部分的1/4作为管理费。

在这个过程中,他持续地关注着盖可保险的情况,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盖可遭受重创,股价从62美元大跌至2美元,在众人惊恐的时候,巴菲特却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兴奋”。当时,华尔街所有的人都认为盖可要不了多久就会倒闭,正是在这个市场极度恐慌的时刻,巴菲特出手了。伯克希尔-哈撒韦买入了大量盖可的股份,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增持。

盖可保险是巴菲特职业生涯第一阶段的基石,同时对巴菲特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也至关重要。

从1976年到1980年,伯克希尔一共耗资4570万美元,购买了盖可一半的股份。随后,该公司的新管理团队表现出色,公司飞速发展。1996年,巴菲特和芒格以公平的价格,再次耗资23亿美元买下了另一半股份,后一半股份的价格是之前的50倍。

尽管价格高了不少,但如果你看到盖可给伯克希尔带来的回报,你依然会觉得这个价格物有所值。对保险行业而言,每年销售保险带来的保费收入,在减去理赔和管理成本之后,如果依然有盈利,这种盈利被称为承保利润。在大多数年份里,盖可的承保利润为正数。(这是非常难得的,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实现承保利润并不常见,业内通常会寄希望于通过投资上的获益弥补承保上的缺失,继而达到盈亏平衡。)

事实上,盖可的商业模式非常好,多年以来,盖可从保险业务中实现的承保利润多达10亿美元,提供了很多资金给巴菲特,用于其他投资。除此之外,盖可还拥有数量巨大的浮存金——也就是已经收取的,但尚未发生理赔的保费,这些浮存金也可以用于投资,获取回报。年复一年,盖可浮存金的投资也带来了数以十亿计的投资利得和分红。如此循环往复,巴菲特手中的可用资金越来越多。

稍等一下,我们的话题展开得有点太快了,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巴菲特在20世纪70年代所处的大环境吧。

巴菲特在20世纪70年代收购的企业

在继续深入了解巴菲特当时进行的投资案例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他当时手中的牌,看看当年40岁的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尔帝国的情况。

20世纪70年代初,在关闭了投资合伙企业之后,巴菲特和妻子苏珊将自己资金的大部分投入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当时,该公司是一家位于新英格兰的纺织制造商,正在为盈利每况愈下而苦苦挣扎。1965年5月,巴菲特接管了这家资产2000万美元的企业。吸引巴菲特的并不是企业资产的质量,而是净资产相对于价格的低廉,他也依然对纺织业务抱有一丝希望,希望它能东山再起。

当意识到纺织业务不可能再现辉煌的时候,巴菲特立刻下令,严格限制对原有业务进行新的资金投入,因为他认为每1美元的投入至少应该产生1美元的真实价值,才能获得良好的资本回报。巴菲特认为在伯克希尔原有业务上不可能获得满意的回报,他决定不再扩大生产,不再更新机器设备。相反,通过出售资产以及原有业务积累的微薄利润,巴菲特不断寻找良好的资金配置方向,以期创造更多价值。

国民赔偿保险公司

1967年,巴菲特在家乡奥马哈发现了一个投资对象:国民赔偿保险公司。这是一家经营汽车和意外伤害保险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以860万美元收购了这家公司。很像盖可保险,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既能力超群,又诚实可靠。因此,在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上,国民赔偿保险公司能够以高效率、低成本、可靠的服务,在承保业务中实现盈利。

对于巴菲特而言,同样看重的还有保险浮存金,从1967年的1730万美元起步,没用多久,巴菲特就将这个数字提高到了7000万美元。这笔资金可用于投资,为伯克希尔创造资本利得,即便是在遭遇保险费率低下的不利时期,也可以从持有的证券中获得分红或利息收入。

巴菲特迷上了保险行业,尤其是那些具有盈利前景(或仅有微利甚至亏损)和坐拥大量浮存金的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收购了不少财产和意外伤害险公司、工人赔偿保险公司,并且涉足再保险公司。

罗克福德银行

1969年,伯克希尔耗资1500万美元收购了一家位于罗克福德的小型银行,名为伊利诺伊国家信托银行。这项收购为伯克希尔带来了每年200万美元到40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这些现金流可供巴菲特购买其他优秀企业,以及投资股票市场上物有所值的股票。

《华盛顿邮报》

1974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耗资1060万美元收购了《华盛顿邮报》9.7%的股份。在尼克松政府对该报的威胁解除之后,这些股票的价值大升。

零售业务及其他

在巴菲特家族的投资中,除伯克希尔-哈撒韦之外,第二关键的投资对象是多元零售公司。早在经营投资合伙企业期间,巴菲特就购买了80%的该公司股份。当时,它仅仅是一家业务简单的百货公司,一家苦苦挣扎的零售商,但拥有可观的净资产。

后来,该公司收购了一家拥有75个店面的连锁服装公司,这家公司能够带来大约税前100万美元的利润,令巴菲特的投资拥有了更强大的火力。但是,令巴菲特既感到如释重负又感到尴尬的是,他最终以微小的亏损为代价卖掉了这家公司。20世纪70年代初,巴菲特将得到的大约1100万美元的现金用于其他投资。

这就是关于多元零售的故事,当时巴菲特已经下定决心进军保险业,涉足火灾、意外伤害和工人赔偿保险。由于涉足保险业,巴菲特拥有了另一个投资资金的来源——保险浮存金。

多元零售公司的大部分现金资源,被用于巴菲特控制的其他企业的股份,多元零售公司本身持有伯克希尔1/7的股份,以及巴菲特帝国的第三支柱——蓝筹印花公司16%的股份。

蓝筹印花

蓝筹印花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也有一个浮存金的池子。但是,蓝筹印花公司的浮存金并不是靠出售保单、延迟理赔实现的,它的模式是向加油站等零售商出售印花,由此获得了大量现金,零售商随后将这些印花奖励给自己的顾客。顾客会将印花收集在一起,集中到一定数量,拿去兑换成水壶、烤面包机等奖品。

蓝筹印花公司从零售商那里收到付款,从收款到送出烤面包机等奖品之间往往有一个很长的时间差,甚至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忘了自己收集的印花。因此,蓝筹印花建立了一个大约6000万到1亿美元的浮存金储备,用于准备购买奖品。巴菲特当然知道如何很好地使用这些资金,1972年他动用蓝筹印花的2500万美元收购了喜诗糖果,这是他最大的投资之一。喜诗糖果的投资为巴菲特带来了源源不断、不断增长的现金流,到2019年这项投资已经带来了20亿美元的收益。

蓝筹印花的另一项伟大投资是威斯科(Wesco),它最初专注于储蓄和信贷业务,在巴菲特和芒格接管之后,公司的重点转移到了持有现金和证券方面,最终成为一家大型多元化控股公司,并涉足保险业务。

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环境

图0-3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持股状况。巴菲特在追求价值投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交叉持股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至少有三条可供投资的资金路径:

1.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超过7000万美元的保险浮存金(还处于迅速增长阶段)。除了从这些投资中获得的分红、利息和资本利得之外,还有来自保险、纺织和银行业的年度现金流(在670万到1600万美元之间)。

2.多元零售公司起步时的保险浮存金,加上连锁服装店的利润(每年大约100万美元),以及来自伯克希尔、蓝筹印花的收益。

3.蓝筹印花拥有的6000万到1亿美元的浮存金。由此带来的分红、利息以及资本利得,加之在喜诗糖果(年利润约300万美元)、威斯科公司(年利润在300万到400万美元之间)中占据的主导地位。

这种错综复杂的交叉持股带来了一个麻烦,就是引起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 E C)的注意,他们认为巴菲特的一些举动,可能会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巴菲特当然不打算制造纠纷,也不会歧视那些信任他的股东,他将这些人视为合作伙伴,以正直和公平的方式对待他们。但是,由于客观上存在利益冲突的可能,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在1978年对公司的结构进行了简化。

图0-3 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持股状况

1978年底,多元零售公司与伯克希尔以换股的方式进行合并。芒格作为多元零售公司的股东,通过这次换股合并的机会,获得了伯克希尔2%的股份,并出任伯克希尔的副董事长。

伯克希尔随后持有蓝筹印花58%的股份,巴菲特持有伯克希尔43%、蓝筹印花13%的股份。巴菲特的妻子苏珊持有伯克希尔3%的股份。

1983年,伯克希尔收购了蓝筹印花所有剩余股份,完成了进一步的整合。

有了这些背景资料,现在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看看使巴菲特的财富从1亿美元增长到10亿美元的投资案例。我们就从盖可保险公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