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祖 四条
一
杨修为魏武主簿(1)。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2)。魏武自出看,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便令坏之,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注释】
(1) 杨修:字德祖。博学多才。汉献帝建安中举孝廉,任郎中,后为丞相曹操主簿。为曹植谋划取魏太子地位。后曹植失宠,曹操因他有智谋,又是袁术之甥,虑有后患,遂借故杀之。魏武:曹操。此时为汉丞相、魏王。
(2) 榱桷(cuī jué):屋椽。
【译文】
杨修为曹操的主簿。当时修建相府大门,刚开始搭椽子。曹操亲自出来察看,在门上题了个“活”字,便离开了。杨修见了,便命人将门拆毁,说:“门中活,为阔字。魏王是嫌门太大了。”
二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1)。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之,曰:“公教人啖一口也(2),复何疑!”
【注释】
(1) 盖:杯上的盖。
(2) 人啖一口:“合”字拆开,为“人一口”,每人一口。
【译文】
有人献给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拿给众官员。众官不能明白曹操的用意。传到杨修手上,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让每人吃一口,还有什么迟疑的!”
三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1),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俟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于字为‘妙’;外孙,女之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五辛之器(2),于字为‘辞’(3)。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叹曰:“吾才去卿乃三十里!”
【注释】
(1) 曹娥碑:东汉上虞女子曹娥,因父溺死,亦投江而死,经五日,抱父尸出。邯郸淳为作诔辞,立石。蔡邕夜过碑下,摸其文读之,于碑阴题“黄绢幼妇”等八字。按,曹娥碑立石在会稽,而曹操、杨修终生未曾渡长江,不得见碑。此则为后人传说。
(2) 虀(jī)臼,受五辛之器:虀臼是捣姜椒等辛辣食品用的器具。虀,同“齑”。五辛,指葱、蒜、韭、薤、兴蕖等五种辛味蔬菜。所以说是“受五辛之器”。
(3) 于字为“辞”:辞,异体作“辤”。
【译文】
曹操曾过曹娥碑下,杨修随从。见碑背上题有“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明白它的意思吗?”杨修回答说“明白。”曹操说:“你不要说出答案,等我想想。”走了三十里,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到了。”就让杨修另外把自己的理解记下来。杨修写道:“黄绢,是色丝,合成字是‘绝’;幼妇,是少女,合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合成字是‘好’;虀臼,是承受五辛的器具,合成字是‘辞(辤)’。所以是‘绝妙好辞’!”曹操也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杨修一样,曹操感叹说:“我的才智比你差三十里。”
四
操既平汉中,欲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1),操出教(2),唯曰:“鸡肋。”外曹莫能晓。杨修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殊可惜。公归计决矣!”乃私语营中戒装。俄操果班师。
【注释】
(1) 护军:武官名。“护”为都统之意。有护军将军、中护军,掌军将选用,并与领军将军、中领军同掌禁卫军,负责京师守卫。
(2) 教:命令。
【译文】
曹操平定汉中后,想继续讨伐刘备却无法向前推进,想坚守汉中又很难有功劳。护军不知是进是退,曹操发出教令,只说:“鸡肋。”将军们不明白曹操的意思。杨修说:“鸡肋,吃起来没有什么肉,丢掉则又觉得可惜。曹公已经决定撤军了!”于是私下告诉兵士们准备行装。不久曹操果然班师回朝。
德祖聪颖太露,为操所忌,其能免乎?晋、宋人主多与臣下争胜诗、字。故鲍照多累句(1),僧虔用拙笔(2),皆以避祸也。
【注释】
(1) 鲍照多累句:鲍照以文才驰名当世,与谢朓并称“鲍谢”。宋文帝好文章,自认为别人不能及,鲍照为文故意多鄙言累句以自损。鲍照,字明远。南朝刘宋文帝时为中书舍人,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参军,世称“鲍参军”。刘子顼起兵失败,他被乱兵所杀。累句,病句。
(2) 僧虔用拙笔:王僧虔承家学,好文史,喜音律,尤善隶书。著有《论书》,为书法史重要文献。宋孝武帝好书法,想要显扬书名,王僧虔不敢显露才能,所以常用拙劣的毛笔写字,以此见容。僧虔,南朝宋、齐之际人,入齐迁侍中、开府仪同三司。拙笔,劣等的毛笔。
【译文】
杨修的聪明太显露,遭曹操忌恨,他能免于杀身之祸吗?晋、宋两朝君主常与大臣在诗文、书法上争胜负。所以鲍照多鄙言累句,王僧虔用劣质毛笔写字,都是为了躲避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