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共情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我们为何会吵架

第1章 谁是对的

伴侣吵架,有些人是偶尔吵,有些人是经常吵,有时候这种吵是亲密关系的调节剂,有时候又可能威胁到情感关系的存续。

本书是为那些害怕或厌倦跟伴侣吵架的人而写的。本书里提供的技巧和理念都是经过我和妻子的实际经验而得出的,我们的婚姻刚刚迈过了第五十二个年头,五十二年来,我们也总是磕磕绊绊的。如果没有本书中提及的理念和经历,我们是肯定走不了这么远的,我们一边前行,一边学习经验。

很荣幸能够向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传授沟通和解决婚姻问题的技巧。来我这里咨询的很多人不仅经历过吵架的痛苦,还遭遇过其他的痛苦,如患上癌症、艾滋病,遭遇家庭暴力,被宣告缓刑或入狱等。

我了解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现实,每个人产生的感受和体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性生活、童年、宗教信仰和文化社会背景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观也都是不一样的。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遇到同样的境况,两个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和感受。如果我和我妻子一起去看电影,我可能觉得很刺激,而她却觉得很无聊。比如我们一起去看一部口碑很好的电影,这部电影好看毋庸置疑——但事实上,我看得很兴奋,而她却觉得很无聊。

我们通过观察得出,人们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反应。虽然这个观点是老生常谈,但它却是帮我们去理解别人的不同感受的关键因素。

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感觉是由我们自身之外的事物引起的。我们认为,我们之所以产生感觉,是由他人的所作所为,或者无法控制的外部事件而引起的。我们经常因为伴侣说的话或做的事不如自己的意而跟伴侣吵架,如果他们按我们的去做,只是想法不一样,我们就会感觉还行;如果他们做的不让我们厌烦,我们会觉得也还行;如果他们是刚刚开始做出不一样的行为,还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也还觉得没事。虽然如此,但他们想法和做法跟我们不一样,也会让我们不舒服——而我们认为,这种不舒服的感受是由伴侣引起的。当我们持有这样的观念时,我们就是在将我们感受的控制权交给他人,我们就会认为,要让自己过得快乐,那么,身边的其他人就必须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我们的感受总会受到我们的态度、信仰、观念、期待和过去的经历影响,而这个过程也造成了我们的情感现实。

如果我认识的人经过我身边,却理也不理我,我就有如下的几种方式来解读对方的这一行为:


·我可能认为他是不喜欢我,在生我的气,所以故意冷落我。

·我也可能认为,他是在想其他的事,没注意到我。

·我还可能认为,他确实没看到我。


根据上述的理解,我可能会觉得受伤、恼怒、被他排斥和忽略,或者困惑不解。我的感受既来自他人做出的行为,也来自我对他人行为的解读。

我们通过赋予外部事件意义来参与创造我们的感受。我并不是说,感受是我们坐下就能决定的——当我们并没有掌握全局,或者遭遇的境况前景并不明朗时,我们就会产生感受。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情绪反应瞬间爆发:有人说了些什么话,我们马上就觉得心烦、受伤,或者被排斥了。我们的身体能够产生这样的感受,但这些感受并不是直接由经历的事情所引起的,而是事情与我们的情绪和情感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些事情和情感的交互作用发生得太快,以至于我们根本认识不到这一点。

我们怎么知道这种交互作用正在起效呢?我们能够明白,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感受。别人觉得很寻常的事情,我们可能会很震惊。我们很震惊是事实,别的人根本不受影响也是事实。

如果我们有一点情感上的距离,那么当别人告诉我们,经历某些事我们应该有受伤感、被排斥感,对发生的事情感到恼怒,而我们又没有这些感受时,那这情景就很有意思了。他们实际上是在说,如果他们经历了那样的事,他们就会有那样的感受,所以我们也应该有那样的感受。

因为他们的情感现实不一样,其他人——包括我们所爱的人,如我们的伴侣等——对事情的情绪和情感反应跟我们也不一样。当我们希望——甚至提出要求——别人应该跟我们的观念态度是一样的时,如果他们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就会觉得失望。

我们若是将这些差异归咎于他人的人格、道德或同理心缺失,问题就来了。确实,在跟亲近的人沟通时,我们经常说这样的话:“如果你爱我,你就会赞同我的观点。”事实上,我们是在表达这样的看法:“我的情感现实是正确的。如果你爱我,你就该接受我的情感现实。”

我们爱的人的情感现实跟我们自己的不一样,这一认知可能会让人觉得焦虑不安,会让人觉得伴侣和自己很疏远。我们可能会这样问自己:“这个人在我的生活中做什么?我们完全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完全不同,我们喜欢的东西也不一样,真难以想象我们当初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跟一个如此没有共同之处的人,甚至世界观也跟我完全不一样的人一起生活,这真的可能吗?”我们可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究竟是去重新认识对方,还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行事?我们跟他人相处时,一定需要放弃自己的世界观、放弃自己的立场吗?

这种不同情感现实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植根于人的感知特性之中。有时候,我们发现,即使是在最和谐的情感关系中,那些刚开始吸引了我们的特质背后,也隐藏着跟我们不一样的内容。我们可能对怎样教养孩子、怎样花钱、怎样掌控与家人朋友的关系这些问题的看法不一致,对性爱的态度和反应也不一致。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我们与伴侣完全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我们的伴侣我们一点也不熟悉,我们对同样的刺激、境况和事件经历有完全不同的反应,我们对同样的问题的理解不一致,我们也对正确和恰当的行为有不同的理解。毫无疑问,这些都会导致冲突,而冲突出现时,我们就不得不面对所有人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既然我们的经历和感受都不一致,那我们该怎样跟他人共同生活呢?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想要减少伴侣们的冲突,尤其是看法和观念不一致引起的冲突。例如,你的伴侣担心会出现你认为不可能会发生的事,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某件事一点也无关紧要,而你的伴侣却很恐慌,你会怎样处理?如果你们的育儿观念不一致,或者就是不能就怎样管理钱财达成一致意见,你会怎么办?

认识到伴侣和自己的不一致之后,伴侣们通常会采取如下五种常见的方式来处理:


1.他们开始永无休止地争论谁才是正确的;两个人都觉得受到了伤害,都很恼怒,矛盾冲突不断;

2.其中一人放弃自己原本的立场,竭尽所能地按伴侣的意愿去做,但两人的关系仍然缓和不了;

3.伴侣中的一方或双方都决定终止这段感情,因为维系这段感情太麻烦了;

4.一方或双方都做出情感上的让步,尽可能地避免沟通交流,但仍然觉得很受伤或恼怒;

5.双方决定一起去探索幸福生活的秘诀,过上快乐且充实的生活,而不是因彼此的差异而失望、沮丧。


本书旨在让你们了解第五种处理方式的知识和技巧,让你们认识到彼此观念和认知上的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去更好地了解彼此,以便培养出和谐、快乐而充实的情感关系。

爱本身不足以弥补所有的差异,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是我们在相处过程中学到的技巧。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么不断犯错并汲取经验,要么就是通过看书,参加相应的课程或进行心理咨询来学习这些技巧,让我们能够去选择快乐地生活,而不是为情悲伤叹息。

要解决因观念和看法不一致而起的冲突有很多种办法,在本书中,我介绍了一系列能帮你们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而最佳的解决途径就是将我介绍的这些办法综合起来使用。

第一部分里,我介绍了一种对待婚姻关系的新方式,展示了为创造自己独特的情感现实,我们每个人是怎样以不同的方式与外部世界沟通联系的。这个前提是本书的中心内容。

第一部分的结尾,我提出了11条指导原则,这些原则对弥补差异非常重要。本书后面的每一章都分别详细阐述了一条指导原则,并提供了使用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第二部分介绍了上一部分介绍的前几条指导原则,介绍的是沟通和解决婚姻问题的方法。解决情感和认知不同的人的重大矛盾是极富挑战性的,而且解决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有伤害性的争论。第6至9章介绍的指导原则能够降低矛盾发生的可能性,也能够有效缓解任何冲突引起的痛苦。

如果当事双方已经学会了以少责备和指控的方式表露自己的感受和情绪,那就更容易解决矛盾冲突(第6章)。你需要具备同理心,带着同理心去倾听,以避免因情感现实不同而产生的分歧(第7章)。当你发现自己参与了能引发冲突矛盾的事情时,你就能够制止那些事情的发生(第8章)。若矛盾仍然存在,那双方可以就矛盾冲突达成协议,合作解决问题(第9章)。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弥补夫妻之间主要的差异,甚至能够消除这些差异。

第三部分介绍了伴侣双方可以共同探索的、理解事物的新方法,并最终就此达成一致性的理解和认识。每一种方法对应了一条指导原则。你可能发现,你自己可能更喜欢某一种原则,这没关系,你可以随心所欲,按你所喜欢的原则行事。

第10章从价值观的问题开始。生活中最难的抉择并不是好与坏的抉择,好与坏的抉择并不难选,最难的抉择是在两个好的选项之中挑选一个,比如,我们既想要安全感,又想要自由;我们既想要创造力,又想要纪律规则;这些好的东西通常都是彼此对立的。做价值观抉择时,我们需要更重视或更优先考虑其中的一个。

第11章介绍了一种名为重新换框的技巧。我们的感受是由我们的感知经历(又称境况发生的环境或“框架”)所塑造的。例如,在某种情况下被视为无害的行为,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是有害的。有时候,改变“框架”能让我们找到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12章介绍了我们的最大“框架”,即自己的故事经历。我们已经学会了用一种约束了我们行为的框架来审视自己的人生,如,我们可能会这样告诉自己:“我是一个胆怯的人”或“我是一个多余的人”。有些人认为自己的人生很失败,他们经历的所有事情都能证实这一点。但我们都有过不一样的经历和经验,一个在社交场合自信心不足的人,回顾自己的所有经历,总能找到自己运用技巧,冷静处理社交事件的场景,从中他可以构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故事。

你有没有注意过那些自己评论自己行为的心声,如“伙计,那样做很愚蠢”,或者“你能够掌控一切吗”,这种心声被称作“自我对话”,有的“自我对话”能够让我们巩固自己的努力成果,有的则可能让我们心情低落。在第13章里,我阐述了该怎样关注自己的心声,并利用它来让我们努力做出改变。

我们认为,自己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但心理学家们称,我们的性格也包含多种附属性格。如果你与伴侣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你性格的某一方面与伴侣性格的某一方面有冲突,而彼此性格的其他方面都没有冲突,那该怎么办?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你们可以从第14章中了解到,附属性格怎么会成为矛盾之源的。

正如我在第15章中所述的那样,我们的自我也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部分组成的。问题是,我们该怎样让这些相互矛盾的部分和谐共处,以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考验和挑战。这可能让我们对现实产生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最后一章(结语)快速总结了本书中介绍的各种指导原则。

我建议,伴侣双方首先读完整本书,然后再来讨论本书有多少内容适用于你们双方。关键之处在于,你们是否都明白,你们都参与创造了自己的情感现实,并相信,你们能找到新的适用于你们俩的理解事情的方式。仔细阅读技巧部分,因为这些技巧能让你们以新的方式去理解婚姻生活,我推荐你们先使用这些技巧,然后回顾第三部分介绍的方法,并选择对你们最有效的方法。

尝试完本书推荐的所有方法可能需要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多年后,我们中的某些人可能还会继续尝试,这种尝试是值得的。要完全理解并掌握你为生活下的定义是需要时间的,开始的时候,你要学着去理解并接受自己应该为自己的情感现实负责的这种观念,这一点下面两章里我们会详细介绍。

总结

本书的目的是帮助减少伴侣们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因对现实的观念不同而引起的冲突。这些冲突之所以出现,皆是因为我们对现实都有自己的感知。观念不一致,乃至发生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将这些不一致归咎于他人的性格、道德观念,归咎于他人没有同理心时,矛盾冲突就会出现,想要解决掉这些矛盾冲突,我们就需要探索在我们的情感现实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让我们和谐共处的办法。运用本书推荐的方法和原则,你们能够学会利用彼此观念的不同之处,培养出更深厚、更和谐的情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