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文存丛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柴门倚杖立斜曛 紫硖双峰望里分——明·李璋《嗜泉诗存》

《嗜泉诗存》二卷,附录一卷,明李璋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海盐李凤藻刻,嘉庆五年(1800年)重刻,现有黄山书社《明别集丛刊》影印出版。

李璋(1453—1511年),集前有同邑董上容所作《嗜泉先生传》:“先生生于有明景泰癸酉,卒于正德辛未。”“嗜泉姓李名璋,字政虹,别称嗜泉其别号也。”董上容所作《嗜泉先生传》中对李璋作了这样介绍:“先世河南相符人,代有明贤,后居浙西,至嗜泉始卜宅盐邑之横港。贝廷琚所云‘南行入横港,茅屋带林邱’即此。少时寄籍于杭之海宁,补学官弟子,屡踬棘闱,以明经终。慕张方洲之学,师事之,集中每有唱和之句。晚以不得志,益闭门读书,日以诗酒自娱。”对李璋生卒、身世作了简单的介绍。李璋本是海盐人,寄籍海宁,与其师张方洲不同,张方洲本是海宁人,后入籍海盐。

《嗜泉诗存》为李璋自选集,编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有自序曰:“今夏养疴来鹤亭,取旧刻读之,痛加刊削存十之一,并及近作为二卷,杂著诗余为一卷,易其名曰诗存。”从自序可知,李璋以前应该有过旧刻,此集仅为近作,故名为《嗜泉诗存》。

《嗜泉诗存》除李璋自序,还有海盐知县舒瞻,海盐教谕四明李恭宽,淳安方楘如,海宁许道基、董上容,秀水贺基巩作序,董上容作《嗜泉先生传》。集后有裔孙李缵祖及十世孙李凤藻跋语两篇。

舒瞻,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曾官浙江桐乡、平湖、海盐知县。序为任海盐知县时所作。舒瞻认为,有明一代,海盐有诗名者,“达如方洲,穷如西村最著”。方洲即张宁,进士出生,官为大臣,西村即朱朴,一生布衣,以诗闻名。而“嗜泉出方洲门下,与西村同时,其名独晦”。只是李璋的诗并未像张宁、朱朴一样广为流传,而是到了乾隆年间,才有其裔孙重新刻印。

李恭宽时任海盐教谕,序文叙述了李璋九世孙李缵祖收集整理先祖诗集并嘱其题词的过程。李恭宽是李缵祖、李凤藻父子的朋友,对其先祖李璋也颇为崇敬,“景韩(缵祖)之九世祖嗜泉公,读书慕道,高隐不仕,卜居横港,带经而鉏,以吟咏自娱,教子孙读书为善,迄今三百年。咸克荷其绪训,罔敢失坠。至景韩而家声弗衰,且益以振”。说明横港李氏至乾隆年间三百多年依然保持着书香世家。“景韩(缵祖)尝绘《横港春望图》,索余题句,曰不敢忘先人之旧庐也。一日复命其子凤藻持一编来,曰此先人之遗草也。阅世久远,全集已散佚无存,家君搜罗残失而汇录之,仅止此。”李恭宽对李璋诗的评价是“质而不俚,淡而不厌”。

淳安方楘如写序时,年已86岁,方黎如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曾受业于毛奇龄,以文章名天下。对李璋诗颇为推崇,“先生慕张方洲之学师事之,集中每有唱和之句。晚不得志,日以诗酒自娱。今取集读之,理杼轴则匠巧呈焉,占蹊径则门户别焉,聆音节则抑扬坠谐焉”。

海宁许道基是李璋十世孙李凤藻的老师,也是由海宁寄籍海盐,故自号两海竹人。序中解释了海宁、海盐二郡原实为一家,故收入历史人物时,多有重叠,如干宝、陆逊、顾况、谭峭等。历史上许多海宁、海盐人物在借籍、寄籍、入籍方面互有交叉,故两县多有重复记载。“横山当峡东六七里,予童子时所钓游,其都在六其里为冈,予寄之以通籍盐邑。今读其传,实寄宁庠弟子籍。”许道基认为李璋“其诗穆如清风,粹若良玉,言思音响,表自有真气往来,殆幽人而君子,夫是以晦,夫是以不终晦”,由于其后裔的珍藏,“因人存诗,因诗存人,诗系人存,而况志乘既为立传寓贤”,因此,为之作序,希望“后世复有综明诗者,必高置嗜泉诗于勾溪碧里间矣”。勾溪、碧里分别指陈勾溪、董澐两位诗人。

贺基巩是秀水人,其祖父曾坐馆于李家,乃为世交,乾隆四十年(1775年),李缵祖将诗稿寄予贺基巩,请为之序,“余读而嗟曰:嗜泉酒酣纵笔,著作多矣,而乃零落散亡,几于湮灭,岂不重可惜哉!”尽管诗集“虽一脔片羽,未必不足见其性情”,因“弗辞而序”。

董上容是李缵祖好友,应好友之邀,最后为诗集订定,“比其次第,正其缺伪,得百有余首”。并为诗集作序,又为李璋作传。使《嗜泉诗存》诗与人俱传。

从现存《嗜泉诗存》的内容看,到李璋九世、十世孙,已经是乾隆中期,距李璋在世已过了三百多年,其诗文大多已散佚,这100多首诗也是经过李缵祖、李凤藻父子的努力搜寻才得以编成。诗都是李璋隐居横港时,借酒消愁,以诗咏志之作,如《闲居十咏》序中,李璋对隐居生活作了如是描述:“余自卜居横港以后,田野自适,萧然尘外,无复用世之志。屋旁架数椽,广不过寻丈,坐卧其中,置书数十种,随意披阅,有所得,辄复自吟自赓。尝与笔砚为伍,兴阑搘筇出游,时往来町畦间。课小奚种艺,亦或手自芟薙灌注,颇以为乐。屋后一小池,养鱼百十头,凝眸观之,有江湖之兴,意倦而返,或芟松烹茶,或钓鲜下酒,与妻孥团圞话桑麻。若不知有世间荣辱事者,随时赋诗,得十首,曰闲居十咏,亦使读予诗者,知予况味,皆得自闲居中也。”文中的横港一派田园风光,诗人自得其乐,逍遥其中,这也是中国士大夫隐而退其次的理想生活写照。另一首《田家杂兴》也有序:“田居日久,熟悉田家境况,读储、王田家诗,悠然意会,佇兴有作,不敢云拟古,聊以自适已尔。渊明诗云: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盖有味乎其言之言。”储、王分别指唐朝诗人储光羲与王维,都是描写田园之乐的代表诗人。又有《和陶诗》十首,分别写了《移居》《怀古田舍》《饮酒》《咏贫士》,流露出对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李璋隐居横港,对所居环境,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横港杂兴》组诗并序:“横港去县城四十里许,前对横山,旁接紫硖双峰,溪流迂廻,村舍错落,桑畦麦垄,高下参差,间以竹树苍翠,弥野炊烟四起,与远山之雾,蓊蓊然若合若离,乍浓乍淡,宛在画图。余卜居以来,朝暾夕月,领略不尽,读书之暇,或倚阑望远,或曳杖寻诗,积日既久,随兴写意,满上下平韵,聊以志村居之乐。”杂兴组诗有30首,可见对横港之厚爱。有《望紫硖双峰》一诗,描写其胜景,非常陶醉:“柴门倚杖立斜曛,紫硖双峰望里分。雨过春林开晚色,一峰楼阁一峰云。”

李璋诗风,质朴自然,清新流畅,得唐诗真趣。例如,《卜居横港》:“岂有林泉志,聊从幽僻栖。琴书皆石友,井臼付山妻。新涨循除下,高峰与屋齐。春来桃梨艳,孤赏不成蹊。”

《嗜泉诗存》集后附有李璋所作《横港小庐记》,以及其十世孙李凤藻后记各一篇,有助于了解李璋其人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