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宿望不在廊庙钜公下——明·张宁《方洲集》
张宁(1426—1496年),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宁人,寄籍海盐。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为明朝中期大臣,一生著作甚丰,与岳正齐名。《明史·张宁传》对其有专门介绍:“宁才高负志节,善章奏,声称籍甚。英宗尝欲重用之,不果。久居谏垣,不为大臣所喜。既出守,益郁郁不得志,以病免归。居家三十年,言者屡荐,终不复召。”
《方洲集》三十二卷是张宁的诗文集,收录于《四库全书》集部六,别集类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宁官给事中,謇谔自持,六科章奏多出其手,每有大议,必问张给事。”“謇谔”即正直敢言,四库馆臣对其的评价是“宿望不在廊庙钜公下”。从卷一“廷策”看,其大胆直言,确实令人折服,如向皇上进言人才择贤的建议:“臣愿皇上勤于用德,以标准天下人才,每用一人也,必贤而用之,退一人也,必不贤而去之,将见天下谁敢不让?敢不敬?”以德和贤作为选择用人的标准,其卓越的见识和胆略,令人敬佩。后因谏疏得罪朝廷权贵李贤,受到排挤,与岳正同时被调出京城,任汀州府知府,曾出使朝鲜。《方洲集》目前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明人文集丛刊》影印本。
《方洲集》收录了张宁的主要著作,包括《奉使录》《方洲杂言》《读史录》。《奉使录》是张宁出使朝鲜时所作,主要是奉使朝鲜的召奏稿,或途中留题之作以及至朝鲜后的诗文;《方洲杂言》为见闻和感悟;《读史录》为读史笔记。
《方州集》三十二卷的内容为卷一“策、议、表、奏”,卷二“奏疏”,卷三“赋、古乐府”,卷四至卷六是“五言、七言古诗”,卷七至卷九是“五言、七言律诗”,卷十至卷十一是“五言、七言绝句”,卷十二至十三是“奉使录上、下”,卷十四至十五是“序”,卷十六至十八是“序、书、碑、记”,卷十九至二十一是“记、说、跋”,卷二十二至二十三是“论、像赞、祭文、墓表”,卷二十四至二十五是“墓志铭、行状”,卷二十六是“杂著,箴、铭文、杂言”,卷二十七至卷三十二是“读史录”。
《方洲集》作为张宁生平所有诗文作品的合集,大致反映了张宁一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张宁既为朝廷京官,还做过出使朝鲜的外交官,又出任过地方知府,最后引疾归田,隐逸山水林泉,绘画、书法也有一定成就,因此《方洲集》其含量及内容极为丰富,是研究明朝中期政治、社会、文化的宝贵资料。
张宁身为朝廷命官,对家乡非常关注,因此,对潮水的灾难,修筑海塘的记录等,留下不少诗文。钱塘江潮素以壮观天下闻名,《听潮轩》描写了钱江潮壮丽磅礴的气势:“海门荡荡天风来,云潮千里如山推。空雷隐地雨将作,万鼓齐伐车喧豗。初疑群蝇争振翅,忽如洪炉沃汤液。风回籁歇如渐远,兵马萧萧走勍敌。年去年来似有期,春秋长落几人思。天涯共道初来惧,梦里空惊夜雨时。海滨老禅得幽趣,禅居正近潮来处。山空水落境无人,地迥天高岁云暮。尘缘断绝双耳清,天机自动非人声。上方钟梵随风散,下界楼台孤月明。风微月朗众将定,将定犹闻心转静。来非有为去无情,留连世韵何须听。见说空轩百事无,音声色相尽成虚。禅家自有西来话,莫向中洲说六如。”此诗上半篇写潮,下半篇写禅,一动一静,潮中有禅,禅中有潮,读其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钱江潮以壮观举世闻名,但大潮决堤造成的深重灾难,也是海宁历史上永远的伤痛。张宁的《纪事》一诗,真实记录了成化八年(1472年)以后的几次潮灾:“成化壬辰秋七月,海涛腾风石塘决。桑田夜变陆成川。一望边沙烟火绝。青苗白屋随奔流,红颜皓首尸横丘。一身虽存六亲尽,至今乱骨无人收。己午年来岁云愈,乙未严寒冰雪冱。无端申酉魃为殃。两度风涛迅如许,河流作卤蝤蛑生。咸风著树枝条零,苗方秀实水将涸。丰稔不及荒年登,今年夏月久不雨。清昼耘苗夜车水,可怜枵腹不支劳。近海膏腴半枯死,虹晥目断心焦劳。炎风吹云天宇高,谁知飓母肆狂疟,平地掇入钱江潮。溪腾谷沸雨川迸,城坏堤摧风转盛。大家浥漏小家漂,不顾田畴顾身命。因思去岁初阳逢,雷轰电掣当严冬。如何六月忘溽暑,一雷不振翻为风。崇朝极夜力不息,潜启蓬窗看天色。东方欲白西未明,可是龙王听河伯。莫黑匪乌赤者孤,有子死父妻死夫。下车泣罪知何意,卿尹当思日月图。”诗以写实的方式展示了潮灾的频繁及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诗集中有《杨廷宪修障海塘妙得古法但百世之工非朝夕可致所冀增高倍厚坚表实里迟之以岁月庶可持久诗以寄之》一篇长诗,对钱江潮的壮势,对捍海大堤的作用以及杨廷宪筑堤创举的赞赏,是海宁历代修筑海塘诗词中最为完整也是较早的诗歌之一:“吾闻浙江潮,涌撼世莫比。回流趣盐官,一射数百里。海盐当其冲,适际东北趾。何年作长防,去郭数丈许。叠石类悬崖,壁立瞰其涘。刳中实外障,高岸湮入水。表里河海间,相隔才一指。譬如溃瓜形,皮好肉已毁。潮来石奋角,潮缩石拔齿。时平渐离缺,风迅遽披靡。工役岁无涯,漂荡日常耳。皇皇鱼鳖民,藐藐轩裳子。剥床不及肤,解牛未得理。岂无达务才,遗我徒好语。使君人中英,万物备一已。询咨度豁如,瞻顾心隐只。秦鞭竟空谈,汉縆无用此。轩然巨鳌侧,坦若长坡迤。罅漏互蔽亏,力势相并倚。盈不与潮斗,缩不随浪委。肉厚骨不疏,腹饱背复偻。何期既倒阔,忽见急流砥。但恐述者能,不类创智美。速成功易隳,举重力易弛。安得百使君,历岁如大禹。”长诗记述了杨廷宪用古法创新修筑海堤的历史功绩。
以上三篇七言古诗,第一篇写钱江潮壮观,第二篇写钱江潮灾难,第三篇写钱江修堤,如史诗般刻画出钱塘江给家乡人民既带来美好的景象也带来深重的灾难,以及千百年来海宁人修塘抗灾的智慧。
张宁与海宁郜氏医学世家有极深的关系,文集中有《郜氏先茔碑记》一文,撰述了郜氏医学世家的渊源流传,提供了郜士清于洪武年间被召充太医院院士的珍贵史料。郜士清于永乐十年(1412年)奉旨出使东南亚诸国,殁于苏门答腊,是国内较早出使东南亚的医学使臣之一。郜士清儿子、孙子、曾孙都是当时名医,三代人与张宁友善,文集中有为郜士清子孙题《郜仲垣先生像赞》,为郜文晖题《郜文晖杏雨轩八韵》,为郜弘敬写《恒斋说》,为郜汝济写《橘井序》等,都是很宝贵的地方医学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