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研究意义
1.1.3.1 理论意义
一是为探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多要素合作演化规律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本书借鉴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组织生态位理论、合作经济理论等基础理论以及生物隐喻研究方法,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多要素合作演化模型。该理论分析框架主要用于分析处于不同生态位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多要素合作的内在机制,包括不同生态位下关键要素决定机制、关键要素合作演化的变异机制及保留机制,试图揭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多要素合作的内在演化机理。该理论分析框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多要素合作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考视域。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目前理论界从组织生态位视角研究合作社成长演化的系统性欠缺问题。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多要素合作演化模型,运用从实地调研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及泊松回归模型、Wilcoxon符号秩检验法、演化博弈论、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可以得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完整生态位下多要素合作演化的内在规律,从而弥补现有理论研究的系统性欠缺的问题。
1.1.3.2 实践意义
一是有助于提高各级政府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的精准性。对政府主管部门而言,如果清楚了处于不同生态位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多要素合作演化机理,就有助于提高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律的认知,可以更加精准地为不同生态位下的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政策,从而可以规避政策偏移带来的影响,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正如孔祥智、周振(2017)对农民合作社规模扩张、要素匹配和合作社演进的关系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后,得出结论“政府补贴会促使合作社成员规模的扩张,但不是影响合作社制度变化的关键因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结论说明政府政策对合作社发展的影响相对有限,至少也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人们对政府政策抱有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因而,本书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是有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的针对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线的管理者和参与者而言,如果能清晰地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生态位下多要素合作演化的完整图谱,就有助于廓清脑海中某些错误认知,进而能较准确地预知“应该做什么”及“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减少“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比如相比处于组织生态位初级阶段,对一个处于组织生态高级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而言,哪些要素是相对重要的?哪些要素的重要性退居其次?导致要素重要性排位变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合作社成员多要素合作演化后如何获得生存与发展机会?显然,如果清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多要素合作的这一演化机理,对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的针对性,提升合作社管理的效能,具有极为显著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