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2012年至2016年:NFT早期探索
早在以太坊存在之前,2012年梅尼·罗森菲尔德(Meni Rosenfield)发表的一篇论文就已经提出了成为NFT驱动力的概念,即“Colored Coins”(彩色币)[4]。
[4] ROSENFELD M. Overview of colored coins[J]. White paper, 2013, 41: 94.
彩色币的想法是描述一类方法:这类方法用于在区块链上表示和管理现实世界的资产,以证明这些资产的所有权。论文作者的想法是创建一种类似于普通比特币的代币,并添加决定其用途的“令牌”元素,使它们隔离且独一无二。由于比特币的局限性,当时彩色币这一概念很难实现。不论如何,这个概念的提出确实为后续NFT的发明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很快,时隔两年之后,在2014年5月3日,数字艺术家凯文·麦科伊(Kevin McCoy)在Namecoin区块链上铸造了第一个已知的NFT——“Quantum”(量子)。“Quantum”是一个像素化八边形的数字图像,并且会循序渐进地改变颜色。它被认为是最早的加密数字艺术NFT作品。这个作品的问世表明彩色币的想法是可以被实现的。同一年内,还有几个NFT系列作品被开发出来,它们分别是Blockheads、Comicons和CryptoEggs。
在这些初代NFT作品问世之后,更多开发者加入了NFT队伍,并且在比特币区块链之上构建了NFT的交易平台。最具代表性的交易平台就是Counterparty平台,它支持一些初代NFT作品的交易。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Counterparty平台发布了一系列Rare Pepes NFT。Rare Pepes是当时十分火爆的卡通形象,被人们二次创作成各种传播于网络上的图片和表情包。Counterparty平台紧跟时代,推出了一款形象为Rare Pepes的加密数字版卡牌(实际上就是一个NFT系列),并在平台上售卖和交易。这次售卖和交易在区块链圈子内大获成功,并促使当时其他的NFT作品在内容题材上纷纷效仿,去努力贴合时代流行元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早期NFT作品都以“赛博朋克”或者“像素风”为内容题材。因为“赛博朋克”和“像素风”在当时十分流行。这种贴合流行元素创建NFT作品的时代也被称为“模因时代”。
然而,当时的NFT作品与交易平台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对于NFT,当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很多作品很难被界定到底可不可以称为NFT作品,并且这些作品所有权的安全性也无法被完全保证。相似地,当时的交易平台(以Counterparty为例)是依靠比特币区块链运行的。但是比特币区块链并没有很好地支持NFT的创建和交易。此时,设计一个更适合NFT创建和交易的区块链是广大NFT创作者和交易者的急切诉求。
无巧不成书,在那个时期,以太坊正好正式启动。NFT创作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以太坊,因为其包含的智能合约可以很好地支持NFT的创建。具体来说,智能合约是一种使用图灵完备语言编写的程序,它可以为NFT创建可被调用的标准。此外,可编程性也给NFT的创建增加了极大的灵活性。
以太坊上的第一个NFT名为Etheria。它是一个虚拟的等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玩家可以拥有瓷砖等物品、耕种土块并创建东西。该项目创建于2015年,并成为以太坊的一部分。至此,以太坊成为NFT创建、交易的主阵地。众多依托于以太坊的NFT交易平台也纷纷出现。
在这一阶段,NFT从概念走向实体。以太坊的出现也给规范NFT创建方式、规范交易流程带来可能。此时,NFT作为新生事物活跃于区块链圈子中,但圈外人并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