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查房(大章)
趁着刚交接班的时间,李西北抽空去看了白老太,对方术后各项指标正常,人还在安静地睡着。
大波浪守在她身边,盯着监护仪发呆,看见李西北后也只是淡淡瞥了一眼,没有再说要投诉之类的话。
此时住院部的走廊上,医生护士们都在各自有序地交接病人。
急诊科是典型的三班倒制度,白班夜班休息一天如此往复,因此留观室以及二楼住院部的病人,都需要在第二天交班前,先进行详细的交接班安排。
等医护的交接班完成之后,就是在医生办公室的大交班。
其目的是为了让医生知晓,有哪些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讨论的病人,以便于交班后的查房。
王海背着手走在最前端,从留观室开始巡查。
在他身后的第二梯队,排列着两名主任医生,第三梯队是四名在岗的主治医,众人形成了一个箭头。
而箭头后面,则尾随着一众住院医以及实习规培生,载满病历的车轮哗哗作响,一众人像极了大草原上,巡视领地的狼群。
急诊的留观室不大,这里也不是重点巡视的地方,简单看了一眼后,他们很快来到外科住院部。
王海在昨天刚刚手术的病人床前站定,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起来,住院医和实习医生们似乎意识到什么,开始在病历车上翻找患者的最新病历薄。
他微笑着看向一名脖子上挂着红色听诊器的实习医问:“你来说一下阑尾炎的主要诊断标准是什么?”
实习医心里一喜,这个问题太简单,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阑尾彩超提示阑尾肿胀,阅片有阑尾炎表现。”
王海点点头,拿起他的听诊器看了看:“听诊器牌子不错,颜色也挺好看,以后不要挂在脖子上,跟个流氓似的。”
实习医一愣,原地思考了大概有五秒钟,这时王海又拿手一指,像将军点兵一样,又点了一名规培生。
“你也来说说,阑尾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规培生赶紧放下小本本,想了想才说:
“阑尾炎诊断应该依据患者的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全面评估。就普通阑尾炎而言,应该是患者有腹痛病史,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查体则表现为,右下腹麦氏点处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以及肌肉紧张。同时,阑尾彩超和腹部CT提示阑尾炎征象,查血常规会伴有明显白细胞增高。”
王海点点头,又笑着问:“那如果查体表现双阳性,做辅助检查等均是阴性的话,又该怎么办?”
规培医生倏然表情凝固,默然低下头,绞尽脑汁地想了半天。
王海此时脸上的笑容更甚,继续在人群搜寻目标。
最后,他将视线定格在正认真翻阅病历的李西北身上,笑着说:“李医生,你给他们普及一下。”
李西北放下病历,脱口而出:
“不典型阑尾炎,有时会出现检查结果阴性的情况。这时的诊断要着重考虑患者的腹部体征。
如果病人有明显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以及局部肌肉紧张,在排除其他腹部疾病后,就应该考虑急性阑尾炎可能。”
王海满意地“嗯”了一声,看向人群,说:
“都听见了吧?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教科书是摆在那里没错,但会不会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只会照本宣科,而不懂灵活运用的话,肯定是当不了合格的临床医生的。”
话音落下,刚刚那名规培生面红耳赤地低下头,其他人则纷纷庆幸自己逃过了王海的点名。
可是,王海此时显然还有些意犹未尽,他在心里已经酝酿好下一个问题,眼睛不停在白森森的人群里逡巡,寻找下一个目标。
医生虽然是靠技术吃饭的,但却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
此刻的王海,明显有着掌控所有下级医生的能力,这种掌控能力不光展现在手术室里,还体现在平时的查房中。
手术室里,如果下级医犯错,作为上级医的他指出问题,自然也可以骂得很爽快。
在上级医骂得心情舒畅的同时,顺便还能纠正下级医的错误,普及对方的知识盲区,对于下级医来说,也只能乖乖接受。
而在平日的查房中,上级医通过提问的方式,确认自己在科室技术和经验的绝对领先;下级医也能在这种对答中,收获养分极高的临床经验,虽然有被虐的风险,但众人也乐此不疲地选择默认。
不过好在,王海平时脾气不错,也不会真把人说个狗血淋头,一无是处。
这时,王海忽然灵光一闪,开口问:“说到检查,我想起来个事情,你们谁来说说,一般人的阑尾有多长多粗?”
这次问题难度提高,他预料到实习医肯定被秒杀,遂点了一名卷发规培医,规培医支支吾吾了半天,愣是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王海沉默,撩拨卷发规培医的胸牌,摇头说:“我不喜欢你的头发,看着太社会。”
规培医愣了愣,将胸牌翻了过来,说:“我本来就是社会人。”
王海脸上的表情瞬间呆住。
看着他渐变的脸色,一名住院医赶忙解释:“王主任,规培里有这样的说法,那就是没签约医院的,统称就叫社会规培。”
王海正愁怎么下台,听见声音,便顺着他的话说:“那你来回答一下我刚才的问题。”
住院医面露难色,仿佛难产:“王主任,我是内科的啊,哪知道这些啊。”
王海继续在一众医生中寻找目标,众医生纷纷低头,大家又不是学超声的,哪能记得这么多啊,况且就算知道阑尾大小,也没有多少用处啊。
“孟医生,你来说说。”王海点名。
孟青舟其实也记不清楚,他翻找着患者的阑尾彩超,推测性的回答:“是3-5?毫米?6-8厘米?”
王海叹一口气,摇头道:“不是很对,你们都经手过那么多阑尾炎切除手术,怎么这点小东西都不知道?”
他说着便转头看向李西北,问:“李医生,要不你给大家再普及一下吧。”
李西北说:“长大概在5-10cm左右,直径约莫0.5-0.7cm样子。”
这个答案正中王海心窝。
“不错,都给我记好了,那些复杂的量表你们都能记得住,我就不信这么一个数据你们记不住。”
王海站到刘一伟的床旁,查看了床头卡的信息,郑重道:
“这个病人是之前李医生负责的尾炎手术,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过病历了,接下来请李医生来给大家介绍一下12床患者的基本情况。”
李西北语气平静,流利的汇报着病史:
“患者刘一伟,性别男,7岁,既往体健,腹痛5天入院。入急诊科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板状腹。
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化脓性尾炎并穿孔,在全麻下行尾切除术加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相关检查提示......”
在没有翻看病人病历的条件下,他汇报得也很具体详细,引得不少实习规培医投来赞叹的目光。
王海脸上的笑容逐渐恢复,将刘一伟的病历合上,继续说:“还有13床也一起汇报了吧。”
“十三床患者白美珍,女,69岁,于昨日入院......”
李西北继续有条不紊地介绍,汇报完毕后,王海作最后的总结:
“病人是不会按照教科书上的案例来生病的,这两个病人都是书上所说的特殊人群尾炎,也是比较难明确诊断的尾炎之一,大家要引以为鉴。
同时,李医生能够及时将这两个患者的诊断明确出来,并第一时间进行手术,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李医生才加入我们急诊科,也是你们的前辈,你们有什么不清楚地可以多交流交流。”
站在主治医和住院医后的实习规培医圈子开始小规模的骚动,议论的话题大概都是,关于李西北很厉害,医术颜值并存之类的话。
而主治医和住院医们,则相对比较冷静。在他们看来,一个阑尾炎而已,李西北作为外科主治医,能明确诊断清楚,只不过是最基本的技能操作而已。
王海将病历递回,说:“大家应该也看到了,两个患者术后恢复都很好。”
听到主任亲自说好,原本心情还比较紧张的患者家属,都满脸感激地看向李西北。
王海的声音还在继续:
“手术是李医生做的,下面请他来讲讲手术心得。”
李西北点了点头。
“阑尾切除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尾残端的处理以及尾动脉的结扎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这两个患者的相同点,都在于存在穿孔,腹腔内都有大量脓苔,如何有效清理脓苔,将会成为患者影响术后康复的主要因素。
术中病人肠壁明显充血水肿,所以要格外注意剥离的手法,以免引起其他副损伤。
我采用的是用长镊子加注射器内温生理盐水,逐步冲洗的方法逐步剥离,剥离完毕后再次冲洗腹腔,并逐层关腹。
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发热休克得到纠正,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有好转,说明此法有效。”
李西北的声音不大,却每一个字都说得清清楚楚,其实他刚开口时,大多数医生都并不上心。
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一个简单的阑尾炎手术能有什么特别的呢?只不过就是参照手术学,按部就班去操作而已,这谁都会。
但是,李西北后续说出的清扫办法,却是将他们实实在在给震了一下。
这样的操作说起来简单,但要保证做好的话,却真的没有人能够切切实实做出来。
众多的规培实习医已经听呆了,这样的操作,他们没见过。王海赞许地点点头,随即转身看向病床上的小男孩。
比起那天接诊时的软弱无力,对方如今已恢复不少,面色肉眼可见的在好转。
简单的查看了切口情况,确定伤口没有红肿渗液的情况后,王海向家属询问:
“孩子通气了吗?”
刘一伟的父亲怔了几秒,挠了挠后脑勺,憨笑道:“一直有气儿啊,喘得可好了。”
听到这个回答,王海哈哈一笑:“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你家孩子放屁通便了没有。”
“是这个意思啊,都好的,今早已经放屁了,就是还没通大便。”
男孩父亲的文化程度不高,说到这些倒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就是直来直去。
王海又挤了挤引流管,发现引流液并没有多少,肯定地说:
“引流管引流出的液体极少,术后肠气通得也快,这也侧面证明术中清理得很彻底。”
他有条不紊继续指导治疗:
“管床医生,注意一下送检脓液的细菌培养结果,及时更换敏感抗生素,同时患者是小儿,也要注意术后液体量的控制。”
“医生,那我儿子是不是已经脱离危险了?”看到王海的表情,刘一伟父亲的脸上多了几分喜色。
对于李西北的手术,王海没有吝啬自己的夸赞:
“李医生手术完成的很好,孩子现在暂时脱离了危险,不过也不能大意,术后的护理工作还是要做好。有什么不懂的,及时跟我们的医生护士沟通。”
得到主任的肯定,刘一伟的父亲更有信心了,憨厚笑着频频向李西北和王海鞠躬:
“哎,谢谢你们。”
病人家属的态度让王海查房的兴致越来越浓,随着自己年龄越大,他的心态逐渐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要求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在未来为数不多的医生生涯里,他只想多培养些后辈医生,多治好几个病人而已。
此时,守在白美珍病床边的依旧是大波浪,看到医生过来,她自觉走到床头的角落里。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患者的切口。”王海揭开患者切口的敷料,说:“标准的剖腹探查切口,但是李医生用这个切口,同时完成了胃穿孔修补术和尾切除术。”
王海用非常平淡的语气还原出了手术现场,引起了一片哗然!
听见这话,就连急诊内科的医生也觉得诧异,虽然他们不接触外科很多年,但多少也对基础的解剖学也有些了解。
阑尾和胃一个在右下腹,一个在左上腹,怎么可能仅用一个将近六公分的口子,就可以完成手术?
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都觉得不可能,但确确实实就是这个情况,我当时就在现场。
外科医生最重要的就是手上功夫,所以我想请各位回去,好好的去练一练自己的手上功夫,李医生能做到,你们一样也能做到。”
王海说这番话的时候,其实自己也有点虚,但是主任的气质在,每个字都显得很有感染力。
他又用眼神巡视了一圈,大多数人都摆出一副认真听讲的表情,只有李西北站在人群里,不停用笔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
“李医生,你在记录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
王海看见李西北三番两次,在摆弄自己的写字板,终于道出了疑惑。
李西北又写了几秒,最后将笔收起,放进白大褂的口袋里,把本子递给王海,说:
“这是我刚刚按照尿比重,为这两床患者计算的补液量,输液种类和顺序也写在上面了。”
王海煞有其事的嗯了声,接过一看,发现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除了最后的输液顺序和输液量之外,其它的根本看不懂。
作为科主任,他已经不管病人好多年,手术水平直线上升,计算能力却直线下降,而且以前书上也没教过这些东西。
“是还可以,张主任,你怎么看?”王海假装肯定,把纸板递给急诊内科主任医张茹。
他心想,你们内科天天捣鼓用药输液啥的,应该看得懂吧,总不能让一个新来的外科医生给唬住吧。
张茹看到这些计算公式先是脑子一懵,随后终于在陈旧的记忆里找到了这个算法的由来。
之前自己去协和医院急诊ICU进修时,确实见过这种算法,不过这个小伙子是怎么学会的?
张茹不由得用一种审视的眼神看向李西北。
王海看到张茹眼神里的疑惑,像是有了眉目,于是问:“张主任,怎么样?李医生算得对不对。”
张茹若有所思地说:
“确实是可以用,按照尿比重计算输入晶体胶体的顺序,可以帮助休克病人更好的纠正内环境紊乱。”
她这时也陷入沉思,这种计算方法也不是说不好用,就是计算起来太繁琐。
自己当时进修时也掌握了这种计算方法,但后面很快就忘了,关键急诊抢救,时间那么紧张,谁还有空去做这么复杂计算。
况且高考报志愿时,大部分学医的同学,不就是想避开高数、线性代数之类,需要计算的学科么?
医学里的那几套蓝色生死恋,就已经够折磨人了,要是再记这些公式的话——
脑袋肯定是不够用的。
王海目光扫视着众人,面带微笑地说:“张主任说得好,那补液量就按李医生说的办,至于计算方法,哪天咱们开个科室会议,好好推广学习一下。”
“医学这条路就是要学无止境,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了还要多用,活学活用,常学常新。大家回去没事多查查资料,多学习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