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绩优:走向一流的中国式现代企业成长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文化创新,构建绩优企业成长的精神动力

实践表明,文化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的创新自然也成为中国绩优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企业文化研究起源于美国经济衰落、日本经济异军突起的20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日本的几本管理类著作提出了一个共同话题:特有的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赶超美国企业的深层原因。自此,国际学术界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研究热潮,并几乎同时传入中国,到90年代,我国逐渐形成了势头凶猛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研究浪潮。

企业文化通常被认为是企业对未来追求的认知和内部形成的价值观和信念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规范。绩优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拥有清晰、鲜明的使命愿景追求而形成共识的企业文化体系,这样的氛围也确保了绩优企业推行变革及实施制度化管理的心理基础。

在绩优中央企业中,有一家“百年老店”——招商局集团。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招商局集团始终秉持“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以商业成功推动时代进步”的企业使命。

在成立之初,招商局集团承载着振兴中国船运业、重新掌控漕运运输的重要历史使命,在清政府和民国时期不断兴“变通之法”,围绕轮船航运主业,在成立的第一个50年创造了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的16个第一。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队和排头兵,招商局集团推进文化创新,倡导新理念,大胆改革,成就了新时代的标杆。可以说,没有文化创新,就没有招商局集团的快速成长。

招商局集团文化的核心是崇商文化,既敬畏商业、诚信经营、遵守商业规则,又善于利用市场资源助力自身发展。李鸿章在筹备招商局时向清政府明确表示“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成立之初的章程也明确规定了“所有官场习气,概行除却”。因此,尽管当时的招商局是“官督商办”的企业,崇商文化却根深蒂固,凡事重规则,讲究用市场化规则解决问题,逐渐形成了“平、实、容、合、诚”的行为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招商局成为新的国有企业,同时也是国有企业中“辈分比较老”的企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及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有了新的要求、新的定位、新的使命。招商局作为中央企业中的重要一员,既需要有新时代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又要保持传统优秀品质的升级迭代。因此,文化创新必然成为招商局集团一切创新的基础,并进而形成了新的招商局集团文化特质,其中包括了两个鲜明的内涵。

第一,“国有”特性。首先体现出来的就是理想信念,招商局领导者显示了一种特有的敬畏感和使命感:尊重招商局集团的百年历史,肩负招商局集团在新时期的发展使命。这种敬畏感和使命感使得领导者必须从大局观、历史观、未来观思考招商局集团的发展,特别是带领招商局集团抓住时代机遇、再创辉煌的理想信念,是招商局集团领导者普遍具备的历史责任感。其次体现出来的就是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在招商局集团的领导者看来,做多大事业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责任担当是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在实现理想信念的路途中,国有企业家会遇到很多重大困难与难题。如果没有责任担当的勇气和魄力,如果没有为目标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就很容易放弃,也难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而且,如果没有奉献意识,国有企业的很多事情也办不好,也坚持不下去。当然,国有企业家还有一个特殊的优势,就是要学会充分调动和利用多方资源的能力,国有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大平台,可以获得国家资源的支持。正是有了国家力量的支持,招商局集团的全球港口布局才越走越快。

第二,“企业家精神”。自从诞生那天起,招商局就与国外对手进行竞争,因此,集团领导层始终强调要展现出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海洋胸怀,并将这四个特质视为招商局集团内部提倡的“企业家精神”。招商局集团领导班子确定了公司以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之后,坚持以国际竞争参与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特别强调战略思维和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以及“需要具备与利益相关者多赢和共赢”的海洋胸怀。

招商局集团的文化特质,强调了新时代国有企业家在“国”的层面上区别于民营企业家,应具备更强的理想信念、更有力的责任担当以及更强的奉献意识,充分运用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为国家谋福利;在“企”的层面上坚守了自己的传统基因,领导者及管理人员要区别于政府官员,应具备将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企业家精神”,具备使用商业手段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与思维。国有企业家精神将“国”和“企”的要求融合起来,做到“顶天立地”,上能响应国家战略要求,承担国家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下能满足市场需求,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做强做优做大企业。

招商局集团历届领导者都比较好地处理了文化基因传承与创新跨越的关系,不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且在新的时代里创造了新的奇迹,既体现了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又使人感受到了百年商企的深厚底蕴。

在绩优民营企业集群中,方太董事长茅忠群是一个对企业文化创新情有独钟且为之花费大量心血的企业家。他认为,民营企业不能仅仅为了赚钱,不能眼睛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向古代的“君子”标准学习,要成为现代的“士大夫”,要有家国情怀。基于此,茅忠群于2015年年初提出了方太的新愿景——“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

在茅忠群看来,伟大的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要满足并创造顾客需求,而且是一个社会组织,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导人向善,促进人类社会的真善美。因此,他于2018年年初正式把方太的使命升级为“为了亿万家庭的幸福”。

很多人初次看到方太的使命、愿景时,可能会在心里存疑:“方太追求这么高的使命和愿景,能实现吗?如何实现?”茅忠群说:“美善创新和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实现企业使命的底气。”“亿万家庭的幸福”是一个巨大而长期的工程,需要系统的支撑和不懈地践行。在他看来,文化永远都不能外化于经营,“文化是做业务的发心、方式和奋斗精神,业务是文化的呈现与结果”,因此进一步提出了“文化即业务”的要求,强调在所有员工的行为中达到“知行合一”。

无论是绩优国有企业的领导者,还是绩优民营企业的领路人,无一不把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前行的基本功,在深厚的历史中挖掘精神支撑点的同时,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文化创新,找到新时代的精神依托,从而为推动企业的创新提供丰厚的精神营养与强劲的内驱力。

绩优企业的成长史,是一部不断突破的创新发展史,既有生产力领域的技术创新,更有生产关系领域的社会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这一系列创新的关键在于思维的创新,一种敢于挑战既定权威的创造性思维,思维创新不仅决定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也将决定未来中国社会经济以及相关企业的活力。